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衙門綜合征”,不治將恐深 |
“衙門綜合征”,不治將恐深 |
2014-07-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毛同輝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遼寧省錦州市養老綜合服務中心是省級養老示范工程,也是市政府確定的2014年重點民生工程,原計劃今年5月1日動工。可從2013年10月開始,盡管領導高度重視,并且由民政局一名副局長重點協調各種審批,可是歷時8個月,經過39個單位,加蓋了133個公章,仍然沒有完成審批工作;下一步審批還要涉及7個單位,辦理12大項審批手續。 (6月30日 《人民日報》)
當“示范工程”、“重點工程”、“領導重視”等等字眼,和“8個月”、“39個單位”、“133個公章”這些數字聯系起來,筆者一是感覺意外,覺得有違常情,你想,有領導高度重視并重點協調,進展尚如此“蝸速”,那些沒有領導過問、光憑百姓個人跑辦的尋常事項又該耗時幾何?二是感嘆審批工作本身也已堪稱“工程”了,所涉部門之廣,所需程序之多,但卻一關也不能少,一步也不能簡,真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啊。
“蝸牛審批”背后折射的,除了審批程序的制度設計缺陷外,最主要的就是有關部門及工作人員的“衙門作風”,辦事作風拖沓,辦事效率低下,責任意識缺乏,服務意識不強。正是因為其偏離正常的狀態,低于應有的標準和要求,而呈現一種為群眾所不滿的病態,不妨將其稱之為“衙門綜合征”,其表現有三個字可以概括:
一是懶。不作為,怠于履責,推諉扯皮,一拖再拖,精神狀態渙散,心思精力未全然放在崗位職責上,渾渾噩噩混日子,懶懶散散干工作,在其位不謀其政。
二是畏。該承擔的責任不愿承擔,該行使的權力不敢行使,總是把“皮球”踢到別的部門或上級領導那里,缺乏主動擔當精神,平添辦事對象的麻煩,額外增加群眾辦事的成本。
三是冷。有的是“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痼疾不改,有的雖然已“冷臉換笑顏,冷言變熱語”,但是骨子里對群眾利益與甘苦冷暖的漠視卻并未改變,一次性告知落實不好,主動服務意識不強,讓辦事者多次往返,缺乏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的真情實感。
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作風、辦事效率,不僅關乎其自身形象,更關乎百姓利益及一地之發展環境。考察和評價一個地方、一個部門、一名公務人員的群眾路線執行情況如何,這是一個最直接、最不可忽視的指標。對其考察和考核,不僅要聽其言,觀其行,還要察其效。比如訪一訪群眾辦一件事情等了多長時間,往返跑了幾趟,查一查哪些程序是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無的,哪些是本不該有的。
無論是政府職能部門,還是其工作人員,不能任其“帶病”運行。錦州一項重點工程歷時八個月、蓋了133個公章仍沒跑完“最后一公里”的現象說明,“衙門綜合征”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門、一些人員身上已嚴重到何種地步,“不治將恐深”。
沉疴還須猛藥治,這既是中央八項規定的要求,也是群眾之所盼所愿,更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直接體現,等不得,拖不得。“衙門綜合征”不去,“蝸牛審批”難絕!
【本網責編 付亞男】
|
相關熱詞搜索:衙門 綜合征 |
上一篇:不動產登記為何總被擱淺? |
下一篇:“楊六斤事件”:公益為何偏好悲情故事?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