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國人春節境外游"大買特買"是傻是精? |
國人春節境外游"大買特買"是傻是精? |
2015-03-02 來源:人民網 作者:蔣萌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背景:有日本媒體算了一筆賬,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游客在日本的總消費金額達60億人民幣,“買!買!買!”的花費至少30億,尤其“馬桶蓋幾乎處于斷貨狀態”。相對中國前兩年出現的“抵制日貨”聲音,上述消息確實有些諷刺。
環球時報發表觀點:日本馬桶蓋受追捧并非偶然,它的人性化、智能化、精細化都達到了很高品質。在很多方面,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這個差距,既是中國制造的動力,也是它的潛力。但馬桶蓋成為日本制造的代表,也不能說是日本制造的光榮。從當年的全球家電霸主,到今天的賣馬桶蓋、電飯煲,不能不說這是一種“淪落”。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家電的崛起,逐步壓縮了日本制造的“傳統領地”。對此,日本人有著切身感受。但無論如何,日本馬桶蓋都不應是中國制造的目標。如果有中國企業,再去山寨日本馬桶蓋,那才是真丟人。中國制造應該有更大的雄心,應該有另辟蹊徑的創新能力,而不是“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如果總是沿著別人的路追趕,我們將永遠是個小跟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逆襲”都是起步于臨摹,成功于超越。全球化的競爭是無情的,每個民族和國家憑借各自的天賦、努力和機遇,通過競爭、合作、擠壓和碰撞,逐漸尋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希望,中國最終的位置,是可以令國人驕傲的。日本也不會滿足于只做一個馬桶蓋生產強國。中國制造和日本制造的良性競爭,對雙方都是強有力的鞭策。
小蔣隨想:國人出境旅游時“掃貨”的瘋狂,不光讓老外嘆為觀止,“掃貨者”回國后腦袋冷靜下來、算賬時也會嚇自己一跳。在境外“掃貨”中,有理性的“買到就是賺到”,也有非理性的“一窩蜂消費”。比如許多化妝品,在國外購買的價格可能只是國內的一半,甚至更低,愛美的女性自然會大肆“囤貨”、幫親友代購。國人在境外購買名牌手表、電子產品,同樣是“圖便宜”。即便知道回國無法保修也要買,足見其中的差價誘惑。還有一些境外消費屬于頭腦發熱。國外照樣有“大忽悠”,某些導游吃高額回扣是公開的秘密,一些中國游客禁不住蠱惑,也可能買一堆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高價雞肋”,甚至是偽劣爛貨……中國土豪與一般百姓都參與境外掃貨,需要反思幾點:一是國內的某些商品價格為何那么高?這之中,有多少關稅的因素,又受到多少國外品牌歧視性定價的影響?對此,管理者打算如何應對?二是日本馬桶蓋等的熱銷,不光說明國貨當自強,更表明國內企業對新興消費方向的研判不足、投入力度有限。再者則是,消費者還需保持理性,不要以為“國外沒孬貨”。暴力性的“買!買!買!”不能抬高你的“身價”,反而給人留下“人傻、錢多”的印象,不坑你坑誰?
河南120跑海南“接病人”的疑問是非
背景 :日前,網友爆料稱一輛河南商丘的120急救車,春節期間出現在海南三亞風景區。針對公車私用的質疑,商丘市衛生局調查后回應稱,該車屬于商丘市一家名為平原醫院的民營醫院,平原醫院派急救車前往海南三亞接病人情況屬實。不過,商丘市衛生局紀委書記崔洪軒表示,該急救車不在商丘市120急救網絡范圍內。
京華時報發表湯嘉琛的觀點:從涉事傷員提供的三亞醫院診斷證明、商丘市衛生局等部門的聯合調查結果來看,“穿越大半個中國去接人”的說法很可能確無貓膩。但鑒于該急救車有可能沒在衛生部門備案又擅自加掛急救標識,該事件暴露的,或許只是民營醫院急救車管理亂象的冰山一角。多地媒體都曾報道“黑救護車”違規營運并謀取暴利的現象。一些不具備急救資質的醫院違規配置救護車,輕則可能讓一些需要幫助的病患付出不必要的經濟代價,重則可能貽誤最佳救治時機而造成醫療事故。按照規定,調配急救車需遵循“就近、就急、醫院能力”的原則,從商丘派一輛急救車去三亞接一位骨折病人,無論如何都不合規范。商丘市平原醫院院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卻稱,他們派急救車“去外地接病人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僅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知道,調配救護車亂象在民營醫院領域可能大量存在。如果最終證實出現在三亞的急救車屬于“黑救護車”,有關部門不僅要依法依規對涉事車輛、涉事醫院進行處置,還應以此為契機對違規配置救護車的亂象進行排查。出于對公眾生命安全負責的考慮,有關部門須加強對“120”等專用急救標識的管理和規范,防止各種“黑救護車”繼續“謀財害命”。
小蔣隨想:某些規定太過理論化,某些執行不接地氣,無法滿足現實需求,為“不按規矩出牌”提供了生存空間。就“黑救護車”而言,是有需求就有市場的產物。在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當下,患者前往異地求醫很常見。但出于各種原因,有些重病者又有被運回老家的需要。此時,只在本地運行的正規120急救車,往往無法提供長途運送患者的服務。而患者又無法搭乘飛機、火車、普通汽車等返家,此時“黑救護車”反而成了“及時雨”。事實上,在許多大城市的大醫院門口,“黑救護車”攬活已成常態。另一方面,如果某人在外地發生意外,在接受緊急救治之后,也有返鄉進一步治療的需求(這種需求既源于醫保報銷無法“全國通用”,又因為家人前往異地照料開銷更大)。平原醫院院長稱,派急救車“去外地接病人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恐怕與此也有關。無論如何,“黑救護車”的存在都有正規救護車服務缺位、管理不人性化的因素。醫保異地使用“很難”,急救車跨區域運行難道“更難”?回到本例,如果是公車私用,懲處不應手軟。如果是去拉病人,則要另當別論。至于車輛是不是“黑救護車”,也該有個權威印證。
【本網責編 付亞男】
|
相關熱詞搜索:國人 |
上一篇:咋讓孩子“觸摸”到真正的“年文化” |
下一篇:從“落馬官員懺悔錄”中讀什么?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