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遙》姜文宣傳照
3月25日晚,姜文現身香港國際電影節,為他的首個“4+1”個人影展以及新片《一步之遙》宣傳造勢。雖然原定20:30的見面會推遲了一個多小時,不過,內地記者和姜文對于采訪這件事都有很高的興致,姜文的宣傳負責人多次催促結束采訪,姜文還主動表示:“我還沒聊夠!”姜文說話就像一把刀子,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抨擊了對內地影市的各種看不慣。幾乎涉及了電影產業的方方面面,從投資人到觀眾,都沒能逃脫他戳上來的一刀。不過刀子捅多了,自己也會中招,在說到《鬼子來了》和《太陽照常升起》時,他自己也中招了。
一邊散發“王八”之氣
一邊“調侃”女記者
姜文絕對是一個“王八”之氣十足的人。在當晚的采訪中,他“霸氣側漏”不止一次,可以說“怎么漏都漏不完”。具體表現在,當晚采訪沒有一個記者能順利提完自己的問題,都會被姜文打斷;姜文倚老賣老,將記者們都稱呼為自己的孩子;抓住問題就對記者展開教育。興致一起還拍案而起:“你們為什么不心疼藝術家呢?”
不過別以為姜文的“霸氣側漏”讓現場十分嚴肅。正好相反,采訪現場一片歡聲笑語。女記者們忙著被姜文“調侃”,男記者們則忙著“撿豁皮(昆明話“看笑話”之意)”。有女記者問姜文在現場拍片時為什么很專制,姜文調侃她道:“我覺得你聊的事很有意思,容易讓我想起中學的孩子們。”言下之意就是“你的問題很幼稚”。嫌棄完了,他又和記者套近乎:“你是你們家老幾啊?老大。有妹妹嗎?有啊。超生了!農村來的?我也是啊,所以我們不能在外面受人欺負。”“我看你的樣子是很善良的,而且眼神很執著,又真的很好看。我愿意回答你的問題,結果你的問題就是個糊涂問題”……這樣胡蘿卜加大棒的調侃,讓當事人哭笑不得,卻讓其他記者笑翻了天。
《一步之遙》定檔12月18日
拍成3D主要想吸引年輕人
姜文宣布了自己導演和主演的新片《一步之遙》上映檔期和當年的《讓子彈飛》一樣,定在12月18日。《讓子彈飛》當年取得了7個多億的票房,當被問到對《一步之遙》票房有什么期待時,姜文把問題推給了制片人馬珂,馬珂信心十足:“中國電影市場發展這么快,中國電影市場票倉有多深,《一步之遙》的票房就有多高。具體數字你自己想。”
說到為什么《一步之遙》和《讓子彈飛》一樣都選擇了民國題材,姜文表示:“民國前半段大概有17年時間,叫做北洋時期,就是軍閥混戰,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國,各種人物、豪杰紛紛登場,比較有意思。”當年《讓子彈飛》有四川方言版,《一步之遙》也有嗎?姜文說:“人該說什么話就說什么話。不僅是四川話,可能英語、法語,甚至上海話都可能有。”
說到為什么選擇3D的方式拍攝,姜文說:“3D不是什么新鮮玩意。我小時候就看過立體電影,只不過現在更精細。年輕的孩子們,包括一些老年人都喜歡看。所以我就想拍一部我的孩子們能看的電影。不僅僅指我自己的孩子,還包括你們這樣的,就是能做我孩子的這個年齡的人,都能去看這部電影。”
姜文辣語
我在片場控制欲太強?拍電影就得集權
藝術創作在籌備期可以充分民主,但是在拍攝期一定要集權,不集權就沒辦法按時按量完成。現場必須有個人吆喝。我很想把這事兒推給別人,但他們不愿意接這單,怕晚上睡不著。那好吧,睡不著的事情交給我吧。
藝術創作沒有集中,就沒辦法對早期的民主化籌備、未來的民主化分票制提供充分保障。所以孩子,希望你把藝術創作和政治訴求分開來談。如果到今天你們還在這里混為一談,那我們這些老人家,把希望寄托在哪里呢?
