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職場上打拼還是漂泊在外的你,工作、生活的壓力,有時會讓自己忘記了對父母應有的一聲問候與關心。1月20日,本網曾在微信平臺上發布了以“你,了解你的父母嗎?”為題的調查問卷。在近30個小時的調查期限內,共有208位微友參與了投票。看到投票結果,記者不禁陷入沉思,我們對父母的愛,夠嗎?
對父母 心中有所惦念 問候卻跟不上

你是否與父母同居一地?

多久與父母通一次電話?
從調查結果顯示來看,208位被訪者中,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擔心父母“生病”,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擔心父母“勞累”。
關于父母的身體健康問題,一直是天下兒女所關注的。但是,在被訪者中,每天都能與父母保持通話或視頻聊天的人僅為40%。而與父母同居一地的人,也僅占了總數的50%。能夠真正與父母朝夕相處生活在一起的,連50%還不到。
許多人嘴上說“父母的健康就是對兒女最大的安慰”,但真正映射到生活中時,你是否做到了對父母的絕對關心和每日的問候呢?在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有4%的人表示“幾個月或偶爾”才會與父母通一次電話。不知看到這雖然占數不多的4%,你的心里會不會有一絲小難過。
每個人對父母的惦念一直都有,可對父母的問候與關心,卻落下了步伐。“等忙完這個事情再說”似乎成了如今人們的通病。
父母的時間 能有多少屬于自己

不在父母身邊的你,知道父母的時間主要用在哪兒了嗎?

對于父母,你做了多少功課?
子女們都希望父母可以擁有開心愉悅的晚年生活,可是作為子女的你,真正去了解、關心過他們的晚年生活嗎?對已經成家立業的子女來講,平時忙于事業和家庭,對父母的了解程度也在漸行漸遠,尤其是那些在外打拼的流動大軍,對于“父母的時間主要用在哪兒了”,是讓人感到心酸的話題。
投票結果顯示,有近五成的父母還在繼續工作或干農活;還有一部分的父母幫子女帶孩子;父母真正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僅有36%;還有6%的被訪者坦言“不清楚”父母的時間主要用在哪兒了。
不知你是否也是“手機控”,逢年過節回到家,手里捧著一部手機,父母說了些什么,從來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回家成了“例行公事”。
作為一個成年人,父母早已沒有再繼續撫養我們的義務。反倒是我們,應該力所能及地去孝順他們。但如今的社會局面是,父母依舊在為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奔波,而我們還如同長不大的孩子,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在而立之年還理所應當地享受著父母的呵護,占用著父母本該享受夕陽之紅的時光。
父母的時間,能有多少是真正屬于自己?又有多少父母,能夠每天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用去擔心子女生活的好不好。我們的時間,幾乎都放在了自己身上,而父母的時間,卻還是放在了我們身上。這樣一想,我們竟是如此的自私。
趁一切還不晚 好好愛父母

對于父母,你最擔心的是什么?
雖然作為子女,我們了解父母的身體狀況,知道他們的喜好,平時會叮囑他們注意身體和飲食,但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與父母頂嘴,只顧自己的感受,不愿與父母敞開心扉,說知心話。
父母的叮嚀,我們總是當成嘮叨;父母的詢問,我們總是用“你不懂”去敷衍。其實我們忘記了,是因為愛,才讓他們變得嘮叨,變得小心翼翼。要記得“有愛才有家”,若不是父母對我們無私的愛,誰又會不厭其煩地去關心、去問候。
有人擔心父母的生活缺少樂趣,有人擔心自己不在父母身邊,他們會沒有朋友,感到孤獨。既然如此,為何不暫緩停下工作,給父母打去一通電話,給父母報一聲平安,也給自己的心,灌注一份平安。
微友們的留言板
在留言板上,有網友寫下了對父母深深的感謝。不知看到這些的你,會不會想起家中的父母,會不會想起兒時父母對你的悉心呵護和疼愛。
春運到了,回家的腳步近了。今年過年回家,除了將自己打包帶回家,你準備把什么裝進禮物盒子里送給父母?想必你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把對父母的愛填滿吧,讓父母臉上綻放的笑容,如同你兒時他們所帶給你的一樣,趁一切還不晚,好好愛父母......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6/0125/thumb_150_105_2016012504111628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