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延吉恐龍化石發掘發現白堊紀完整鱷類化石

龍山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發現白堊紀完整鱷類化石
光明日報長春6月13日電(記者鮑盛華)考古人員近日在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的龍山恐龍化石群發掘現場,發掘出一具白堊紀時期完整的鱷類化石。專家指出,由于鱷類陪著恐龍一起生活,鱷類化石的發現對生物地層以及各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6年5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在延吉市中國朝鮮族民俗園東南側山坡的一處工地上,發現了這處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群,當時恐龍骨露頭的部位非常完整,沒有破損的痕跡。經過一年的籌備,今年5月26日,中國科學院與延吉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聯手啟動了對延吉龍山恐龍化石群的系統發掘,目前發掘工作已經持續了半個多月。
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金昌柱教授介紹,工作人員在距離之前發掘的化石層下部大約二十七八米的地方,新發現了第4個化石層。此次發掘出的完整鱷類化石就位于這個化石層,化石長約1.5米,從頭到尾保存非常完好,可以清楚地看到鱷類的皮膚印痕,這也是國內在白堊紀地層里非常罕見的發現。由于這是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鱷類化石,它的發現對于探究生物地層、古環境、古氣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研究鱷類的進化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此外,在第四個化石層還發現了恐龍的牙齒、肱骨、肋骨等化石,這些化石都完好無損,初步判斷是一只大型蜥腳類恐龍。金昌柱說,從埋藏條件看,新發現的化石層化石保存狀態之好是極為罕見的,由于覆蓋化石層的土方量較大,還需要時間進一步發掘和研究。
專家稱,延吉恐龍化石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東部的白堊紀恐龍動物群化石,它們的出土對我國東北地區白堊紀的古環境及古生態研究有重要意義。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14日 08版)
原文鏈接:http://news.gmw.cn/2017-06/14/content_24778487.htm
【責編 胡驍】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