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官微@南京交警,發布通告稱南京寶馬肇事車速195千米/小時,犯罪嫌疑人已被提請批捕。至此,10天內4次發通報回應質疑,還原南京寶馬肇事案真相,@南京交警贏得網民點贊。
6月20日14點30分許,南京網民微博爆料稱,在南京市友誼河路、石楊路十字路口發生車禍事故,一輛寶馬轎車將一輛馬自達轎車撞擊后轎車撕裂,一男一女飛出后死亡。網民@逯康康更是上傳多張“慘不忍睹”的現場圖片。該信息隨后被@南京零距離、@南京城管等賬號關注并轉發,半小時內被轉發1000多人次。
僅隔10分鐘左右,即14點42分,@南京交警作出了回應。首先確認這起事故及其地點,透露民警和消防已到達現場進行處置。還發出呼吁:“請沿線的車友們有序通行,不要在此逗留!”稍加留意可以發現,這條政務信息發布來自手機端。快速響應的移動化政務發布,已用于日常工作中。
此次事故中,肇事“寶馬”成為輿論激化的燃油桶。目擊者稱,“肇事司機當時闖紅燈加速,事故后逃離”“寶馬車上發現類似冰毒的粉末狀物體”,網民指向司機“醉駕”“毒駕”的可能。
6月20日18時,@南京交警發布首份事故通報:肇事駕駛人事發后離開現場,后被警方找回并控制,事故詳情正進一步調查中。該條微博輿情響應不可謂不快,但其措辭卻引發一些網民的議論,“逃逸就逃逸,離開現場算怎么回事?”“明明是肇事逃逸,有什么不能表明立場的!”
21日凌晨2點40分,@南京交警發布第二份通報,一方面權威公布了肇事人的個人信息,并將其定性“涉嫌交通肇事罪被警方刑事拘留”;另一方面也否認了先前網絡盛傳的寶馬車主毒駕嫌疑,“肇事現場并未發現毒品,已排除酒駕、毒駕嫌疑”。
不過,這份通宵達旦趕制的輿情通報,并未完全消弭社會爭議,“肇事者何以在神志清醒情況下高速開車”“為何肇事者真面目一直未有示人”等一系列疑點尚未解開,有網民甚至懷疑肇事車主被警方暗地“調包”。
6月23日夜間,@南京交警第三次發布案件通報,圍繞“警方如何確定抓獲的嫌疑男子就是肇事者”“警方如何排除酒后駕車嫌疑”“嫌疑人在派出所審查時為何被戴頭盔和約束”等十大熱點問題詳細說明。這次通報相比之前更為詳細,直擊輿論焦點,引發網民轉評1萬多條,并被上百家媒體網站轉載,有力對沖了輿論場的質疑。輿論熱度自此開始下滑。
6月29日,經充分調查取證,@南京交警對外發布了第四份案件通報,確認肇事寶馬車經過事發路口時的時速,經鑒定為195.2千米/小時。犯罪嫌疑人王季進承擔全部責任,被警方依法向檢察機關提請批準逮捕。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分析師指出,在此次喧囂的事件中,自媒體上一度出現“寶馬車主是富二代、官二代”等不實傳言,有關部門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推動官民良性互動。建議每位網民都應增強網絡素養,自覺避免陷入“想象真相”。謠言止于智者,不妨擦亮眼睛,尊重客觀事實。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2日 14 版)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5/0702/thumb_150_105_2015070202355619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