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小巷總理”展巾幗風采 一心為民 排憂解難
記延吉市公園街道園紡社區黨總支書記樸海燕
2020-10-10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一、背景
扎根社區13年,公園街道園紡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樸海燕心系百姓民生、創新筑夢社區,以貼心、暖心、愛心、熱心、真心、連心的“六心”務實工作作風,詮釋“小巷總理”的風采。一個黨員一面旗。作為一名老舊小區的黨委書記,樸海燕的旗幟上寫的是黨員群眾的貼心人,社區自治的帶頭雁,學習實踐的排頭兵,黨建創新的開拓者。在她的帶領下,近年來,園紡社區先后獲“全國防災減災示范社區”、州級“黨建規范化社區”、“市黨建示范社區”、“州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市標準化社區”、“延吉市第十四次、十五次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市勞動保障工作先進集體”、“州先進社區”、“五好社區”、“十佳誠信社區”、“州老年協會先進集體”、“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等榮譽。
二、做法
(一)創新方法,擎起黨建工作一面旗
熟知社區居民的情況,穿梭在街頭巷尾排除疫情隱患,社區書記是公園轄區居民接觸最多的服務者。她是社區的“大管家”,轄區的“小巷總理”、也是身邊的“守衛員”。她用青春譜寫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的社區抗疫故事。
“社區雖小,責任卻很大!”樸海燕說,別看平時處理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卻實實在在影響著鄰里和諧、居民幸福。在近幾年的“修煉”中,這個80后社區書記練就了“腦勤、腿勤、手勤”的本事。
1月26日(正月初二),公園街道園紡社區黨總支書記樸海燕接到街道辦疫情防控工作電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她迅速放下手中事情,跟家人交待幾句,立馬奔赴工作崗位,第一時間走上戰“疫”一線。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樸海燕同志每天24小時都處于隨時待命狀態,手機從不敢離身片刻,時時關注每一條預警信息。肩負起轄區防疫宣傳、人員動向監測、排查登記、入戶檢查、為隔離人員提供物資保障等工作。每當轄區內有湖北返鄉人員歸來,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她都會立刻趕赴現場入戶做好戶情檔案登記。
每一次與湖北返鄉人員“最近距離的接觸”,隨時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但樸海燕同志從不畏懼。她積極發動黨員、干部、網格員、物管、門衛等力量,開展“敲門行動”,累計張貼通知2000余份、告知書600余份等,全覆蓋宣傳、排查,確保湖北及外地返延人員不漏一戶、一人;她迅速組織隊伍白天黑夜巡邏,對轄區內賓館酒店、小旅館分組上門摸排,按照網格分組深入小區、樓棟,張貼通知,向轄區居民宣傳“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的重要作用,提醒居民做好防護措施,號召居民春節期間不串門、少去公共場所,取消聚餐;她積極會同公園派出所民警,對轄區小旅館、茶樓、麻將館、網吧、KTV等娛樂場所進行關停。
除了服務居家隔離人員,每天樸海燕還要帶領州、市直機關下沉社區干部去包保居民家“認門兒”。而且,每天的電話不離耳朵,僅僅帶領包保干部認門的十幾分鐘的路程中,接了好幾個電話,都和疫情防控有關。“每天最重要的工作要屬接機任務,在社區等待從境外回國的居民,把他們安全送到家,并與他們建立親情關系,在未來居家隔離的14天,樸海燕同志會用線上溝通的方式與居家隔離人員建立親切的“屬民”關系,讓居家隔離人員真正體會到隔離不隔愛。每天的接機任務要等待到很晚,樸海燕讓其他工作人員都走后,自己在單位等候,每天同樣的工作重復,堅守在工作崗位47天,沒有一天休息,從不叫苦,真正體現立足崗位,勇于擔當,踐行初心,用青春譜寫一名共產黨員的戰“疫”成長記錄。
“在平時工作中,我已經把轄區里的群眾當做自己親人來對待。”樸海燕說,“我希望以每一次熱忱服務,贏得每一位居民的信賴。他們滿意的笑容,就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褒獎。”這就是樸海燕作為一名社區黨員的工作初衷。
(二)情系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公園街道園紡社區屬于老城區,社區出國回來人員、下崗婦女、進城務工人員、失業人員較多,為不斷拓寬社區就業渠道,推動社區就業服務工作的全面開展,積極幫助和促進求職人員實現就業,園紡社區于2015年年初,研究成立了‘7080一條街’就業安置園地,有效幫助了轄區就業困難群眾的再就業,逐步實現社區勞動者充分就業。
