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去哪兒》海報。
據北京晚報1月23日報道 隨著2014年到來,各電視臺的選秀一一拉開大幕,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很多海外媒體就開始關注中國電視選秀類節目。去年底央視推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美國媒體給予了很高的關注,《華爾街時報》對于這一節目的報道文章被登在顯要位置。報道中特別提到了考“癩蛤蟆”這個詞的現場細節。作者寫到,在英語拼寫比賽中,癩蛤蟆這個詞‘toad’的寫法只有四個字母,可是在中國文字里這種動物的名稱是三個字,共46筆。也許為了更具體和更直觀地告訴美國讀者中文比賽的難度,作者真的在文章中用大號字體,登出了“癩蛤蟆”這三個筆畫繁復的方塊字。在滿版英文字母的報刊上,赫然出現幾個中國字,實在有趣。
其實,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提高,這些年,西方媒體也開始全方位關注中國,對于文化娛樂的關注也算其一,例如媒體經常會報道他們 制作的影視作品被引進中國的消息。好萊塢計算影片國際票房時,很留意在中國的收入;當美劇受到中國人熱捧時,他們也會適時報道。如今像《華爾街日報》這樣的主流媒體也開始關注中國電視節目,從某一方面也證明中國的文化影響力正在增強。
《爸爸去哪兒》也是在美國產生影響的中國電視節目, 在《爸爸去哪兒》落幕后,一位作者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把這一真人秀在中國的轟動告訴美國民眾。這篇文章還簡要地談到了 制作這個真人秀節目的湖南衛視,并登載了王岳倫和他女兒,男模張亮與他兒子的合影。
當然美國媒體在提到這檔節目時,也指出它的創意來自于韓國真人秀,但中國版節目也有了自己的創新,特別是電視臺加強了對明星們帶孩子,和保護孩子們的能力考驗,讓美國的同行相當認可。
《紐約時報》文章也提到了《爸爸去哪兒》在微博上引發的討論,其中包括對親子教育中父親的角色,父親的教育方式,父愛的重要性,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等等諸多方面,對美國人也適用。
文章還引用一位北京李姓教師的話說,她每周都連續看這個節目,而且還和她的同事們一起討論其中的內容:“該劇很好地展示了父親與孩子共度有益的時光,耐心教導孩子們解決生活上問題,并且通過與孩子的溝通來增長彼此的了解,這一切,將有助于家庭教育的改革。”而演員之一的郭濤也說:“我只和我的兒子共處了三天,已經累得要崩潰了。我很難想象我太太怎么帶他過的這六年。”文章指出現在中美兩國都存在父親在子女成長中出力不足的問題,這一節目讓人們正視這樣的現實。
【本網責編 王研】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4/0124/thumb_150_105_2014012409014611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