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中國農民歌會》28日開播 傳遞最美鄉土情懷 |
2015-05-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中新網5月22日電 5月28日晚10點半,農民賽歌紀實真人秀《中國農民歌會》將在安徽衛視播出。據悉,《中國農民歌會》以“農民唱、唱農民”為宗旨,將真人秀形態與本土題材雜糅,通過對農民素人的多元化電視呈現,展示新時代“三農”風采和大美農村中國夢。
千名民族樂者齊聚,傳遞最美鄉土情懷
廣袤的祖國大地上還有著8億多的龐大農民群體,“土地”與“鄉愁”投射出的是整個中國的人文情懷,也是世世代代中國人溫存許久的時代記憶,唱響鄉愁、書寫土地就是對“根”的追溯。而《中國農民歌會》帶動的故鄉情、尋根夢、家鄉美,以及農民群像和鄉村故事的刻畫,使得農村觀眾產生共鳴,也給城市觀眾帶來一次全新情感代入體驗。
在海選階段,導演組還深入每位選手的家鄉探尋選手的歌唱故事,在此期間農村生活狀態及地方風土人情都將一一呈現。可以說,主創與選手的“下鄉記”不但是歌者成長故事的挖掘與再現,更是一個個中國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民縮影的集體現身,也是源遠流長的民樂文化的探索發現。
《中國農民歌會》選角導演組在三個月的時間內走遍了全國28個省份,海搜量超過3000名選手。海選賽被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賽區,各自單獨成篇,分為五期節目播出。五期海選將形成迥異而鮮明的風格,西部的異域風情、北部的草原豪情、南部的柔情似水等合力構成多元的民族文化特色。
新歌聲、新民樂、新農民、新農村,節目中所表達的這“四新”主題,旨在表明《中國農民歌會》不僅僅是一個屬于八億農民的歌唱舞臺,更是展示新農村、描繪新生活、謳歌新時代的電視平臺。“情動炊煙、醉美鄉音”,《中國農民歌會》借助農民歌手的視角,真實記錄新農村生活,促進農村文化繁榮,傳播正能量。
稀有題材的多元表達,跨28省海搜風格各異歌手
農民是音樂類節目從未深入觸及并聚焦呈現的領域,對于這一題材,不少從業者會直接將其與人物類型、表演形式及故事風格單一、離年輕觀眾距離較遠等結合在一起。然而,《中國農民歌會》試圖打破這一既定印象,在選手、導師、敘事、音樂等方面尋求多元突破。
雖然以“農民”冠名,但節目中的選手身份并不拘泥于傳統意義上以種田、養殖為生的農民,成長于農村家庭、擁有農民背景經歷等選手都被納入到節目的參與主體。因而,他們的身份、故事有著超過常人想象的復雜和豐富。鄉村教師、農民企業家、大山里走出的好聲音等在《農民歌會》上一展身手。
同時,導師陣容也是涵蓋了民族、流行等不同音樂風格和資深、草根等多重身份特征。極具親和力的不老男神蔡國慶、草原歌王騰格爾以及國民組合鳳凰傳奇聯盟坐鎮導師席,其中,鳳凰傳奇更是獻出了綜藝節目導師身份的首秀。
音樂風格方面,《農民歌會》也是集結了原生態、流行、新民樂等多種音樂類型。其中,既有中老年觀眾津津樂道的民族風、美聲、原生態等經典歌曲的演繹,也有年輕人所崇尚的民謠、經典改編、爵士等表演,英文曲目等也會穿插其中。
經典模式回歸,掀農民節目最強話題
《中國農民歌會》啟用經典的專業音樂評審掌權、層層晉級的傳統模式,但又不乏棚內外全方位敘事、以賽區為單位等差異化設置。
相比其他賽制繁復的音樂節目,《中國農民歌會》回歸樸實本真,啟用相對直觀明了的賽制,分別通過海選賽、晉級賽、半決賽和冠軍賽產生年度總歌王。在不同階段,又分別融入不同的真人秀表現手法,使得表現形式不呆板陳腐。
海選階段的外拍部分是選手背景故事及個性凸顯的重頭戲,節目組將真人秀元素與音樂競賽做了別樣融合,這一階段節目將“下鄉”的農村風土的展示,晉升為情感升華后的“鄉愁”。經過五集海選賽后,五大賽區的6強將集結完畢,接下來的晉級賽則產生15位歌王候選人。15進5的半決賽誕生五大賽區歌王,最終的總決賽見證年度農民歌王的出爐。傳統晉級賽制加稀有題材,真人秀手法與經典音樂選秀模式融合,《農民歌會》在二季度的綜藝節目中獨樹一幟。
此外,《農民歌會》試圖打破農民題材節目枯燥乏味、看點缺失的藩籬。在話題設置、看點布局方面,下足了功夫。節目不僅邀請到首任導師的鳳凰傳奇,還聯合不老男神蔡國慶、萌叔騰格爾組成了老中青齊聚的強大陣容。
據悉,錄制期間,導師之間、導師與農民歌手間都氣氛融洽,打趣調侃,笑聲不斷。導師熱心關懷選手的生活,談天說地,火速打成一片。當一位被稱“養豬姐”的選手現場自曝每天唱歌給豬聽時,蔡國慶靈機一動學起小豬叫,鳳凰傳奇的曾毅也語出驚人,自黑道:“有村民也用鳳凰傳奇的歌趕豬。”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日開播 歌會 鄉土 |
上一篇:黨報:中國明星去國外“蹭紅毯”并不優雅 |
下一篇:《山河》《聶隱娘》戛納獲贊 內地票房或不樂觀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