很多導演啥都不會,說好聽是劉備,說不好聽是阿斗
近來中國高票房的影片都產生在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中。這事兒我說不合適……徐崢、周星馳說都不合適。國外很多這種情況,影史中讓電影拐彎的作品還真不是導演拍的,還真是像奧森·威爾遜、查理·卓別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昆汀·塔倫蒂諾這樣的人。
當然,導演、演員也不是天生的,都是從中學生變的。能編能導能演很重要。很多導演他啥都不會,說好聽是劉備,說不好聽是阿斗。做導演的時候看不出來,前邊有一群關羽張飛在晃,自己出來比劃就比劃不了了。
不要戳我的痛處好不好?避開審查,我沒有這個本事,這是我最弱的一點
我拍了四部電影,在審查上受的煎熬多了。《鬼子來了》現在還沒通過。不要戳我的痛處好不好?避開審查,我沒有這個本事,這是我最弱的一點。
你們應該仔細看看電影,有些又叫好又叫座;有些片子號稱有藝術性,其實就是難看,就是沒拍好;當然不否認有些賣錢的片子就是爛片;也有那么極個別的情況,非常賣座,非常爛。至于他用什么方法,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事。有的電影很掙錢,但很不光彩;有些電影不掙錢,但是很有尊嚴。這事兒跟人一樣。
演員沒有誰是最貴的,你只要愿意請,多貴都應該
有的導演說現在片子爛,是因為錢都給演員了,我不這么覺得。他要真有骨氣就別給人家錢啊。你給人家錢了又在背后說,這不講究。如果有人這么跟我說,我就直接回:Get Out,滾蛋。我覺得中國人呀,得有點講究,有點身段。就好比請人吃飯,你跟別人說我這頓飯很貴呀,或者送人一個圍脖,你跟人說看看這個標價。你喜歡這種人嗎?演員沒有誰是最貴的,你只要愿意請,多貴都應該。
因為看不懂造成票房不好,只有我們這兒才敢這樣說話
法國為何能產生那么多藝術家呢?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觀眾愿意去理解。中國的有些觀眾,就理直氣壯沒有羞恥地說,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我看不懂。一個老板,掙了幾個臭錢,居然敢說看不懂我就不投,可恥。這種人在巴黎、紐約,甚至在東京都不敢這么說。因為看不懂造成電影票房不好,只有我們這兒才敢這樣說話。
為何現在的人都心疼資本家,不心疼藝術家呢?
我不理解,為何現在的人都心疼資本家,為什么就不心疼藝術家呢?你們問為啥給老板賠錢了,為什么不問老板,為什么不敢投錢?資本家拿錢有什么用?泡妞有什么意思?穿那么貴的皮鞋干什么用?我女兒跟你們歲數差不多,我跟她說,要尊重你的心靈。喬布斯有句話說得好,錢掙夠了就打住,做你想做的事情。我們的情況就是拼命整一些他根本不知道干嗎用的錢。土嘛,就是叫土豪。你們為什么那么心疼土豪啊?
只要不賠,又好看,就是最好的電影。
電影是給大家離開生活之外的狂想。藝術本身也是這樣,如果是潮汐生活的刻板復制,那就不需要。
說句良心話,我站在電影人的角度說,一部電影掙一塊錢就應該燒高香。你沒賠,還能又玩又耍又樂,還胡造那么多錢,你們還能掙一塊錢,就感謝上帝感謝觀眾。拿電影掙那么多錢是有危險的。要么往外捐點,要么不能這樣……巧立名目,用各種電影掙錢,還沒發行就開始掙錢,要我就不看這種電影。
有人說電影算工業,這是資本家騙你們的。賣鋼鐵、造房子才算工業。電影是你沒有危險不犯罪的情況下給你的一點非分之想,是大家吃飽喝足之后的事兒,高興就行了。
只要不賠,又好看,就是最好的電影。你們應該鼓動這種電影。(記者 李玉斌)
【本網責編 胡驍】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4/0328/thumb_150_105_20140328125140230.j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