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3,輕輕走遠。跨過了時間的河流,那些點滴的變化,被深深鐫刻在腦海間。本網從即日起,開設“盤點2013”專欄,回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聆聽2013年延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足音。
時光荏苒,2013年的背影已經漸行漸遠,新的一年如約而至。站在新的時間節點上,回望2013年延吉教育,碩果累累、欣喜滿懷。
2013年,延吉市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蓓蕾幼兒園、朝陽川鎮中心幼兒園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2013年延吉市不斷加強校園校舍改造工程,完成十二中、公園小學教學樓改造和職業教育實訓園區工程建設;一年中,全市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全面提升,延吉教育已經朝著“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大步邁進。
以小見大,窺葉知秋,記者從細微著眼,帶你再次感受2013年延吉教育變化。
變化一:從徹夜排隊到預約入學
2012年8月20日,仲夏夜,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在老伴的陪同下拿著凳子、杯子、行軍床來到位于太平街路東的一棟三層樓樓下,坐定后拿出自帶的筆和本,在紙上寫下了一個大大的阿拉伯數字1。距離預定的時間還有兩天,老人如愿排在隊伍的第一個。
第二天,老人的身后就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大家有的坐在自帶的凳子上閉目養神,有的三五成群竊竊私語,但是他們都沒有忘記用手緊緊握著手中寫有阿拉伯數字的小紙條,這是他們徹夜為之等候的通行證。
自覺排隊、自主編號、輪流等候……這一幕很像春運時火車站前售票處,但這里的人卻有著比買火車票更加忐忑的心理。這正是延吉市唯一的漢族幼兒園——“向陽”幼兒園的招生現場。
問及為什么非要將孩子送到公辦園?排隊等候的家長眾說紛紜:公辦園吃的好!教師素質高!幼兒園硬件條件好!收費低……多種優勢讓公辦園成為適齡兒童擇園的首選。但由于延吉市公辦幼兒園容數量有限,各公辦幼兒園容量有限,家長不得不徹夜排隊、全家輪流上陣排號,以期得到一個進入公辦幼兒園的名額。
入公辦園難問題日益顯現,成為亟待改善的民生問題。
為有效緩解幼兒入公辦園需求,2012年起,延吉市政府將每年新建三所公辦園寫入20件惠民實事中。2013年,延吉市投入3800余萬元,新建了延吉市蓓蕾幼兒園、朝陽川鎮中心幼兒園、中央小學幼兒園等6所公辦幼兒園。建成后,全市公辦幼兒園數將達到27所,可容納5000余名幼兒。

蓓蕾幼兒園

蓓蕾幼兒園
2013年10月28日,蓓蕾幼兒園開園;2013年11月4日朝陽川中心幼兒園開園。家住河南區域的趙英申父母帶著孩子來到蓓蕾幼兒園報到。他們高興地說:“2012年曾經試著給孩子在向陽幼兒園報名,但是因為錯過了排隊最好時機,所以孩子終究沒能入園,在家附近的一所私立幼兒園讀了一年。如今市政府大投入新建向陽分園—蓓蕾幼兒園,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幼兒園進行了預約報名,沒有想到前幾天蓓蕾幼兒園教師電話就通知孩子入學,我們真是太高興了。”
從徹夜排隊到預約入園,入公辦園難問題正在逐步緩解。寬敞明亮的教室、溫馨活潑的廊舍文化、美味營養的早午餐……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公辦園,感受延吉的優質教育。
變化二:從“直跺腳”到“兩雙鞋”
2012年12月12日,延吉已進入寒冬。走進延吉市十二中學語文教研組,幾位伏在案頭備課的教師實在忍受不住寒冷,不停的跺著腳。課間,學生們蜂擁走出教學樓,來到校園角落里的旱廁方便。刺骨的寒風吹過,學生們不禁加快了動作,盡量把身體蜷縮在棉服里……