公園街道園紡社區為扎實推進“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興新突破”教育實踐活動有效開展,創新思路、找準招法,深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以成立公園街道社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為抓手,打造“黨建+創業就業”工作品牌,巧用“1234+”特色就業工作法(即一代、二訓、三進、四服務+7080創業一條街、求職用工吧)打通創業就業服務“最后一米”,聯合延邊自強職業技術學校等多家培訓機構開展家政服務、美容美發、工藝品制作、特色美食、養老護理等特色技能培訓課程,提升創業就業技能,拓寬創業就業渠道,截止目前,為160余家企業成功推介求職者,培訓超過1800余名就業人員,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和勞動者“就業難”問題,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指數和歸屬感。在幫助困難群體的工作中,社區工作者們走門串戶,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不斷探索創新方式方法,
(三)心系居民,提高為民服務質量
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樸海燕和同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組織社區老黨員和各類志愿者隊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志愿服務力量。
樸海燕書記根據社區空巢老人多的實際,推出了“老年協噓寒問暖,讓老人得到關心;志愿者奉獻愛心;讓社區工作人員付出真心;豐富活躍社區文化,讓老人備感舒心;創建貼心安全服務,讓家人倍感放心”辦法,還帶領社區志愿者對老年人做到“日問候、月探望、年走訪”,這些工作的開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開展居家養老志愿者服務工作過程中,注重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不斷摸索,不斷創新,不斷提升,成功探索出了居家養老服務的"七助"模式,并在社區范圍內全面推廣。
一是家庭自助。加強宣傳教育,積極倡導人人尊老、愛老、助老的社會風尚。二是鄰里相助。動員組織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的居民群眾為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提供代購物品、應急求助等服務,積極開展鄰里間的互幫互助。三是老年互助。她倡導70歲以下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一同為80歲以上高齡、患病和殘疾老人提供陪醫、陪聊等服務。四是社區扶助。她利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立集文體娛樂、休閑聊天、法律援助和醫療保障為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務。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組織專人定期上門提供各類服務。五是志愿幫助。社區建立黨員服務隊、老年互助隊、民間組織服務隊、大學生志愿隊和蒲公英宣傳隊等志愿者服務隊伍,義務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保健、法律援助、政策宣傳等服務。
三、成效
13年來,樸海燕為園紡這方小小天地傾注的全部情和愛,給園紡人帶來了無限的幸福和甜蜜。在社區老人的眼里,她是“好閨女”;在社區貧困居民眼里,她是“最體貼的親人”;在社區中年人的眼里,她是“好姐妹”;在社區孩子們的眼里,她是“好阿姨”。這質樸地勾畫出了一個優秀女共產黨員、最美“小巷總理”的風采!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樸海燕書記為榜樣,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踐行黨的宗旨,自覺強化擔當作為、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以坐不住的責任心、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扎根崗位,勇擔責任,奉獻社會,為新時代建設培育優良風尚、倡導人文關懷,維護社區安定的管理到位、服務全面、環境優美、秩序優良、人際關系和睦的和諧園紡貢獻巾幗力量!






