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勤”工作法 架起居民連心橋
2020-10-13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孫書記你快來,有個車擋著我們施工了,請你幫忙給挪一下”“孫書記,我家墻皮掉了”“孫書記,小區門口下水道又堵了……”
“我馬上到……”
應答的是孫玉權,延吉市公園街道園建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
園建社區位于延吉市西部,屬于城鄉結合部社區,總戶數3665戶,總人口9160人,其中漢族占70%,朝鮮族占29%。社區流動人口居多,居民素質也參差不齊,為了把工作做好,孫玉權平均每天都要走2萬多步。憑著嘴勤、眼勤、手勤、腳勤這套“四勤工作法”,他解決了社區服務中遇到的一個個困難和矛盾,拉近了黨和群眾的距離,托起了社區居民穩穩的幸福。




上面千條線、社區一根針。在孫玉權看來,社區這根“針”一頭牽住的是群眾的期盼,一頭連著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而“四勤”就是拉近黨和群眾距離的那根線,通過“四勤”發揮好社區“穿針引線”的功能,才能真真正正做到讓群眾滿意。
一是嘴勤講政策。從家到社區5分鐘的路程,孫玉權可能要走半小時甚至一小時,路上碰見居民都要問一問情況,對居民的咨詢也會詳細耐心地講解。他用“群眾聽得懂,內容接地氣”的語言和方式,把政策宣講延伸到個體工商戶、小區院落、群眾家中,把黨的聲音、重點工作政策及時傳播到每個角落,營造干群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圍。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悄然肆虐神州大地,人民健康遭受嚴重威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防控,貴在群防群治,群眾不參與,疫情難根除。要依靠人民群眾打贏防控阻擊戰。孫玉權帶頭做群眾思想工作,積極宣傳防范知識,為進一步擴大疫情防控宣傳覆蓋面,他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一層層樓梯爬,一個個街口穿,向轄區居民發放《致廣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動員轄區商鋪利用LED顯示屏滾動播放防疫宣傳標語100余次;在轄區主次干道、重要路口,管轄范圍內的各小區懸掛宣傳條幅10幅;啟動小喇叭,在轄區內流動播放防疫注意事項;組織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開展現場宣傳30余次。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積極引導廣大居民群眾不信謠、不傳謠,正確對待疫情。
二是眼勤找問題。社區工作就是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居民有啥困難能看得見,只有做到“眼中有活”才能“心中有責”。在創城以前,提及城鄉結合部的社區,“臟、亂、差”的環境是多數人煩心的事,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園建社區也不例外。孫玉權帶領網格員堅持每天多次到各小區里巡查,白加黑、五加二對他們來說基本是常態,他充分發揮“信息員”和“巡查員”的作用,在每天的例行巡檢時,遇到轄區內的“不文明”現象就會隨手拍下,并及時將信息反饋至社區或物業。待網格員回到社區后,還會對當日巡查的情況進行整理登記,將待解決的問題上報、將處理完的及時更新,做到“有發現、必解決”。一些需要物業處理的,也及時進行跟進,避免出現遺漏。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向居民反饋整改結果,也有利于梳理不文明現象的高發地點,對今后的工作提供幫助。
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整修路面、規范停車位、拆除私搭亂建、清理排洪溝……園建社區環境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曾經的老舊社區如今也換了新顏。在創城工作熱浪中,園建社區的每個角落都出現驚人的蛻變,井然有序的停車位,干凈整潔的路面令人欣喜,曾經到處可見的城市“牛皮鮮”消失的一干二凈,隨之可見的是各式各樣的創城宣傳標語,小區內三五居民于樹下圍坐一起話家常、下象棋。社區居民文明意識提高了,亂扔垃圾的現象不見了,樓道內堆放的雜物變少了,甚至看到路面雜物,有的居民還會主動俯身撿起。這一切都離不開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以身作則的感化及日常潛移默化的創城宣傳。園建社區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組織360人次志愿者開展衛生集中巡查、清理;發放市民文明手冊3000余份;集中清理整治常年堆放在樓道內的“僵尸自行車、摩托車”300余輛及樓道內420處堆放雜物,截至目前共計清理雜物36車58噸,拆除私搭亂建15處,通過開展粉刷樓道、安裝樓道燈等惠民工作讓居民在不知不覺當中了解創城、參與創城。
三是手勤干在前。孫玉權常說,對各項工作,能動手解決的不能光動嘴,能自己解決的不指望別人,能今天解決的不拖到明天。通過黨員干部真抓實干,帶動居民群眾支持參與,要讓居民感受到社區干部就是他們在沒有靠山時的靠山。