十二中舊教學樓

十二中舊教學樓里學習的同學們

十二中舊教學樓里學習的同學們

十二中舊教學樓走廊
這就是2012年延吉市十二中學師生冬日中的真實寫照。1300余人的師生擠在1993年建成的四層樓的教學樓內。教學設施老化、供暖不達標等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延吉市教育局領導、十二中學領導班子的大難題。
延吉市副市長鄭權多次到該校調研,了解學校的困難。為了能讓師生的教學環境溫暖些,校長彭學民不斷與供熱公司協調。但是供熱公司表示,十二中管道老化,并非供熱不給力。就這樣,伴著寒冷,十二中全體師生在舊教學樓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嚴冬。
冬天凍手凍腳、夏天旱廁臭味熏天,教育條件雖然艱苦,但十二中師生卻創造了2012年度教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督導評估先進學校、2011-2012年度教學質量先進學校等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

十二中新教學樓

十二中新教學樓教室內的環境 韓丹 攝
2012年末,延吉市十二中學師生得到了一個大喜訊,2013年市政府將“加固延大附中教學樓”列入到20件惠民實事,改造后的延大附中教學樓將成為十二中師生的新校舍。
在師生們的期盼下,經過緊張、全面的施工,2013年10月21日,十二中師生喬遷新校區。
堅固、防震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走廊,全新的座椅、觸屏電視、投影儀等辦公設施,全長250米的塑膠操場、人工草坪、漢白玉升旗桿……

十二中新教學樓內的教師辦公室 韓丹 攝

十二中新教學樓內教室環境 韓丹 攝
現在的十二中,冬季室溫已經從過去的7-8度提升為20多度。家長對學校的滿意率一下子從過去的87%升級為100%。搬進新校舍的師生們高興地合不攏嘴,教師們打趣的說:“終于有了‘暖房子'了,現在在辦公室備課都要把棉鞋脫掉換成單鞋,不然熱得慌。”

十二中新教學樓走廊 韓丹 攝
從“直跺腳”到“兩雙鞋”,十二中辦學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十二中的變化只是延吉市校舍改造中的一個縮影。2013年,延吉繼續實施校舍改造工作,大投資、大動作,分別實施延大附中教學樓加固、公園小學教學樓改造和職業教育實訓園區等工程,延吉市學校環境的大改觀延吉市民有目共睹。延吉市已經讓校舍改造工程變成了民心工程,社會各界的好評如潮。
變化三:從載譽一方到全國分享
從“黨旗傳遞”到“莊重儀式”,從“責任我來擔當”到“親情周”,再到“直指心靈的德育教育”……2013年延吉的德育教育,可圈可點,載譽一方。
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決定方向,延吉市德育教育工作正是以高起點、多角度入手,才做得扎實有效、覆蓋面廣泛,直至學生們心靈最深處。可以這樣說,延吉的德育教育,解決了學生在成人成才中的諸多現實問題,而且也為學校教育的發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會議現場 韓丹 攝

會議現場 韓丹 攝
2013年7月11日,由中國教師報主辦,吉林省中小學德育辦公室、延吉市教育局承辦的全國“德育區域整體推進”策略現場研討會在延吉市中央小學召開。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近400名教育代表觀摩延吉市德育教育成果,共同研討德育區域整體推進工作。
在全國教育代表熱烈地掌聲中,延吉市教育局副局長厲成根代表延吉市分享了“直指心靈的德育”經驗。他詳細介紹了延吉市“直指心靈的德育”體系形成的指導思想及理論支持,一一詳述了“直指心靈的德育”的系列載體活動,如“晨唱”、“莊重儀式”、“黨旗傳遞”、“親情周”等活動的開展情況。