扎根社區13年,公園街道園紡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樸海燕心系百姓民生、創新筑夢社區,以貼心、暖心、愛心、熱心、真心、連心的“六心”務實工作作風,詮釋“小巷總理”的風采。一個黨員一面旗。作為一名老舊小區的黨委書記,樸海燕的旗幟上寫的是黨員群眾的貼心人,社區自治的帶頭雁,學習實踐的排頭兵,黨建創新的開拓者。在她的帶領下,近年來,園紡社區先后獲“全國防災減災示范社區”、州級“黨建規范化社區”、“市黨建示范社區”、“州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市標準化社區”、“延吉市第十四次、十五次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市勞動保障工作先進集體”、“州先進社區”、“五好社區”、“十佳誠信社區”、“州老年協會先進集體”、“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等榮譽。
二、做法
(一)創新方法,擎起黨建工作一面旗
熟知社區居民的情況,穿梭在街頭巷尾排除疫情隱患,社區書記是公園轄區居民接觸最多的服務者。她是社區的“大管家”,轄區的“小巷總理”、也是身邊的“守衛員”。她用青春譜寫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的社區抗疫故事。
“社區雖小,責任卻很大!”樸海燕說,別看平時處理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卻實實在在影響著鄰里和諧、居民幸福。在近幾年的“修煉”中,這個80后社區書記練就了“腦勤、腿勤、手勤”的本事。
1月26日(正月初二),公園街道園紡社區黨總支書記樸海燕接到街道辦疫情防控工作電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她迅速放下手中事情,跟家人交待幾句,立馬奔赴工作崗位,第一時間走上戰“疫”一線。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樸海燕同志每天24小時都處于隨時待命狀態,手機從不敢離身片刻,時時關注每一條預警信息。肩負起轄區防疫宣傳、人員動向監測、排查登記、入戶檢查、為隔離人員提供物資保障等工作。每當轄區內有湖北返鄉人員歸來,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她都會立刻趕赴現場入戶做好戶情檔案登記。
每一次與湖北返鄉人員“最近距離的接觸”,隨時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但樸海燕同志從不畏懼。她積極發動黨員、干部、網格員、物管、門衛等力量,開展“敲門行動”,累計張貼通知2000余份、告知書600余份等,全覆蓋宣傳、排查,確保湖北及外地返延人員不漏一戶、一人;她迅速組織隊伍白天黑夜巡邏,對轄區內賓館酒店、小旅館分組上門摸排,按照網格分組深入小區、樓棟,張貼通知,向轄區居民宣傳“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的重要作用,提醒居民做好防護措施,號召居民春節期間不串門、少去公共場所,取消聚餐;她積極會同公園派出所民警,對轄區小旅館、茶樓、麻將館、網吧、KTV等娛樂場所進行關停。
除了服務居家隔離人員,每天樸海燕還要帶領州、市直機關下沉社區干部去包保居民家“認門兒”。而且,每天的電話不離耳朵,僅僅帶領包保干部認門的十幾分鐘的路程中,接了好幾個電話,都和疫情防控有關。“每天最重要的工作要屬接機任務,在社區等待從境外回國的居民,把他們安全送到家,并與他們建立親情關系,在未來居家隔離的14天,樸海燕同志會用線上溝通的方式與居家隔離人員建立親切的“屬民”關系,讓居家隔離人員真正體會到隔離不隔愛。每天的接機任務要等待到很晚,樸海燕讓其他工作人員都走后,自己在單位等候,每天同樣的工作重復,堅守在工作崗位47天,沒有一天休息,從不叫苦,真正體現立足崗位,勇于擔當,踐行初心,用青春譜寫一名共產黨員的戰“疫”成長記錄。
“在平時工作中,我已經把轄區里的群眾當做自己親人來對待。”樸海燕說,“我希望以每一次熱忱服務,贏得每一位居民的信賴。他們滿意的笑容,就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褒獎。”這就是樸海燕作為一名社區黨員的工作初衷。
(二)情系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公園街道園紡社區屬于老城區,社區出國回來人員、下崗婦女、進城務工人員、失業人員較多,為不斷拓寬社區就業渠道,推動社區就業服務工作的全面開展,積極幫助和促進求職人員實現就業,園紡社區于2015年年初,研究成立了‘7080一條街’就業安置園地,有效幫助了轄區就業困難群眾的再就業,逐步實現社區勞動者充分就業。
公園街道園紡社區為扎實推進“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興新突破”教育實踐活動有效開展,創新思路、找準招法,深化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以成立公園街道社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為抓手,打造“黨建+創業就業”工作品牌,巧用“1234+”特色就業工作法(即一代、二訓、三進、四服務+7080創業一條街、求職用工吧)打通創業就業服務“最后一米”,聯合延邊自強職業技術學校等多家培訓機構開展家政服務、美容美發、工藝品制作、特色美食、養老護理等特色技能培訓課程,提升創業就業技能,拓寬創業就業渠道,截止目前,為160余家企業成功推介求職者,培訓超過1800余名就業人員,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和勞動者“就業難”問題,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指數和歸屬感。在幫助困難群體的工作中,社區工作者們走門串戶,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不斷探索創新方式方法,
