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0日電 “休斯頓,這里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著陸”——這是來自1969年7月20日,月球上的聲音。
47年前的今天,兩名美國宇航員先后踏上月球表面,標志著人類首次登陸另外一顆天體的壯舉。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代表整個人類向著 歷史的進步邁出了一大步。
阿姆斯特朗把人類的印跡帶向了月球。“月球表面是纖細的粉末狀,它象木炭粉似的一層層粘滿了我的鞋底和鞋幫。我一步踩下去不到一英寸深,也許只有八分之一英寸,但我能在細沙似的地面上看出自己的腳印來。”
其實,在第一次登上月球以前,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就已經開始了。經歷了無數個第一次,在時間的長河中,人類正一步步把屬于自己的文明帶到浩瀚的外太空里……
沖出大氣層: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3月18日,蘇聯發射載有別列亞耶夫、阿里克謝•列昂諾夫的“上升”2號飛船。飛行中,阿里克謝•列昂諾夫進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在離飛船5米處活動了12分鐘, 他離開“上升”2號飛船密封艙,系著安全帶實現了到茫茫太空中行走。
奔向月球:第一次進入月球軌道
1968年12月21日,美國的土星5號火箭發射升空,它攜帶的阿波羅8號飛船乘坐著3名航天員。在12月24日上午,機組抵達了月球軌道并進入環繞月球的軌道運動。這是人類第一次環繞月球飛行。
開辟新領域:第一座空間站
1971年4月19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開辟了載人航天的新領域。“禮炮”1號重18425公斤,在太空運行6個月,相繼與聯盟10號,聯盟11號兩艘飛船對接組成軌道聯合體,每艘飛船各載3名宇航員,共在空間站上停留26天,于同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墜毀。
飛向太空:第一架航天飛機
“哥倫比亞”號的誕生揭開了人類航天史上新的一頁——1981年4月12日,這個世界第一架航天飛機在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成功。在太空飛行54小時,環繞地球飛行36周之后,飛機安全著陸。
47年后的今天,人類已經不滿足于只是登上月球了。歐洲航天局不僅想重返月球,還想留在那里。該機構已經宣布在月球上建立人類第一座永久性基地的計劃,其目的是使人類能夠開發月球上的金屬、礦產和水資源。月球,將成為人類進軍宇宙的固定哨所。
新希望:火星
而除了月球,火星也成為了人類的又一個新希望。
荷蘭“火星一號”公司宣稱要在火星建立永久的人類定居點——“火星一號”計劃于2027年3月把第一批24人送上火星。為此,第一批補給品和第一臺“定居探測器”可能分別于2016年10月和2020年發射。
“火星一號”還打算,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實現每2年向火星送出4名宇航員的目標。從地球飛到火星,大概需要200天。
新目標:木星
2011年8月5日,“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由一枚宇宙神-V551型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踏上遠征木星之旅。
5年后,“朱諾”成功進入環繞木星軌道,將展開木星探測任務。
它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探測木星的大氣層、磁層、等離子體、內部結構、重力場,研究木星系統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太陽系早期的 歷史等,試圖為人類解開木星的神秘面紗。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古希借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說過,“整個大地對賢智的人都是敞開著的,因為一個高尚的靈魂的祖國,就是這個宇宙”。對于太空的探索是無止境的,人類的腳步也從未停止,并將向著更遙遠、更廣袤的宇宙進發……
【責編 王曉彤】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6/0722/thumb_150_105_20160722080249958.jpg
掃描二維碼關注
延吉新聞網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