觀摩晨唱環節 韓丹 攝

觀摩現場 韓丹 攝
厲成根說:“‘直指心靈的德育’始終把握‘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一命題,遵循人的成長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把德育置于開放真實的社會環境下,去關注生命感受成長,在德育目標達成的路徑上意境更開闊,思路更清晰,實現了學校、家庭、社會互動,促進了學生全面自由的發展。”
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郭振有表示,來到延吉,聽了、看了延吉的德育工作,令自己耳目一新,他對延吉德育工作的成績表示肯定,面對國內良莠不齊的德育教育現狀,延吉市能夠將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機結合,形成德育教育合力,發揮了區域整體優勢,延吉的經驗很值得全國所有地方去學習。
研討會上,中國教師報總編輯雷振海為延吉市授牌,延吉市成為中國教師報的首個全國德育研究基地,延吉“直指心靈的德育教育”經驗在全國教育者中推廣。
變化四:從親情周到親情月
“冬日一縷陽光照耀著大地,融化這城市每個人冰凍的心。每當夜幕降臨萬家燈火時,有一個幸福的港灣等待你的停歇……”2013年11月29日,在親情月主題歌《愛的力量愛的目光》主題曲旋律中,代表延吉市各家庭的“一家人”,同時觸碰印有“2013年親情月啟動儀式”的啟動球,標志著2013年延吉市教育局“親情相伴每一天”親情月活動啟動。由此,一年一度的“親情周”活動也正式升級為“親情月”活動。

親情月正式啟動 韓丹 攝

教育局負責人向學生代表授旗 韓丹 攝
親情月中,全市各校結合“親情相伴每一天”主題,在師生、家長中開展更加豐富而有教育意義和價值的活動。
自2009年12月1日起,延吉市教育局向全市各校及家長發起親情周活動倡議,一時間,各學校紛紛以形式多樣的親情活動響應。學唱1-2首親情歌曲活動,開展最佳親情語征集活動,“幸福一刻”親情記憶評選、親情送給子弟兵等活動。個別學校為增加活動的影響力,還引導廣大師生、家長積極開展親情體驗活動,如我同家人登帽兒山、我邀家人看電影、我和家人暢游圖書城、我攜家人共做清理垃圾或清掃樓道等社區公益實踐活動。

演唱親情周主題曲 韓丹 攝

演唱親情周主題曲 韓丹 攝
2013年的親情月活動,將一個月中的四個星期劃分為感知親情、體驗親情、回報親情、放飛親情四個部分。各校結合自身學生特點,制定、實施好親情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弘揚“孝、慈、敬、責”傳統美德,讓溫馨親情照亮美好人生。教育局希望各校利用親情月這一教育載體,開展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精致高效、更加富有教育意義和價值的活動,進一步豐富親情教育的內涵,將親情教育做實、做透,做出影響力,讓全體市民更好的沉浸在這片溫馨祥和的親情氛圍里,真正做到溫暖人心,直至心靈。
變化五:從沒有教師到名師授課
2013年4月18日,延吉市支邊小學的學生上了一堂特別的數學課,孩子們通過電視屏幕親切地與北山小學數學教師互動教學,真正的實現了城鄉支援共享。經了解,孩子們上課所用的設備被統稱為“三通兩平臺”。 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學校利用教育信息化技術,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讓農村學校學生與北山小學的學生同上一節課,并且實現師生問答。
2013年,延吉市為全市20余所城鎮中小學安裝了“三通兩平臺”設備,在全州率先實現了“異地同步教學”,在教育均衡發展進程中。異地同步教學設備的使用解決了農村中小學師資不足的薄弱難題。通過教育信息化基礎平臺將統一各校的各類數學資源,實現校際資源的共享。依托教育信息化基礎平臺運用課堂錄播系統,實現了城鄉同上一節課,真正實現了優秀教育資源共享。
1月10日,延吉市召開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公布了教育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組成、信息化推進辦公室成員及職責。以此為標志,延吉市已經成立了組建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確定領導小組,落實各項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目標任務,合理規劃部署和組織實施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為實現延吉市教育信息化跨越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服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作用。
后記: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2013延吉市教育事業能取得的豐碩成果,凝聚著各級領導的關心與關注,匯集著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奮力拼搏的汗水、敢闖敢為的心血。朵朵鮮花,吸納著陽光雨露,散發著陣陣馨香;張張笑臉,滿載著天地靈氣,洋溢著無限幸福與快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延吉教育事業承載著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厚望,承載著人民群眾的期待,新的一年,延吉市教育將繼續闊步前行!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4/0115/thumb_150_105_20140115013631198.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