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低頭玩手機,老師強調課堂紀律也沒用。老師急了,幾臺手機就從窗口飛了出去……這是發生在浙江某高校的一幕(10月29日《錢江晚報·杭州城事》。
出了這樣的事情,是非對錯之爭不可避免。“老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扔學生手機的行為不妥”——這話是對的,但有時候正確不一定有用——上課不要玩手機,戴老師已經強調了8個星期,有人還是不聽。8個星期里戴老師一直在堅持正確的做法,但是正確的做法一直被忽視。如果強調紀律才一兩次就扔學生手機,我也會說戴老師不妥,8個星期后才扔,“不妥”二字我不太說得出來。對付這種事情,也許沒有最妥,只有更妥。絕對的東西只存在于理論上,解決不了現實問題,面對現實,只能選擇相對好的辦法。
戴老師曾在朋友圈中寫道:我自知才學有限,但從來不敢懈怠課堂,始終視之為最神圣的所在。課堂神圣,是因為育人的事業神圣。教育關乎學生未來,課堂才神圣。現在,心中尚有神圣所在的人已經不多了。做戴老師的學生即使不是幸運的,至少家長是可以放心的。
戴老師心中有“人”,但有的學生眼里只有手機。手機確實好,好玩、好用,好到可以滿足各種人的各種需求,可以讓你終日低頭刷屏而不關注身邊的大活人。課堂里,眼前是老師,身邊是同學,幾個人低頭玩手機,課堂氣氛就被破壞了,老師上課的情緒就被敗壞了。影響教學質量,對其他同學的聽課權利也是一種損害。
沉迷于手機,俯首于屏幕,眼里、心里都沒有他人,只有自己,甚至連“自己”都被忽略了。有的同學說,手機是學生的私有財產,老師無權干涉甚至損壞。這話不錯,但是,學生的私有財產不止手機,還有父母替你交的學費。你沒想到,戴老師替你想到了:“平心而論,父母賺錢不易,誰都不應肆意破壞。”破壞了課堂紀律,還關系到同學你未來的私有財產。未來的私有財產肯定不止一臺iPhone6Plus。
上課,不是單向的知識轉移,而是人與人的精神交流。老師給學生教益,學生也能給老師啟示,師生共同成長,是教學的最高境界。老師需要你的回應,你卻讓老師看你的頭頂。
手機在相隔遙遠的人甚至陌生人之間建立了聯系,同時又隔斷人與身邊人的聯系。手機把信息傳遞到無窮遠,手機又讓你視眼前的老師為空氣。人發明了手機,手機控制了人。手機把世界聯接成同一個市場,手機也把人變成了一個個孤島。手機是你的工具,你也是手機的附庸。但手機是死的,人是活的;手機是什么,取決于人,人是什么,也取決于人自身。人被手機所控制、異化,不是手機的問題,是人自己的問題。低頭刷屏,別忘了抬頭看人。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5/1030/thumb_150_105_2015103004295384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