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娛評:中國電影應調整“無3D不歡”的局面 |
2015-02-26 來源:長春日報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中國電影為何無3D不歡?
一邊是內地春節檔票房總成績再創新高——17.5億元為業界帶來的振臂高呼,而另一邊則是觀眾對8部影片褒貶不一留下的思考。縱觀8部影片,竟有《天將雄師》《澳門風云2》《鐘馗伏魔:雪妖魔靈》《狼圖騰》占半數之多的影片選擇以3D制式呈現,試問,觀眾看得累不累?
以一部時長為120分鐘的電影來說,如果影片精彩,觀眾可能不會覺得兩個小時的時間有那么難熬,但如果情況相反,觀影過程本身就需要觀眾們付出極大耐心。在“時間”已經造成大部分人觀影“障礙”的前提下,如果鼻梁上再戴副3D眼鏡,結論可想而知——累是必須的。如果說像《天將雄師》的大場面和《鐘馗伏魔》這樣的魔幻題材尚有使用新技術的必要,那么如《澳門風云2》這種以逗人開懷一笑的影片,則完全沒有3D的必要,硬弄出來的3D效果,無疑是在加重觀眾的觀影負擔。
那么,春節檔為什么能從去年乃至前年的僅一部3D影片,快速擴容到4片“攪局”?中國電影又為何無3D不歡?電影工業自告別膠片時代以來,便舉起“向技術致敬”的大旗,而當全世界都在為《阿凡達》所展現出的技術含量嘆服時,效仿的步伐已經在路上。甚至《一代宗師》《功夫》等影片,也紛紛以轉制的形式將“老酒”回爐。可是我們別忘了,《阿凡達》的精彩并不僅僅是基于技術,而是美國式故事的強大內核,轉制后再映的《泰坦尼克號》之所以能再卷全球數十億計票房,其實靠的也是震撼人心的故事。而反觀中國的3D電影,且不論是“真3D”還是利用2D轉制3D技術完成的“偽3D”,最后的詬病無非是除了炫目的技術啥也沒記住,抑或是技術不達標——因為“制成3D”與“拍成3D”有著根本上的區別。而國家對于國產3D影片及巨幕影片優厚的補貼政策和過去觀眾們“重3D”的做法,無疑也促使片方更愿意發行3D和巨幕版本的影片。
然而,我們理應看到,當世界電影技術在不斷推進,當中國觀眾愈發關注電影本身的力量,從而對“3D”的觀影渴望從最初的新鮮轉為“忍讓”,中國電影無3D不歡的局面也該做適度調整了。因為我們更喜歡不用戴著眼鏡、卡痛耳朵,觀看清晰明亮的2D影片;我們更喜歡不用花上3D的較高票價也能看到自己中意的電影;我們也更喜歡把觀影的初衷回歸到希望看到一個講得動人的好故事。只有拋卻票房的糖衣,拋卻功利的目的,才能使中國電影工業實現真正的良性循環,從而告別有票房無贏家的現狀。(畢馨月)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電影 局面 |
上一篇:周潤發為《澳門風云2》造勢 與紅姑合影勾起回憶 |
下一篇:亞洲電影大獎入圍名單公布 鞏俐趙薇湯唯角逐影后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