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曉龍暗諷馮小剛
楚天都市報訊 沒有了編劇王朔和“冬寶”葛優,23年后的《人間指南》編輯部,是否還能如從前一樣為人關注?
20日,由鄭曉龍導演,呂麗萍、黃海波、陳好、王千源等主演的《新編輯部的故事》就將在北京、深圳等衛視揭開面紗,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創造出《甄嬛傳》收視奇跡的鄭曉龍表示不會刻意追求收視率,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收視率并非判斷作品好壞的唯一標準,“有些片子收視率很高,但在我看來,它就是垃圾!”
沒王朔,無葛優
妙語:王朔?他就不愿意寫電視劇
1990年,由呂麗萍、葛優等主演的《編輯部的故事》一炮走紅。
沒了葛優,少了王朔,《人間指南》也變成了時尚雜志,新編輯部的故事,還玩得轉嗎?
楚天都市報記者:沒想著請王朔再過來當編劇嗎?
導演鄭曉龍:想過,而且找過他,但現實情況有點難,王朔不大愿意寫電視劇,畢竟寫電視劇是一個很累的活,很長、很費勁,不像寫小說那么自由,寫電影就比較短還容易去把握。找了幾次,他都不愿意。
記者:聽說您前后換了5撥編???
導演:王朔原來那個劇寫得太好了,那種喜劇幽默很難超越,加上我們當時自己的思想也不夠解放,換了5撥都走不下去。最后我們干脆不沿著王朔那條路走,結果還走通了。
記者:葛優怎么也沒來?
導演:他很愿意來的,葛優自己有句話,說他是從編輯部開的花。原來我們設計讓他客串一下,讓冬寶跟戈玲有一個會面,他一開始就答應了,但后來確實有合約的問題,也怪我們當時拍得比較晚,來不及了。
記者:沒了王朔的劇本和李冬寶,您覺得老觀眾能適應嗎?
導演:其實《編輯部的故事》剛出來時也有很多觀眾不習慣,不理解,特別是一些中老年觀眾,說這還是編輯部嗎?編輯部有這樣一天到晚不干活光耍貧嘴嗎?我覺得現在的社會更包容了,中青年觀眾見多識廣,不需要王朔和葛優,只要戲好看,他們是愿意接受的。
《甄嬛傳》不是壓力
妙語:收視率?觀眾反而愛雷劇
2012年,鄭曉龍執導的《甄嬛傳》成為當年最火爆的電視劇,甚至在臺灣都刮起了甄嬛風,橫掃2012年各大電視臺收視的他,會不會對《新編輯部的故事》抱有特別大的收視期待?
記者:因為《甄嬛傳》,大家對這部戲的期待值會特別高。
導演:這是我比較緊張的一個事,期待值太高,如果沒達到就有心理反差,我倒希望觀眾能帶一種平常心來看,特別是看喜劇就要有平常心和放松的心態,你要是愁眉苦臉、苦大仇深地看喜劇,我估計那看起來會比較費勁。
記者:會不會因為《甄嬛傳》有收視壓力?
導演:我不擔心這個,而且就算是收視率沒那么高,不像《甄嬛傳》那么高,那又怎么樣呢,干嗎非得每部戲像《甄嬛傳》?而且有很多片子收視率很高,但在我看來就是垃圾。這么說吧,你說收視率,說雷劇很多觀眾反而愛看,我告訴你這都不算什么,你拍個三級片試試!那收視率比它高多了!
記者:《甄嬛傳》剛出來時有很多拍磚的,您怕不怕這部戲也有板磚?
導演:我都有免疫力了?。ㄐΓ墩鐙謧鳌肺疫€沒拍呢,剛選完那幾個演員磚就來了,片花一出也是磚頭滿天飛。我就覺得什么樣的戲都會有人拍磚,沒關系,你不能不允許人家討論啊,我有一個開放的心態,而且創新的作品它總是見仁見智的。
新人才是生力軍
妙語:有些導演,就專用自己老婆
《編輯部的故事》捧紅葛優、呂麗萍,《北京人在紐約》拍火姜文、王姬,《甄嬛傳》再造孫儷,而這次的鄭曉龍,又用了一批新面孔。
記者:這次戲里頭除了呂麗萍、陳好和黃海波,還有很多新演員大家不是特別眼熟。
導演:他們絕對可以挑起大梁,比如王千源,因為《鋼的琴》拿了東京電影節影帝,這在中國沒幾個,現在有多少在外面紅的大明星,一線的,卻從來沒得過這么高的表演榮譽的獎項。
記者:大家都很想上您的戲,在選演員過程中有沒有一些人情票?
導演:這個戲不是太多,因為喜劇不是生活劇,它需要徹底放開,這個比較難,有些戲會有人情。
記者:很多導演有自己順手的御用演員,您好像就沒有。
導演:以前我在中心(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當主任的時候,我對有些導演不管拍什么戲都用自己老婆或者女朋友很不滿,我經常說這個,因為每個角色都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在全國選演員,就應該選最好、合適的。
記者:您是說馮小剛?
導演:(笑)現在我也有點理解有些導演,他可能真的覺得他老婆是最好的,而不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可能他不斷地老在看著她漂亮、她美,所以每部戲都用她,這個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如果他是真心的,那我理解他。
【本網責編 王研】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3/0417/thumb_150_105_2013041707302020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