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知名小說改編電影掀熱潮 劇本容易陷雷區(qū) |
2014-12-03 來源:新民晚報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日前,根據(jù)最熱門的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的同名電影宣布開拍,而眼下正在上映的婁燁新片《推拿》也改編自畢飛宇同名小說。此外,賀歲檔即將上映的《匆匆那年》,春節(jié)檔將映的《狼圖騰》都源自暢銷小說。一時間,文學作品改編電影掀起熱潮。雖然因為改編自小說而擁有廣大讀者群,但這類影片也不乏爭議之聲。因為創(chuàng)作者理解的偏差或受限于拍攝水平,原作很容易被改得面目全非。
改編電影掀熱潮
傳統(tǒng)文學作品一直與電影劇本相依相輔,導演張藝謀正是改編文學作品的踐行者,他曾將莫言的《紅高粱》搬上大銀幕,后又陸續(xù)將余華、畢飛宇等作家的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
如今,知名小說改編電影再度開啟“黃金時代”。這兩年陸續(xù)有《白鹿原》《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小時代》等小說改編成電影。今年開拍或上映的電影中,也有大批作品改編自著名小說:張藝謀的《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陳凱歌的賀歲片《道士下山》改編自徐浩峰的同名小說,而婁燁的《推拿》正是改編自畢飛宇的同名小說,即將上映的《匆匆那年》也改編自九夜茴的小說。此外,擁有大量讀者的暢銷小說《盜墓筆記》《鬼吹燈》都將被搬上大銀幕,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的電影也于日前宣布啟動。而法國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執(zhí)導《狼圖騰》同樣改編自暢銷小說,影片將于2015年大年初一正式公映。
粉絲量多有優(yōu)勢
無可否認,知名小說改編電影,更有利于引起讀者的注意,原著可能讀起來枯燥,但電影則富有動態(tài)感,形象更逼真。對于一些體量過大的原著小說,有些讀者很難讀完長長的原著,但改編成電影后更能引起讀者興趣。例如去年首次觸電做導演的趙薇,通過改編辛夷塢的同名小說《致青春》迅速引發(fā)追捧熱潮;電影《小時代》系列雖然口碑欠佳,但3部的總票房超過13億元,其原著小說的讀者達3000萬人,成為票房的有力保證。
在金牌制作人、導演趙浚凱看來,經典文學作品的知名度會讓影片具有不可比擬的宣傳優(yōu)勢。他舉了兩個例子,例如張藝謀改編自《陸犯焉識》的影片《歸來》,用近3億元票房刷新了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除卻張藝謀本身對文藝片駕輕就熟的功力之外,另一方面嚴歌苓的原著小說原本就擁有大批讀者,這也為電影創(chuàng)造了很多潛在觀眾。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已經拍攝完畢的《狼圖騰》,其原著小說已在中國內地再版150多次,被翻譯成41個語種,行銷111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因而該片在拍攝初期就引發(fā)了海內外媒體的強烈關注。
劇本容易陷雷區(qū)
不少接受采訪的業(yè)內人士認為,雖有觀眾基礎,但將文學作品改編成電影同時也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廣為人知的作品。由于小說和電影的媒介性質、展現(xiàn)手法大相徑庭,文字的想象空間遠大于影像,導致電影重現(xiàn)非常困難。例如王全安將陳忠實的《白鹿原》搬上大銀幕后慘遭詬病,他不僅未能抓住原著的精髓,更是將一部厚重的文學作品拍成了《田小蛾傳》。而科幻小說《三體》改編之路也異常艱辛,原作者劉慈欣坦言影片很難拍,“一般面向大眾的電影,主題應該比較主流,但《三體》的主題難以表現(xiàn),我擔心是不是能夠被觀眾所接受。”
影評人李星文對傳統(tǒng)文學改編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有些影視作品胡刪亂改,掛羊頭賣狗肉,不尊重原作的精神也罷,有的連自己的創(chuàng)作力也不尊重。”比如今年1月份上映的甄子丹主演的3D版《西游記之大鬧天宮》,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被不少網友吐槽故事爛、特效差。李星文指出,現(xiàn)在不缺好導演、好編劇,缺的是好心態(tài)。“現(xiàn)在大家都把影視作品當作生意,都想著掙快錢,這種心態(tài)是沒法把慢工細活的傳統(tǒng)文學改編好的。”
【本網責編 胡驍】
|
相關熱詞搜索:雷區(qū) 熱潮 劇本 |
上一篇:“一劇兩星”臨近 電視臺不玩獨播拼定制 |
下一篇:劇版《十三釵》開篇收視慘淡 宋佳被指不像花魁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