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近年對金曲獎的口誅筆伐來自四面八方,聲討之勢不絕如縷,可在華語音樂圈,金曲獎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華語樂壇幾乎再拿不出另一個在覆蓋率、專業性和公信力上可以與之抗衡的評獎了,而在業內人士眼中,不管他們承不承認,他們始終都是在乎金曲獎的青睞或否決的。于是我們腦海中浮現了一票星途狂飆的天王天后、炙手可熱的王牌 制作、風光無兩的年度唱片、邀約不斷的詞曲作者,金曲獎或多或少都成為了助他們直上青云的“好風”。但或許有個魔咒你早有所耳聞,那就是得了最佳新人獎的歌手,大概就要小心你的星途了哦~來看幾個典型的魔咒案例:
“魔咒”從90年代初期,金曲獎剛開始舉辦的時候就有了,骨灰級“中招”新人是如今已晉升各大選秀評審,卻從未嘗過大紅大紫滋味的“小伍哥”伍思凱和”滅絕師太“黃小琥”。小伍哥唱作俱佳,可是《我為歌狂》初登場,大家兩眼一抹黑——這人好眼熟,誰來著?至于小琥姐,天生靚聲,可要不是當年《超級星光大道》找來“滅絕”坐鎮,在pub里唱半個世紀可能也不是夢吧?
靠節目來拯救的當然還有最近剛剛回到舞臺,輕啟朱唇,吼亮星途的第8屆金曲新人彭佳慧,佳慧姐當年本錢較之今日更號大氣足,diva控們在她身上看到了Whitney般灼灼其華的希望,可的確“數著時間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十多年不溫不火的晦暗時光,才等來今日回春。最令人唏噓的當屬在強手如林的第10屆金曲獎拿下新人獎的林曉培,張艾嘉影片邀歌,《心動》紅透兩岸三地,星途看似平順,可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隨著“友善的狗”倒閉,轉簽艾回的林曉培便一蹶不振,五年沒有發片,酒駕闖禍更是雪上加霜,08年再度發片,任憑專輯文案做得如何溫情暖心,銷量口碑卻再也沒見回溫。
再回頭看看劍走偏鋒的紀小君、曲高和寡的黃建為、純正Hip-Hop的孔令奇、動靜皆宜的許慧欣、曇花一現的蕭賀碩,似乎哪一位都是獨擋一面的絕頂高手,可卻每一位都那么沉寂和低調。當然有同學舉反例說:是不是新加坡籍選手是不是中招幾率略小,林俊杰、孫燕姿便是佐證。不過,親愛的同學,請別忘了才情滿滿,風格多樣的林宇中也已幾乎絕跡江湖了呀。
有人歸納說,所謂的“金曲魔咒”是音樂性和市場性角力敗北的產物,當然這樣解釋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畢竟音樂性是相對高妙的,而市場性是絕對復雜的,在兩極做到極致的人當然都值得敬佩,但大部分的流行歌手終其一生都在兩者之間謀求平衡,道路之難,可以想見。時間尚短,我們還不知道盧廣仲、徐佳瑩、韋禮安等這幾位“創作型”優秀新人的前途如何,勸諫各位,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要更懂得“為自己”啊!
來看看今年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各位,大致可以看出兩個力挺:第一,臺灣地區對于民族音樂和民族音樂人的力挺,呂薔、桑布伊、家家、歐開合唱團,或是原住民,或是作品也多少都會出現些民族元素。第二,華語樂壇對多元風格的力挺。有家家、艾怡良這種在常規pop歌套路內做文章的唱將型,有清新優雅的白安這種唱作型,有葛仲珊這樣的華語首席饒舌女,當然最令人眼前一亮的當屬歐開合唱團,阿卡貝拉(A Cappella)這種西化的表現模式,加上原住民的唱法處理以及心靈關照,碰撞出的火花該才是華語流行樂未來的走向之一,因為人類對于真善美的感觸才真正是共通的,成軍十年,剛剛發片有資格評選新人獎的歐開實在是入圍名單中的一個驚喜。
今年的“金曲新人”的競爭一定非常激烈,小編本人比較喜歡家家的diva風范,也鐘情于艾怡良的細膩質感,假以時日,走對路子,那一定是不可限量的天后苗子!不過桑布伊和歐開那種接地氣的感動亦是別人所取代不了的,葛仲珊的特立獨行,同樣值得彰表。說預測,真是難為死人,可如果非要小編給出一個最大可能,小編會將自己的寶押在白安身上。一句話:和金曲獎慣常的評判標準最為match的就當屬此女。李宗盛的挖掘、張學友的贊譽、自成一格的創作、文藝獨立的腔調,這位口齒不清的小姑娘,以“金曲新人”的身份出發,再合情合理不過。你覺得呢?
無論得獎的是哪位新人,都奢望“金曲魔咒”可以饒過ta,可以給ta個機會,讓ta把最真實的最自我的音樂唱給我們聽,讓ta慢慢學會去平衡自己的音樂和市場需求,也給我們點兒時間慢慢去學會消化和品味吧。
【本網責編 王研】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3/0701/thumb_150_105_2013070108304086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