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評電影《狼圖騰》:對圖騰文化的闡釋缺乏根基 |
2015-02-26 來源:遼寧日報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電影《狼圖騰》上映后,有媒體和觀眾對其寄予厚望,稱其具有奧斯卡風范。對此,筆者不敢認同。這部電影場面恢弘,故事真實感人,但離奧斯卡獎還有一段距離。
十年前,我從地攤上買了本盜版的《狼圖騰》。那時候這本書太瘋狂了,校園書攤上幾乎都擺著本黑色封面、透著神秘色彩的《狼圖騰》。閱讀后,感覺不像小說,更像農耕文明的反思錄。
觀看電影,開頭寫著訓狼指導,結尾處還列出諸位狼演員的名字,把狼演員和人演員排在一起,源于導演讓·雅克·阿諾跟狼的深厚感情,他請來世界上最好的訓狼師,歷經三年花重金飼養蒙古狼,傳達了人與動物平等的理念。與讓·雅克·阿諾拍攝的《熊的故事》、《虎兄虎弟》是一以貫之的,電影賦予動物以主體性,以動物視角反觀人類世界,借助動物的眼睛審視人類的劣根性。
平等理念的表達,電影中的突破在于草原人和狼的相互監視與觀察。畢利格老人帶著陳陣觀察狼襲擊黃羊,人類在草原上開墾土地或者修筑羊圈,狼群總會占據高地觀察人類的一舉一動。人與狼孰高孰低?人觀察狼的時候借助望遠鏡,而狼居高臨下不比人看得近。這猶如動物相對論。千百年來,人類進化了聰明的大腦,發明了工具,成為世界的主宰,但人類的動物性在弱化,一旦離開了人類文明的庇護就很難生存;動物則不一樣,電影中人類開著吉普車追了一只狼38公里,狼因為逼近懸崖才停下來,難以想象人類如果沒有汽車,長跑冠軍能跟著狼跑多遠呢?
狼群風雪夜偷襲軍馬群一役中,場面宏大震撼,白毛風呼號,狼群追擊著軍馬群在冰原上奔馳,兩名馬倌拿著手電誓死保衛軍馬的畫面令人永生難忘。原著對這些畫面都有描述,如果讀者沒有到過大草原,沒有騎過馬,沒見過套馬桿,很難想象那種環境的惡劣、場面的殘酷。電影不僅用真狼上陣,還拍出了狼從側面襲擊馬,躍上馬背撕扯馬脖子的鏡頭,足以讓人背生寒氣。電影中群狼長途狂奔,對天長嗥的鏡頭,展示了制作團隊的專業精神,對真實感精益求精的態度,令人感動。
但畫面的震撼難以掩蓋其他方面的瑕疵。電影中狼性展示得不夠充分,情節設計不夠清晰,圖騰文化闡釋不足,給觀眾留下了遺憾。
可能出于客觀原因,電影對狼性的陰險奸詐、心狠手辣表現得不夠,特別是狼群把群馬趕進雪湖之后,被巴圖的槍聲嚇得如鳥獸散,有點讓人不解,也不合常理。原著中這一場人狼大戰寫得最精彩,也最富有怪誕色彩,狼群把馬尸體咬成了碎片,還圍著雪湖踩出了圓形的狼道,上面布滿密密麻麻的狼爪血印。畢利格老人猜這是狼向騰格里回信,種種猜想為讀者留下了未解的懸念。至今,我想起這個神奇的符號,還有點感覺神乎其神。但看電影這一場戲不夠過癮,巴圖用槍聲把群狼嚇走,他本人也為保衛軍馬犧牲了。當然,這樣的好處是讓陳陣和嘎斯邁的愛情有了可能,增加了電影中僅有的愛情戲份。
一部好的電影必然是渾然一體的,故事情節應該是恰到好處的,也應該是清晰和相扣的。不知道是編劇思維出現了跳躍,情節設計出現了偏差,還是筆者沒有跟上他們的想法,電影很明顯出現前后分段的感覺。讓人感覺前一部分邏輯有些混亂,后一部分則比較連貫,更能打動人,不像一個人寫的。電影開始,缺乏對陳陣下鄉背景的介紹,他從狼群突圍后,當他說自己被草原狼迷住了,也缺少前期鋪墊,讓觀眾覺得唐突。再說陳陣的同伴楊克,在劇中似可有可無,對推動故事情節的作用不大。
電影對圖騰文化的闡釋是不到位的,其中含有不少說教成分。原始人認為本氏族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系,成為圖騰,比如中華民族對龍的崇拜,這種崇拜是源自靈魂深處的,刻在骨頭上的。小說《狼圖騰》中介紹了歷史典籍中關于匈奴人與狼的傳說,電影在這方面的介紹幾乎空白,令圖騰崇拜缺乏文化根基。
陳陣養的小狼有種“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強烈的領地意識,是導演表達狼性的重點。被人追趕,狼就算跳下懸崖,或者刨塌洞穴把自己埋葬,也要保持尊嚴。最終,深入觀眾心靈的可能不是圖騰崇拜,而是狼的“任性”和尊嚴,但不足以支撐起圖騰崇拜這一大的命題。
但瑕不掩瑜,最后還是給電影點個贊吧。畢竟狼演員的上佳表現來自導演十二分的誠意,導演讓·雅克·阿諾的全心投入,好萊塢最負盛名的電影配樂大師、奧斯卡音樂獎獲得者詹姆斯·霍納操刀,倫敦交響樂團、英國愛樂樂團等頂級樂團的優秀音樂家配樂,給觀眾過年帶來超級的視聽盛宴。比較同期影片,《狼圖騰》堪稱精品佳作了。(記者/郭 星)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圖騰 根基 文化 |
上一篇:《封神英雄》"妲己"變"大頭貼" 衛視:按總局要求 |
下一篇:Lady Gaga將出演《美國恐怖故事》 角色未定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