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12月30日,韓國首爾,當地民眾手中高舉慰安婦的照片,在日本使館前集會抗議。
中新網1月5日電 據外媒報道,韓日兩國最近達成解決慰安婦問題協議,但這項成果在韓國社會普遍引起批評,很多人甚至認為這是政府一次“外交失敗”。韓國當局一再解釋,仍未能平息眾怒。
據報道,韓國輿論主要認為,韓國政府事先沒有征詢慰安婦受害者的意見、該協議寫明是“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方案”以及政府未反駁日本媒體的有意炒作等,這三個問題最讓人感到憤怒。
對此,韓國外交部長尹炳世向媒體解釋:“考慮到韓日關系的特殊性,艱難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時有一些局限是難免的。”
韓國外交部副部長林圣男最近拜訪三名慰安婦受害者時解釋稱:“韓日進行協商時正好碰到連假期間,沒法事先匯報,對此感到抱歉。”此說法受到慰安婦受害者批評。
還有慰安婦受害者表示,政府在完全不跟受害者商量的情況下便與日方談判,結果日本首相安倍既沒有承認日本政府的法律責任,也沒有在媒體面前正式公開道歉,而只是由外長岸田文雄“代讀”道歉信。
據了解,韓國政府認為,韓日之間無論得到怎么樣的協議結果,慰安婦相關團體都會堅持反對的,因此,韓國政府選擇“先斬后奏”,等達成共識后才來說服受害者和有關團體。
此外,韓國輿論認為,韓日政府商定慰安婦問題得到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遷移慰安婦少女像以及兩國將克制在國際上相互指責與批判,這些都是極具爭議的。
韓國媒體指出,日本媒體連續報道安倍堅持在協議中加入“問題得到了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這一句。安倍也聲稱,通過此次協議,慰安婦問題都終結了。因此,這個協議被解讀為對日方有利的協議。
日本媒體12月30日還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如果首爾的日本大使館前象征慰安婦受害人的少女塑像不搬離,日本政府將不會向韓國支付協議中約定的10億日元補償。
報道稱,雖然韓國政府有關人士表示,日本媒體的報道不屬實,但韓民眾未必相信。
峨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崔剛說:“韓國政府應該事先和慰安婦有關團體密切溝通后進行協商?,F在沒有解決方案,遭到輿論譴責也沒辦法了。但少女像問題方面,雙方商定將要和有關團體協議后處理,并未承諾一定會撤走,因此對這點可能會找到妥協點。”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郝德平說:“韓國政府事先未和受害者商量,這是很大錯誤。有關此次協議,日本駐韓使館前面的慰安婦少女像將是關鍵問題。雖然日本政府期待韓方撤走此像,但此像已成為韓國的重要象征,因此可能很難移走。”
【本網責編 付亞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