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家族腐敗”的根仍在絕對權力 |
“家族腐敗”的根仍在絕對權力 |
2014-06-30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琳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媒體調查梳理發(fā)現,最近頻頻落馬的官員腐敗案件多有“家族腐敗”的共同特征,往往一人當官全家受益,一人落馬牽出全家。這種“家族腐敗”方式愈發(fā)隱蔽,危害巨大。不少專家認為,應建立健全并真正落實防止利益沖突制度,以根治家族腐敗。
“家族腐敗”并非新鮮詞,這一腐敗形式也并非近來才有。有的官員腐敗,連帶著“坑爹”;有的官員腐敗,牽出“貪內助”;還有的官員腐敗,是“上陣親兄弟”。腐敗群體不但有家庭成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還擴散到了非血緣關系,比如戰(zhàn)友、同事、師生、朋友、情人等等。
為因應腐敗主體和腐敗行為的新發(fā)展,準確適用法律打擊腐敗,最高法和最高檢曾于2007年聯合發(fā)布《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在司法適用上第一次明確了“特定關系人”系指“與國家工作人員有近親屬、情婦(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關系的人”。以此觀之,貪腐官員若想以“不知情”為由,規(guī)避由家庭成員或其他特定關系人經手的腐敗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只是一廂情愿。
總結出腐敗的特征,準確描述屬于一個時代的腐敗現象,無疑是重要的。它可以讓法制和司法因時而變、拾遺補缺,不致因法律的漏洞而讓腐敗分子成為漏網之魚。但類似“家族腐敗”這樣的總結,只是描述現象,并未觸及腐敗的本質。家庭成員也好,二奶三奶也罷,這些特定關系人為什么擁有能夠腐敗的“法力”?當然還是因為腐敗官員擁有不受制約的權力——如果官員的權力是已經被關進籠子里的權力,特定關系人縱有再多花樣,又能起什么風浪呢?
官場還有個不新鮮的詞,叫“人走茶涼”。實質就是“權走茶涼”。利益總是追逐權力不放。追逐貪腐官員的家庭成員或其他特定關系人,就是追逐權力。所以說,反“家族腐敗”和反腐敗的本質是一樣的:都要從規(guī)范權力開始,到規(guī)范住權力結束。
但總有些單位,放著反腐敗的核心議題不努力,愛在邊緣處甚至越界去推陳出新。比如說,對官員夫人進行廉政教育,請官員家的小朋友“小眼盯大眼”等等。中國固然還是個以家庭為基本社會細胞的傳統(tǒng)社會,但隨著社會現代化的推進,家庭成員相互之間的獨立性也在不斷增強,對官員的家庭成員予以基本的個體尊重,也是法治社會的底線。
現象是本質的反映,對現象的研究,應立足于對本質的挖掘。否則,現象就僅僅是表象。腐敗行為在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段、不同行業(yè),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實屬正常。“家族腐敗”之外,還有“情婦腐敗”“59現象”“貪官出身多貧寒現象”等等。腐敗行為在哪兒表現出來,就在哪兒進行封堵或教育,這是典型的簡單思維。抓不住“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一實質,而只會教育官員的夫人孩子,難保官員夫人不反問:你們教育我有什么用?有本事你們把他的小三們集中起來學習反腐敗呀!
【本網責編 付亞男】
|
相關熱詞搜索:權力 家族 |
上一篇:今日關注——我的養(yǎng)老金安全嗎? |
下一篇:不動產登記為何總被擱淺?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