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奎龍調研供水和供熱準備情況
延吉新聞網10月12日訊(記者 季芳旭)10月12日下午,延吉市委副書記、市長蔡奎龍到非計劃性停水事故現場和4家供熱企業調研。

蔡奎龍在非計劃性停水事故現場調研 楊婷婷 攝

蔡奎龍在非計劃性停水事故現場調研 楊婷婷 攝

非計劃性停水事故現場 楊婷婷 攝
10月11日早5點多,新民橋北側DN900管道出現漏水現象,造成大面積停水,延吉市水務集團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調動技術人員和專用機械進行緊急搶修,經過20多個小時的持續搶修,于10月12日早7點,DN900管道搶修結束,逐步恢復供水。在恢復供水過程中,白石凈水廠附近的DN1000原水管道出現漏水,由于搶修需要白石凈水廠停止運行,因此,原計劃的供水時間被延長。目前,DN1000原水管道搶修已經結束,白石凈水廠已開始正常供水,涉及區域用戶已逐步恢復正常用水。
在兩處管道漏水事故處理現場,蔡奎龍詳細了解搶修處置工作進展,實地查看了供水管道受損情況。蔡奎龍表示,要搶抓時間,盡快恢復供水,減少因非計劃性停水對群眾用水造成的影響,同時要做好供水后續的修繕和檢查,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確保水質和安全生產。

蔡奎龍在延吉市春城熱力有限公司調研供熱前期準備情況 楊婷婷 攝

蔡奎龍在延邊祥暉熱力有限公司調研供熱前期準備情況 楊婷婷 攝
在延吉市春城熱力有限責任公司、延邊祥暉熱力有限公司、延吉市集中供熱有限責任公司和延吉鐵南供熱有限公司,蔡奎龍聽取了各企業相關負責人對供熱前期準備的情況匯報,并詳細了解設備檢修、能源儲備等工作開展情況及目前存在問題。
據了解,延吉市法定采暖期為10月20日到次年4月20日,共183天。今冬延吉市供熱總建筑面積3913萬平米,較比去年新增136萬平米。其中居民住宅供熱面積2885萬平米,公建供熱面積1028萬平米。現有集中供熱企業8家,電廠1家,分散鍋爐房12座,總供熱能力2499兆瓦。其中8家集中供熱企業及電廠供熱面積3829萬平米,占全市供熱總面積的97.8%,分散鍋爐房12座,供熱面積84萬平米。10月13日起,全市各集中供熱企業將陸續啟爐供熱。

蔡奎龍在延吉市集中供熱有限責任公司調研供熱前期準備情況 楊婷婷 攝

延吉市集中供熱有限責任公司 楊婷婷 攝

蔡奎龍在延吉鐵南供熱有限公司調研供熱前期準備情況 楊婷婷 攝
蔡奎龍強調,冬季供暖關系千家萬戶,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各部門、供熱企業要切實擔負起社會責任,要加強消防和其他安全隱患排查,強化工程施工及供熱運行安全管理,完善細化供熱應急預案,確保供熱故障發生時,有措施、有方案。要強化服務意識,提前做好注水、加壓、調試等準備工作,確保按時保質供暖。各有關部門要統籌配合,及時協調解決好供熱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全方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確保今冬正常供暖、安全供暖。
副市長郭正吉,延吉恐龍文化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市政府辦公室主任金新剛參加調研。

蔡奎龍在非計劃性停水事故現場調研 楊婷婷 攝

蔡奎龍在非計劃性停水事故現場調研 楊婷婷 攝

非計劃性停水事故現場 楊婷婷 攝
在兩處管道漏水事故處理現場,蔡奎龍詳細了解搶修處置工作進展,實地查看了供水管道受損情況。蔡奎龍表示,要搶抓時間,盡快恢復供水,減少因非計劃性停水對群眾用水造成的影響,同時要做好供水后續的修繕和檢查,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確保水質和安全生產。

蔡奎龍在延吉市春城熱力有限公司調研供熱前期準備情況 楊婷婷 攝

蔡奎龍在延邊祥暉熱力有限公司調研供熱前期準備情況 楊婷婷 攝
在延吉市春城熱力有限責任公司、延邊祥暉熱力有限公司、延吉市集中供熱有限責任公司和延吉鐵南供熱有限公司,蔡奎龍聽取了各企業相關負責人對供熱前期準備的情況匯報,并詳細了解設備檢修、能源儲備等工作開展情況及目前存在問題。
據了解,延吉市法定采暖期為10月20日到次年4月20日,共183天。今冬延吉市供熱總建筑面積3913萬平米,較比去年新增136萬平米。其中居民住宅供熱面積2885萬平米,公建供熱面積1028萬平米。現有集中供熱企業8家,電廠1家,分散鍋爐房12座,總供熱能力2499兆瓦。其中8家集中供熱企業及電廠供熱面積3829萬平米,占全市供熱總面積的97.8%,分散鍋爐房12座,供熱面積84萬平米。10月13日起,全市各集中供熱企業將陸續啟爐供熱。

蔡奎龍在延吉市集中供熱有限責任公司調研供熱前期準備情況 楊婷婷 攝

延吉市集中供熱有限責任公司 楊婷婷 攝

蔡奎龍在延吉鐵南供熱有限公司調研供熱前期準備情況 楊婷婷 攝
副市長郭正吉,延吉恐龍文化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市政府辦公室主任金新剛參加調研。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