
網絡圖片
導語:保監會日前下發《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擬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四地開展為期兩年的試點。這意味著,在經過若干年的討論之后,市場傳聞已久的“以房養老”終于亮相。
“以房養老”推進,傳統觀念或成“攔路虎”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突破2億,并以每年近1000萬的速度增加,養老問題成為一大社會熱點問題。早在去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就明確提出,“鼓勵探索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如今,政策又往前推進了一步,“以房養老”離我們越來越近。
我國四地區開展“以房養老”保險試點
據悉,我國將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地有規劃地試點“以房養老”。何為“以房養老”?所謂“以房養老”,簡單地說叫“倒按揭”,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產權房抵押給保險公司,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接受養老機構提供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老人身故后,房子歸保險公司所有,將其處置所得收益來償還老人花去的錢。
關鍵詞:60歲以上、房屋獨立產權、500萬
根據保監會下發的《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房養老保險產品的投保人群限定為60歲以上、擁有房屋完全獨立產權的老年人,試點期間單個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合同的初次抵押貸款金額不得超過500萬元。
“以房養老”走進現實并不容易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省吃儉用給子女留一套房,是他們最大的心愿。那些沒有能力為子女留下一套房產的人,看著其他人都給子女留下房產,還會覺得十分愧疚。又怎么可能將房產抵押給銀行呢?這樣,他們不僅覺得對不起子女,還會認為讓子女難堪。

網絡圖片
而對子女來說,不管對父母有沒有孝心,也不管父母生活得怎么樣,也是打心里不愿老人以房養老。這不僅意味著父母的財產會最終變成銀行的,而且會讓人產生不孝順的印象。所以“以房養老”走進現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七成網友無法接受 “以房養老”爭論折射養老焦慮
一方面是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和不動產傳承觀念,另一方面則是不得不面臨的老齡化社會給政府和國家養老金使用帶來壓力的現實,四地試點的消息引發民眾對“以房養老”話題的激烈討論。
網友:僅三成網友贊同“以房養老”
在參與人數眾多的新浪微博話題討論組里,有超過4000名網友參與了“以房養老”的接受度調查,其中有超過67.9%的網民對“以房養老”的態度為“無法接受”。僅有不到3成網友表示“可以接受”。在愿意接受“以房養老”的網友中,絕大多數的觀點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實施多年且效果明顯,還有一部分贊同者表示,“以房養老”可以讓獨生子女從給雙方父母養老的經濟和精神壓力中解放出來。
業內人士:具體操作復雜 多持觀望態度
事實上,保險公司對這個“新事物”也多持觀望態度。有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房養老”雖然開始試點工作了,但作為金融機構,各家保險公司也對可能產生的風險有自己的擔心。第一擔心房價下跌、抵押物縮水;第二擔心中國的土地使用權只有70年;第三擔心房屋產權不清晰,老人去世后子女再糾纏。此外,還有一個風險是通脹風險。該人士坦言:“面臨的具體操作問題的確相當復雜。”
專家:實施確有難度 需沖破多重障礙
有專家認為“以房養老”仍然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推動試點順利開展,一方面亟待試點細則“落地”,另一方面,還需要多宣傳這個新生事物,轉變傳統的養老觀念。葉學平說,對一些特殊人群來說,以房養老模式很好,可是接受度不高,各方應該加強輿論引導,讓這個新事物更容易被接受。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4/0328/thumb_150_105_2014032809530092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