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輪·彼岸》劇照
導演吳宇森的作品《太平輪·彼岸》于上周悄悄上映,盡管有大量明星坐鎮,但卻仍遭遇影市滑鐵盧,首日加上提前點映的票房僅1380萬元。截至8月3日,影片上映5天,累積票房為3500萬元,相當于《捉妖記》昨天一天的票房數量。這不由令人想起去年上映的《太平輪》上集,總票房僅為1.95億元人民幣。盡管不少業界大佬都在社交網站上為老吳打抱不平,但終究改變不了這艘巨輪駛向沉沒的命運。
慘敗主因 分上下集
不少院線人士認為,《太平輪》票房潰敗的主要原因,是分上下集上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線經理說:“分集上映風險是很大的,上集不好,下集基本就沒有希望了?!短捷啞飞喜拷o觀眾的感覺是冗長、拖沓,說了半天連船都沒登。所以第二部受到很嚴重的拖累,大家對片子的固定印象很難改變。”
這位院線經理同時透露,分為上下集也是發行方樂視主推的結果。發行方決策層認為,吳宇森的《赤壁》分成上下兩集票房不錯,《太平輪》也這么做的話,一定會大賺。作為導演的吳宇森曾透露,自己原先沒有想過把電影分上下集,他甚至曾想過改片名:“第一部起個文藝化的名字,第二部才叫‘太平輪’,但是我爭取無效。”在資本的強大力量面前,老吳不得不作出商業妥協。
次要因素 無話題性
《太平輪》下集上映第二天,博納老總于冬就在微信發文,質疑發行方樂視“對電影是放棄式的裸發”。但樂視發行方的于小姐認為,公司宣發人員已盡力,“這部片子絕對沒有‘裸發’,我們做了很多海報、預告片,還請了羅大佑唱主題曲。”然而,盡管媒體處于樂視頻繁的“物料”轟炸,但《太平輪》的明星班底理應帶來的明星效應卻并不明顯。而同期上映的《楊貴妃》,盡管票房也不理想,但各種話題頻出,賺足眼球。
也有院線人士表示,《太平輪》下集的宣傳再多,院線也不太可能提高排片量,因為“上集的口碑不行。”于冬則遺憾表示,自己曾與徐克導演想方設法拯救這部戲,但沒能成功,“對不起吳導演這份心血之作。”
老派作風 觀眾不愛
影評人木衛二表示,《太平輪》下集還是經典的吳宇森拍法,抒情性的慢鏡頭,充斥著柔光大特寫。電影不停地往返于大陸的上海和臺灣的基隆,在現在進行時和畫外音閃回之間頻繁切換。“亂糟糟的碼頭,濕漉漉的基隆,包括太平輪的船體,看上去都好像被搭景給修飾美化了,少了一種被洗禮和打磨過的歷史質感,以及那個時代的塵土氣。”
拍《太平輪》是吳宇森多年的夢想,為了完成夙愿,他大病初愈就去片場堅持拍片。但他要表達的亂世浮生、浪漫愛情,在如今的年輕觀眾看來價值觀過于陳舊,而且他如抒情長詩般的拍攝手法及冗長的節奏,對于經歷過好萊塢“短平快”的災難大片洗禮過的觀眾來說也很不習慣。對此,吳宇森自己也承認影片確實有問題:“后期 制作太倉促了,這樣一個大片只有兩個半月時間做后期,沒有把這個故事講得更順暢一點。”
本報記者 張藝
【本網責編 胡驍】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5/0805/thumb_150_105_2015080508570099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