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編劇宋方金:98%年輕演員不敬業 會對說的話負責 |
2017-03-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大 中 小】 |
“‘臥底橫店’的一線實錄”作者接受新京報專訪 談為何總是編劇揭亂象 稱“對說的每句話負責”
編劇宋方金:98%年輕演員不敬業
“為什么我眼里常含淚水?因為這個玩笑開得實在過分。”
幾天前,電視劇《手機》《人活一句話》《美麗的契約》的編劇宋方金,在發表了一篇名為“‘臥底橫店’的一線實錄”后,在朋友圈寫下這句話。這篇涉及行業內“濫用替身”“天價片酬”等現象的文章,再次刷新外界對影視劇制作、表演的認知底線。
這幾年,宋方金與幾位編劇一直致力于揭露行業亂象。他曾在一個論壇上為行業亂象發聲,在回家的路上他收到了陳道明的一條短信,“陳道明說要請我吃飯,因為行業的危機關頭只有編劇才能說話。”在此前新京報關于替身、摳像的調查報道中也有多位編劇為行業亂象“訴苦”。
為何總是編劇來發聲?宋方金說,編劇(也有部分導演)作為創作的核心,大多人受過教育,比較憂世傷神。而其他職能部門的人多和行業利益連接更深,比如導演、制片人雖然憤怒但也只有做出妥協,“編劇再不站出來的話,就等于萬馬齊喑。”
1 前期籌備
投資方只認流量明星
制作發行方、播出平臺最關心是由哪幾位明星來擔當主演,不管角色與演員是否適合,只要A當紅、知名、有話題度就可行。甚至部分投資方只認流量演員,其他一概不論。
編劇趕工配合演員檔期
如今行業內充斥著大量的網絡文學作品,質量差的、文學含量低的很少能有時間打磨,因為劇本的創作要配合演員的檔期。比如現在3月,A表示5月有檔期,編劇就必須在兩個月內寫出劇本,導致創作沒有按照客觀生產規律來,草率寫作,經不起考量。
2 進組拍攝
15天速成
一部30到40集的劇,最少需要拍攝半年。但A給劇組的檔期有限,最終利用技術與替身15天就可以拍完。拍攝過程以求快為主,現場全是“過過過”的聲音。
表情包表演
多數情況下進組時還沒有劇本,演員到了現場不知道要拍什么;就算有了趕工出來的劇本,也懶于對內容進行研究,早就沒有了“講戲”這個說法,不背臺詞、不搭戲,A直接進行表情包拍攝,表演各種角度、各種表情,如需變化環境,就對著天、對著大樹、對著墻拍,把面部戲拍完后,剩下的全部交給替身。
替身大戲
從文替到武替,甚至是“飯替”“摔替”,給A安排好五六個替身來個一條龍表演。主演太忙的時候,一場戲30多個人全是替身,所以如今觀眾看到的基本就是部“替身大戲”。
藝德低下
年輕演員身上普遍存在藝德低下的情況,不研究怎么塑造角色,只研究如何塑造自己。例如資深老演員動情地和A對戲,老演員每次都哭,可A就是記不住臺詞。對方的無心配合和無力創作,令很多好演員被逼無奈成為賺錢工具。
“演員”變質
“演員”這個身份對于很多藝人來說,似乎越發的名不副實,他們就是明星。拍攝期間比誰的房車高級,誰的助理、保鏢多,如同“皇帝”一般。直升機在空中接來接去趕通告,但為了起碼的表演卻一點苦都吃不得,大不了不拍了。當年唐國強為自己被稱為奶油小生痛哭了一場,奶油是好的,小生是好的,但唐國強認為這四個字遠遠不能概括自己的表演,而現在真正思考表演的演員太少了。
3 后期制作
靠配音演員飆戲
一位資深話劇演員到了現場,導演通知他“劇組不錄音”,沒有收音、同期聲也就意味著對表演的質量大打折扣,這位演員相當憤怒。很多演員不背詞、不研究戲,拍了半天就做個表情,其他留給配音演員“飆戲”。
合成代替實拍
沒有同期聲、沒有實景拍攝、沒有演員到場,所有的設置布景、移花接木都交給后期制作,換景、摳圖、合成、特效代替了實拍。一些好演員有時間,制片方卻不讓你演,因為你演幾萬塊一天,替身幾百塊錢,當然能糊弄過去最好。
“濾鏡”讓你變美
A在劇組不自愛,不會進行基本的情緒修養和保養,在鏡頭前的表現全部交由后期來矯正,這也是為什么現在這么多“濾鏡”影視劇。
4 播出反響
收視率造假
整個行業都在為造假者打工,現在很多演員都會關心制片方會不會買收視率。目前播出的很多電視劇,就算是質量經不起考驗的,也經常破收視紀錄、點擊率,造成一派繁榮的景象。再不行就再買水軍、買粉絲來追捧,整個流程形成一個閉合式的鏈條,惡性循環。
口述:宋方金
新京報:你在文中提到的“橫店亂象”,預估這樣的劇組在整個行業占比多大?
宋方金:最近四五年,這類演員和劇組非常多,毫不夸張地說可以達到90%以上。只有像鄭曉龍導演、劉江導演的劇組還在走正規的拍戲流程,很多IP劇還沒有完整劇本就開機了。
新京報:所有的小花和小鮮肉都是這樣的嗎?
宋方金:目前的年輕演員98%都是這樣。你一定要這樣寫,我會為我說的每一句話負責。
新京報:除了上述行業亂象,針對演員還有哪些問題?
宋方金:就是品德、修養方面的問題。有些年輕演員以前演戲非常注重禮貌,紅了以后就忘了本,經常不把前輩當回事,想睡覺就停工,不想拍就讓五六十歲的老前輩一直等到他心情好轉。
新京報:也就是說演員特權在片場橫行嚴重?
宋方金:市場和外界的追捧嬌慣,讓片場不再有演員,只有明星。比如片場會有明星餐、明星助理餐、替身餐、場工餐,連飲食都分級。如我所知韓寒和侯鴻亮的劇組大家都吃一樣的,讓劇組的工作人員感到被尊重。
新京報:有人說在運轉利益鏈中,演員是最后一級,是否所有鍋都應該由他們來背?
宋方金:不能說責任全在演員,是每個環節都有問題,只是在演員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現如今一個劇組演員是不能換的,資本站在明星那邊,動不動片酬就上億,但導演、制片人、編劇都可以換。
采寫/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責編 付亞男】
掃描二維碼關注
延吉新聞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
相關熱詞搜索:編劇 演員 宋方金 |
上一篇:電影《天才捕手》將上映 科林與裘德·洛飆戲 |
下一篇:最后一頁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