野風花園小區始建于2006年,當時自來水管道尚未延伸到這里,該小區146戶居民一直使用地下水,居民用水受到了影響。在接到關于小區用水難的問題反映之后,孫玉權十分重視,隨即多次走訪實地查看,并征求群眾意見,居民希望自己拿錢更換自來水設備,帶著居民的殷切希望,孫玉權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多次到自來水公司咨詢更換自來水設備相關事宜,親力親為的辦理各種手續。待自來水公司派出工作人員到小區實地勘測做出改造方案和預算后,孫玉權又帶領社區網格員利用下班時間,挨家挨戶的收取并網維修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野風花園小區的居民終于吃上了盼望已久的自來水,居民們紛紛對社區的服務水平連連點贊。
四是腳勤進千家。在孫玉權的眼里,工作沒有分內分外、沒有上下班、沒有難事,只有熱情、耐心和方法。他經常深入走訪群眾家中,主動敘情誼、聊生活、拉家常、問困難,在互動交流中加深理解、增進感情,以真心換取群眾對社區工作的理解配合。
園建社區低保戶元春玉長期患有精神疾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女兒失聯,元春玉多年來無人陪護、無錢醫治,以至于病情越來越嚴重,已經影響到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孫玉權在走訪過程中得知此事,一方面積極協調殘聯和延邊腦科醫院為其辦理免費住院,另一方面又協調醫保局單獨制做元春玉的醫保卡,隨后又安排社區工作人員輪流對其看護,最終元春玉成功住進了延邊腦科醫院。
園建社區困難群眾于順源,獨自居住,患有腦梗死后遺癥,因病壓迫語言神經,無法與人溝通,生活不能自理,孫玉權多次到其家里走訪,又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將其送到延吉市三道鎮養老院,逢年過節還經常親自去探望。
孫玉權說,群眾滿意是最好的一把尺子,就是靠著這“四勤”,我們社區扎實服務群眾、落實工作任務,為群眾解決了一件件小事,用真心換取民心,推動了社區各項工作的落實,兜住了群眾的獲得感。
“我馬上到……”
應答的是孫玉權,延吉市公園街道園建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
園建社區位于延吉市西部,屬于城鄉結合部社區,總戶數3665戶,總人口9160人,其中漢族占70%,朝鮮族占29%。社區流動人口居多,居民素質也參差不齊,為了把工作做好,孫玉權平均每天都要走2萬多步。憑著嘴勤、眼勤、手勤、腳勤這套“四勤工作法”,他解決了社區服務中遇到的一個個困難和矛盾,拉近了黨和群眾的距離,托起了社區居民穩穩的幸福。





上面千條線、社區一根針。在孫玉權看來,社區這根“針”一頭牽住的是群眾的期盼,一頭連著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而“四勤”就是拉近黨和群眾距離的那根線,通過“四勤”發揮好社區“穿針引線”的功能,才能真真正正做到讓群眾滿意。
一是嘴勤講政策。從家到社區5分鐘的路程,孫玉權可能要走半小時甚至一小時,路上碰見居民都要問一問情況,對居民的咨詢也會詳細耐心地講解。他用“群眾聽得懂,內容接地氣”的語言和方式,把政策宣講延伸到個體工商戶、小區院落、群眾家中,把黨的聲音、重點工作政策及時傳播到每個角落,營造干群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圍。
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悄然肆虐神州大地,人民健康遭受嚴重威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防控,貴在群防群治,群眾不參與,疫情難根除。要依靠人民群眾打贏防控阻擊戰。孫玉權帶頭做群眾思想工作,積極宣傳防范知識,為進一步擴大疫情防控宣傳覆蓋面,他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一層層樓梯爬,一個個街口穿,向轄區居民發放《致廣大居民朋友的一封信》;動員轄區商鋪利用LED顯示屏滾動播放防疫宣傳標語100余次;在轄區主次干道、重要路口,管轄范圍內的各小區懸掛宣傳條幅10幅;啟動小喇叭,在轄區內流動播放防疫注意事項;組織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開展現場宣傳30余次。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宣傳,積極引導廣大居民群眾不信謠、不傳謠,正確對待疫情。
二是眼勤找問題。社區工作就是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居民有啥困難能看得見,只有做到“眼中有活”才能“心中有責”。在創城以前,提及城鄉結合部的社區,“臟、亂、差”的環境是多數人煩心的事,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園建社區也不例外。孫玉權帶領網格員堅持每天多次到各小區里巡查,白加黑、五加二對他們來說基本是常態,他充分發揮“信息員”和“巡查員”的作用,在每天的例行巡檢時,遇到轄區內的“不文明”現象就會隨手拍下,并及時將信息反饋至社區或物業。待網格員回到社區后,還會對當日巡查的情況進行整理登記,將待解決的問題上報、將處理完的及時更新,做到“有發現、必解決”。一些需要物業處理的,也及時進行跟進,避免出現遺漏。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向居民反饋整改結果,也有利于梳理不文明現象的高發地點,對今后的工作提供幫助。
