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接待費
云南省祥云縣大營村是一個貧困村,但村委會短短3年多卻用掉150余萬元“接待費”,平均每天超過1100元,甚至超過了許多國家部委公務接待費的水平。
一問:村委會亂花錢就沒人管么?
據悉,雖然是個貧困村,但大營村的財務收支總額并不低:一是各級黨政機關撥付的補助和專項資金;二是村集體收入,包括發包收入和擅自罰款等。這些本應專款專用的錢,卻用在了接待上。撥款單位對此不知情?還是“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對村集體收入的花銷,村民本應有監督的權力,但大營村村委會顯然已經“脫韁”:村委會人員簽個字就可以隨意支取,然后由村委會埋單。像這種情況,在中國廣大農村村委會應該并不鮮見。村委會搞成了少數人的特權,亂花錢怎能不發生。
二問:接待費究竟接待了誰?
據記者調查了解,大營村的巨額接待費究竟接待了誰,要徹底查清楚是不可能的事。因為絕大多數原始票據是以“協調項目購買土特產”或“接待各部委辦局”等名義開支,通常沒有具體的接待單位和人員名單。查不清楚就不查了么?那些以前吃了的、拿了的,就可以既往不咎了么?要徹查接待費去向確實有難度,但卻不能不查:一是我們不能因工作不到位助長歪風邪氣;二是面對人均純收入僅為1041元(2010年數據)的大營村村民,難道不應該給他們一個說法么?
三問:對貧困地區到底如何幫扶?
不難想象,大營村的很多收入,應該是打著“貧困”的旗號“跑”來的。此前的很多例子,也暴露出貧困地區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寧愿一頂“貧困”的帽子,也不愿“脫貧”。我們究竟該如何幫扶貧困地區?除了直接撥款輸血之外,有沒有更有效的幫扶機制?大營村花了這么多的招待費,其中有沒有“拿”慣了的思維定勢?如果不是采取直接撥款的方式,而是用政策或技術等方面的支持方式,能產生這么多的招待費么?刨除原村委會主任蘇光進等村官自身腐敗原因,大營村陷入“項目資金成了跑項目成本”的循環,與我們的扶貧政策方式難道一點關系都沒有么?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本網責編 付亞男】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4/0530/thumb_150_105_2014053002573557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