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伊拉克:摩蘇爾重建之路艱難 有人建議美重派駐軍 |
2017-07-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大 中 小】 |
當地時間7月10日晚,伊拉克總理阿巴迪發表電視講話,正式宣布打敗“伊斯蘭國”恐怖組織、收復被該組織控制3年之久的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國際社會及美國對伊拉克表示祝賀,有美國前官員建議重新在伊拉克駐軍以保衛反恐戰爭成果。
當天,阿巴迪在摩蘇爾表示,“我在此宣布,‘伊斯蘭國’先前在摩蘇爾宣布所謂建國的謊言和恐怖行徑已經失敗。”同時,阿巴迪警告稱,使命并未結束,“仍有新的任務在等待我們,去創建穩定,去建設,去掃蕩‘伊斯蘭國’遺留的巢穴,這需要團結,需要繼續加強情報和安全力量建設。”隨后,伊拉克國旗在摩蘇爾上空升起。路透社報道稱,一些伊拉克軍人歡快地在底格里斯河里游泳以示慶祝。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的發言人稱,“收復摩蘇爾是反恐和打擊暴力極端主義有重要意義的一步”。美軍主導的打擊“伊斯蘭國”全球聯盟——“堅定決心”作戰行動聯合特遣部隊司令、陸軍中將湯森發表聲明稱,祝賀伊拉克所取得的勝利。
對美國、伊拉克、全球打擊“伊斯蘭國”聯盟及至整個國際社會來說,摩蘇爾的勝利確實具有實質性和象征性雙重意義。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北約400公里處的摩蘇爾人口約150多萬,是該國重要的貿易城市,擁有伊拉克北部最大油田和最大的煉油設施。
2014年7月,“伊斯蘭國”以據稱不到1000人規模的力量攻陷此城。隨后,其頭目巴格達迪登上該市地標性建筑大阿爾努里清真寺的講壇,宣布成立所謂“伊斯蘭國”的哈里發政權并以摩蘇爾為首都。此舉令國際社會非常震驚。
去年10月,由伊拉克政府軍、庫爾德人武裝及什葉派民兵力量組成的10余萬兵力在美軍及其盟友的支援下打響收復摩蘇爾的戰役。奧巴馬政府樂觀地估計或能在其卸任之前結束作戰,但戰局之艱難和殘酷遠超預期。一些美軍指揮官認為,摩蘇爾之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為殘酷的城市作戰。在為期近9個月的戰斗中,數以千計的平民遇難,近100萬人流離失所。美軍統計,到3月底,伊拉克安全部隊在此戰中已陣亡774人。目前這一數字應超過1000人。
此戰使大部分摩蘇爾老城區淪為廢墟,包括地標性的、有850年歷史的大阿爾努里清真寺和被“伊斯蘭國”武裝最近炸毀的45米高的宣禮塔。
聯合國秘書長伊拉克問題副特別代表、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員格蘭德表示,摩蘇爾城區西部(老城區)54個小區有15個嚴重被毀,23個毀壞程度達到中等。聯合國的初步評估認為,僅基本修復道路、供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其費用就將超過7億美元。
緊隨作戰階段結束的是艱難的重建。格蘭德表示,盡管作戰結束,但摩蘇爾的人道主義危機仍在繼續。聯合國估計,自去年10月開戰以來,有92萬民眾逃離該城。返回的居民在住房、食品、醫療、水和衛生等一系列基本生活問題上將面臨從零開始的難題。
軍事上勝利的喜悅掩蓋不住當地民眾間彌漫著的悲觀甚至絕望情緒。《紐約時報》采訪一些當地居民后報道稱,摩蘇爾城內仍不乏“伊斯蘭國”的同情者,一些人認為,該恐怖組織所留下的一些思潮將永難消除。一位學校老師表示,他對未來感到絕望,“‘伊斯蘭國’摧毀人們的思想,戰爭毀掉城市的基礎設施,沒有什么后‘伊斯蘭國’時期,‘伊斯蘭國’已成為一種心理,不會因為炮火停止就消失。”
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也認為,解放摩蘇爾是打擊“伊斯蘭國”行動的一個轉折點,標志該恐怖組織失去了在伊拉克盤踞的最重要據點,其建立所謂哈里發國家的宣言也破產。但“伊斯蘭國”仍未被徹底摧毀并仍可能卷土重來。布林肯稱,即便在軍事上打敗了“伊斯蘭國”,部分因為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所引發的助長其崛起的政治、經濟條件依然存在。在巴格達和大馬士革之間生活著2500萬遜尼派穆斯林,他們被伊拉克政府和敘利亞政府所疏離。除非這些居民相信政府會保護而不是迫害他們,否則“伊斯蘭國”將很容易找到大量的支持者,一個“伊斯蘭國2.0”可能出現。
布林肯為特朗普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在特朗普政府當前沒有打擊“伊斯蘭國”整體戰略的情況下,當務之急是以充足的資源來支持穩定、安全、管理和重建被解放的城市。一個好消息是,美國所領導的包括68個成員的聯盟已籌集了必要的資金,關鍵問題是如何實施。第二,支持伊拉克政府實施某種聯邦制的統治。美國不能替伊拉克政府決策,但可以鼓勵和動員伊拉克政府向正確方向前進,給予各省更大的自主權,給予各省對什葉派“人民動員組織”這一民兵力量的控制權,防止其陷入政治紛爭并進入遜尼派地區。第三,敦促鄰國支持伊拉克境內的一體化努力。鄰國無條件地支持遜尼派力量將加劇伊拉克境內的教派沖突有利于伊朗趁虛而入。第四,充當誠實的掮客。庫爾德人已經控制了伊拉克北部約70%的領土,其領導人要求通過公投來決定是否獨立。美國應該利用對庫爾德人的影響力,調停其與欲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伊拉克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
最為敏感的一個問題是,美國是否并應該在伊拉克駐留多少軍隊以幫助確保“伊斯蘭國”不卷土重來。布林肯稱,2011年美國從伊拉克完全撤軍反映了伊拉克民眾對美國人的厭倦程度。當前,從“伊斯蘭國”這場惡夢中醒來之際,贊成保留一些美軍人員以幫助訓練和支持伊拉克安全力量、提供情報及反恐支援但不直接參與作戰的伊拉克民眾也許會多了一些。如何走過駐軍問題“政治雷區”,對于特朗普政府的伊拉克反恐戰略將是一次重要考驗。
本報華盛頓7月11日電
【責編 付亞男】
掃描二維碼關注
延吉新聞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
相關熱詞搜索:摩蘇爾 伊拉克 之路 |
上一篇:韓朝野矛盾激烈 文在寅承諾的“朝野攜治”難推行 |
下一篇:最后一頁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