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整修路面、規范停車位、拆除私搭亂建、清理排洪溝……園建社區環境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曾經的老舊社區如今也換了新顏。在創城工作熱浪中,園建社區的每個角落都出現驚人的蛻變,井然有序的停車位,干凈整潔的路面令人欣喜,曾經到處可見的城市“牛皮鮮”消失的一干二凈,隨之可見的是各式各樣的創城宣傳標語,小區內三五居民于樹下圍坐一起話家常、下象棋。社區居民文明意識提高了,亂扔垃圾的現象不見了,樓道內堆放的雜物變少了,甚至看到路面雜物,有的居民還會主動俯身撿起。這一切都離不開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以身作則的感化及日常潛移默化的創城宣傳。園建社區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組織360人次志愿者開展衛生集中巡查、清理;發放市民文明手冊3000余份;集中清理整治常年堆放在樓道內的“僵尸自行車、摩托車”300余輛及樓道內420處堆放雜物,截至目前共計清理雜物36車58噸,拆除私搭亂建15處,通過開展粉刷樓道、安裝樓道燈等惠民工作讓居民在不知不覺當中了解創城、參與創城。
三是手勤干在前。孫玉權常說,對各項工作,能動手解決的不能光動嘴,能自己解決的不指望別人,能今天解決的不拖到明天。通過黨員干部真抓實干,帶動居民群眾支持參與,要讓居民感受到社區干部就是他們在沒有靠山時的靠山。
野風花園小區始建于2006年,當時自來水管道尚未延伸到這里,該小區146戶居民一直使用地下水,居民用水受到了影響。在接到關于小區用水難的問題反映之后,孫玉權十分重視,隨即多次走訪實地查看,并征求群眾意見,居民希望自己拿錢更換自來水設備,帶著居民的殷切希望,孫玉權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多次到自來水公司咨詢更換自來水設備相關事宜,親力親為的辦理各種手續。待自來水公司派出工作人員到小區實地勘測做出改造方案和預算后,孫玉權又帶領社區網格員利用下班時間,挨家挨戶的收取并網維修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野風花園小區的居民終于吃上了盼望已久的自來水,居民們紛紛對社區的服務水平連連點贊。
四是腳勤進千家。在孫玉權的眼里,工作沒有分內分外、沒有上下班、沒有難事,只有熱情、耐心和方法。他經常深入走訪群眾家中,主動敘情誼、聊生活、拉家常、問困難,在互動交流中加深理解、增進感情,以真心換取群眾對社區工作的理解配合。
園建社區低保戶元春玉長期患有精神疾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女兒失聯,元春玉多年來無人陪護、無錢醫治,以至于病情越來越嚴重,已經影響到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孫玉權在走訪過程中得知此事,一方面積極協調殘聯和延邊腦科醫院為其辦理免費住院,另一方面又協調醫保局單獨制做元春玉的醫保卡,隨后又安排社區工作人員輪流對其看護,最終元春玉成功住進了延邊腦科醫院。
園建社區困難群眾于順源,獨自居住,患有腦梗死后遺癥,因病壓迫語言神經,無法與人溝通,生活不能自理,孫玉權多次到其家里走訪,又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將其送到延吉市三道鎮養老院,逢年過節還經常親自去探望。
孫玉權說,群眾滿意是最好的一把尺子,就是靠著這“四勤”,我們社區扎實服務群眾、落實工作任務,為群眾解決了一件件小事,用真心換取民心,推動了社區各項工作的落實,兜住了群眾的獲得感。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新浪】溫暖的延吉 我們深愛的城 一座城市 能為人們帶來什么? 機遇、幸福感、思考、安穩…… 而延吉,這座東北邊陲城市 帶給人的 總是揮之不去的溫暖… ...
- 【新華網】延吉刷屏了!中國好人吉林省道德模范于超群吉林好人 援鄂戰疫先鋒石佳感動延吉道德模范韓明鎬……23日這些令我們深受感動的人和事點亮了延吉各大商超LE ...
- 【國際在線】延吉市千余名師生“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 國際在線吉林報道:9月15日,延吉市教育系統組織千余名師生走進延吉市依蘭鎮古城村,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愛國主義教育系列 ...
- 【吉林日報】“一紅一綠”扮靚小康路 ——延吉市小營鎮五鳳村見聞 本報記者 王雨 乘著微風,伴著淅瀝的小雨,日前,記者走進延吉市小營鎮五鳳村?! ?000平方米的廣場上,紅色鳳凰雕像傲然挺立;步 ...
- 【中國報道】脫貧攻堅,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中國報道訊(通訊員韓龍玉)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吹響以來,吉林省延邊州生態環境局延吉市分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落實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