(三)心系居民,提高為民服務質量
為了更好地服務居民群眾,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樸海燕和同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組織社區老黨員和各類志愿者隊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志愿服務力量。
樸海燕書記根據社區空巢老人多的實際,推出了“老年協噓寒問暖,讓老人得到關心;志愿者奉獻愛心;讓社區工作人員付出真心;豐富活躍社區文化,讓老人備感舒心;創建貼心安全服務,讓家人倍感放心”辦法,還帶領社區志愿者對老年人做到“日問候、月探望、年走訪”,這些工作的開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開展居家養老志愿者服務工作過程中,注重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不斷摸索,不斷創新,不斷提升,成功探索出了居家養老服務的"七助"模式,并在社區范圍內全面推廣。
一是家庭自助。加強宣傳教育,積極倡導人人尊老、愛老、助老的社會風尚。二是鄰里相助。動員組織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的居民群眾為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提供代購物品、應急求助等服務,積極開展鄰里間的互幫互助。三是老年互助。她倡導70歲以下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一同為80歲以上高齡、患病和殘疾老人提供陪醫、陪聊等服務。四是社區扶助。她利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立集文體娛樂、休閑聊天、法律援助和醫療保障為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務。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組織專人定期上門提供各類服務。五是志愿幫助。社區建立黨員服務隊、老年互助隊、民間組織服務隊、大學生志愿隊和蒲公英宣傳隊等志愿者服務隊伍,義務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保健、法律援助、政策宣傳等服務。
三、成效
13年來,樸海燕為園紡這方小小天地傾注的全部情和愛,給園紡人帶來了無限的幸福和甜蜜。在社區老人的眼里,她是“好閨女”;在社區貧困居民眼里,她是“最體貼的親人”;在社區中年人的眼里,她是“好姐妹”;在社區孩子們的眼里,她是“好阿姨”。這質樸地勾畫出了一個優秀女共產黨員、最美“小巷總理”的風采!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樸海燕書記為榜樣,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踐行黨的宗旨,自覺強化擔當作為、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以坐不住的責任心、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扎根崗位,勇擔責任,奉獻社會,為新時代建設培育優良風尚、倡導人文關懷,維護社區安定的管理到位、服務全面、環境優美、秩序優良、人際關系和睦的和諧園紡貢獻巾幗力量!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
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新浪】溫暖的延吉 我們深愛的城 一座城市 能為人們帶來什么? 機遇、幸福感、思考、安穩…… 而延吉,這座東北邊陲城市 帶給人的 總是揮之不去的溫暖… ...
- 【新華網】延吉刷屏了!中國好人吉林省道德模范于超群吉林好人 援鄂戰疫先鋒石佳感動延吉道德模范韓明鎬……23日這些令我們深受感動的人和事點亮了延吉各大商超LE ...
- 【國際在線】延吉市千余名師生“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 國際在線吉林報道:9月15日,延吉市教育系統組織千余名師生走進延吉市依蘭鎮古城村,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愛國主義教育系列 ...
- 【吉林日報】“一紅一綠”扮靚小康路 ——延吉市小營鎮五鳳村見聞 本報記者 王雨 乘著微風,伴著淅瀝的小雨,日前,記者走進延吉市小營鎮五鳳村。 5000平方米的廣場上,紅色鳳凰雕像傲然挺立;步 ...
- 【中國報道】脫貧攻堅,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中國報道訊(通訊員韓龍玉)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吹響以來,吉林省延邊州生態環境局延吉市分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落實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