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南寧晚報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敬一丹從5月1日起正式退休,離開工作了27年的中央電視臺。自1988年加入央視,她曾擔任記者、編輯、主持人、播音指導,先后主持《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等欄目。
敬一丹撰寫的新書《我遇到你》將于本月出版,她在書中講述了職業生涯中的心路歷程,并回顧了自己親身經歷的香港、澳門回歸直播,兩會報道,與朱镕基、姚明對談等一系列職業大事件。40歲加盟《焦點訪談》時,她說自己仍像年輕人一樣充滿干勁。主持《經濟半小時》和《一丹話題》時,她總試圖跳出欄目固有形式,忍不住要為教育發聲。她認為正是因為性格上的遲鈍,才成就了自己的新聞事業。
自我評價:對年齡有點兒遲鈍
敬一丹說,自己對年齡感覺有點兒遲鈍,“放眼望去 ,小崔(崔永元)、小水(水均益)比我小8歲,小白(白巖松)比我小13歲。而我是在別人的提醒下才意識到,是人到中年了。真夠遲鈍的!”但她又說,“我的遲鈍,也許成全了我。38歲,我創辦《一丹話題》,腦力體力滿負荷投入,也沒覺得和 10 年前有什么不同。40歲,我加盟《焦點訪談》,想都沒想年齡的事兒,這和年齡有關嗎?”
除了對年齡遲鈍,敬一丹還稱在早期的《東方時空》,除自己以外都是男主持人,欄目長期陽盛陰衰,因此自己對性別認知也有些遲鈍,平常采訪、出差、走山路、熬夜編片,也很少想到要主動去爭取關照。她還透露說,自己剛到電視臺時,一點也不會化妝,需要上鏡了,就在演播室一角拿個小鏡子湊合著隨便畫畫。后來臺長發現了,囑咐化妝師:“你快去幫幫敬一丹吧!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談工作經歷:情不自禁為教育發聲
近日,敬一丹透露自己退休后的去向——與女兒一起參加支教,成為一名志愿者。她的退休,不是退居幕后,而是延伸到相關教育領域,這一選擇也與她工作中長期以來的興趣有關。
在主持《經濟半小時》時,她也曾多次做教育主題的節目。作家梁曉聲說 :“你有點教育情結了。”她認為“情不自禁”就是主持人的一種值得珍視的好狀態,“不是為了完成工作量,不是應付命題作文,不是為了把每期8分鐘的時間填滿——就是強烈的表達欲望,不說憋得慌。”
回顧職業生涯:當記者就要有記者樣兒
在近30年電視職業生涯里,敬一丹趕上了很多“第一次”:1989年《經濟半小時》創辦,她和同事第一次嘗試用兩個主持人交談的方式串連節目;1991年央視第一場“3·15”晚會,她在場邊負責接聽熱線電話;1993年,她成立央視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欄目《一丹話題》。
而敬一丹最欣慰的還是自己的記者身份。作為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敬一丹每年都會參加中國記者節大型公益論壇。敬一丹說,記者節是個自我提醒的日子,要提醒自己:記住使命了嗎?盡職盡責了嗎?如何愛護職業聲譽的?“一句話:當記者就要有記者的樣兒。”
2014年11月8日,是敬一丹職業生涯中的最后一個記者節,“換發記者證的時候,我猶豫了一下,還換嗎?快退休了,將來也用不上了。這個念頭一閃就過去了,我還是想要。沒有記者證,似乎在職業生涯里就失去了一個念想。”
對于敬一丹的職業生涯,央視主播李小萌在微博評價道:“敬大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做到對得起良心,從不曾丟失正義感和使命感,待人接物從來低調謙和,把對電視的熱情堅持到最后……值得我輩學習的太多,卻不是每一條都學得來,當然,也羨慕她壯年期正趕上電視媒體的黃金時代。”
【本網責編 胡驍】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5/0508/thumb_150_105_2015050808584015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