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韓娛專稿 (sona/文)歲末年初,韓國影壇最令人關注的焦點非宋康昊和他的最新劇情片《辯護人》莫屬。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19日票房統計數據顯示,于12月18日開畫的《辯護人》上映33天后累計觀眾突破千萬人次大關,成為2014年第一部千萬人次電影,同時也是韓國影史上第九部邁入“千萬俱樂部”的本土電影。這部總投資僅75億韓幣(約合人民幣4500萬)、由新人導演指導的影片可謂2013年底和2014年初最大的一匹“黑馬”。而宋康昊也憑借《雪國列車》、《觀相》以及《辯護人》三部影片一人獨攬3000萬觀影人次,成為韓國2013年當仁不讓的“年度演員”。
影片《辯護人》以1981年發生在釜山的一起史稱“釜林事件”的政治司法案件為背景,講述了由宋康昊飾演的一個只知道掙錢的稅務律師宋佑碩,為當事人做辯護并由此走上人權辯護道路的過程。片中宋佑碩的人物原型正是頗具爭議的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因題材敏感,《辯護人》在上映前便遭到部分網友的惡意差評,評分一度低至5分。
但在12月18日正式上映后短短兩天內,影片評分迅速飆升到8分,專家評分也達到7分以上。憑借好口碑,隨后《辯護人》的票房成績可謂扶搖直上。不僅連續四周蟬聯票房冠軍,且僅用時3天就突破了1000萬觀影人次。這一票房增速甚至超越了《雙面君王》和韓國歷年票房冠軍《阿凡達》。
《辯護人》的故事取材于真實事件。1981年,韓國全斗煥軍事獨裁政府以違反《國家安全法》等理由對釜山地區的大學生和大學出身的活動家進行拘留刑訊,震動全國,史稱“釜林事件”。當時還是個平凡的稅務律師的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接觸了被害學生后,受到震動并為之辯護,由此成為一名人權律師。宋康昊在《辯護人》中飾演的律師宋佑碩恰與盧武鉉頗為相似。片中,憑借個人努力當上稅務律師的宋佑碩,在看到自己經常光顧小飯館主人的兒子不明原因的被關進監獄被打得遍體鱗傷后十分震驚,并決心為之辯護。
盧武鉉2003-2008年在任韓國總統,卸任后不久為妻兒受賄丑聞所困擾,于2009年5月23日跳崖自殺身亡。該人物的政治敏感性和極富爭議,讓宋康昊最初本能的拒絕出演該片。但隨后,這個故事令他久久難以忘懷,最終他主動找到制片人,在和導演會面后決定出演。宋康昊坦言“人物前后情感和行為的巨大反差”勾起了他的表演欲望,而同時他還為“生活在那個年代的那些熱血青年的人生態度和熱情”所深深打動。
說到“宋佑碩”這個角色,就不得不提那個“敏感人物”盧武鉉,雖然為了避免諸如“惡意差評”等麻煩的發生,影片在宣傳過程中都刻意回避了“盧武鉉”三個字,但導演梁佑碩還是在采訪中毫不回避的坦言了他對盧武鉉個人魅力的欣賞。1988年,盧武鉉剛剛當選國會議員成為韓國的政界新星,梁佑碩在聽說盧武鉉曾因“釜林事件”從一個收入頗豐的稅務律師走向人權辯護道路的傳奇經歷后,一個故事便在他心中漸漸成形。隨后盧武鉉對政界貪腐的怒斥、以及他南下釜山競選(注:盧武鉉三次放棄了自己在漢城的優勢選區,赴釜山進行議員和市長的競選,結果三次都飲恨釜山)等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舉動,令其人物本身充滿了戲劇性,也令梁佑碩心中的那個故事主人公的角色性格越發豐滿。
畢業于韓國高麗大學哲學和英文學專業的楊佑碩,現年45歲,曾參與以韓國家喻戶曉的70年代經典動畫形象——機器人跆拳為主人公的系列漫畫《V》的故事創作,而同樣由其執筆的講述了在金正日去世后的半島備戰狀態下,主人公阻止戰爭拯救家人故事的連載漫畫《鐵雨》,曾因預言了金正日的去世而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就像《鐵雨》傳達出的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注和關懷一樣,電影《辯護人》也同樣充滿濃郁的人文氣息。
《辯護人》的故事萌芽于25年前,1988剛剛走上政壇、血氣方剛的盧武鉉令梁佑碩印象深刻。跟隨著盧武鉉在政壇踏出的每一步,梁佑碩在不斷構思著一個故事。但2003年盧武鉉當選韓國總統,因為不想自己的故事被當作“總統贊美詩”,梁佑碩決定放棄這個醞釀已久的計劃。但世事難料,2009年盧武鉉的突然離世,讓這個故事又重新回到了梁佑碩的日程之上。而這個故事的最終版本,正是關于那場曾經徹底改變盧武鉉人生軌跡的“釜林事件”。在梁佑碩眼中,那是盧武鉉人生中最為精華的一段歲月。而對于當下很多缺乏信念和人生目標的年輕人而言,當年那個既不是政治人物,也不是總統的熱血青年盧武鉉的人生經歷足以對他們產生觸動。
2011年本想將這個故事創作成網絡漫畫的梁佑碩偶然遇見了withus電影公司的代表崔在元,二人一拍即合,電影《辯護人》的計劃被提上了日程。梁佑碩在創作完劇本后,苦于找不到導演而親自接過了導筒。就這樣,45歲的梁佑碩成為他執筆的第一部長篇電影的導演。而正在人們對這部話題電影神秘的掌舵人充滿好奇之時,梁佑碩拒絕了所有采訪請求。他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影片本身沒有絲毫的政治意圖,所以不想被人誤會。而且也不希望因為自己的言論影響觀眾對影片的判斷”。但就在電影突破800萬觀影人次,并獲得觀眾和影評人認可之后,梁佑碩終于開口了,他借媒體之聲表達了對觀眾的感謝。而談到創作初衷,梁佑碩坦言“《辯護人》并非一部紀實電影,我并不想激起人們的憤怒和憎惡之情,而是希望借影片為人們提供一個相互理解和自省的機會”。
而就是這樣一個謹慎、文人氣十足的梁佑碩如今已憑借處子作《辯護人》,超越了《超速緋聞》的導演姜炯哲,成為韓國影史上“最賣座”的新人導演。
告別《雪國列車》中的灰頭土臉、卸下《觀相》中的華麗古裝,宋康昊變身上世紀八零年代操著一口釜山方言的小律師宋佑碩。憑借亦喜亦悲、大開大合的表演詮釋了這個前后情感跨度巨大的角色。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他是一個土氣、厚臉皮、精明且能說會道的新人律師,為了拓展業務到處拉關系散名片。如宋康昊許多深植人心的角色一樣,從頭到腳都透著喜感。就像《殺人回憶》中自以為是的無能警察、《密陽》中愛耍小聰明的車行老板、還有《孝子洞理發師》中小心翼翼的理發師,在宋佑碩身上,都能找到他們的影子。而當宋佑碩平生第一次不為錢,而是為了人的尊嚴和司法正義站上法庭,角色的新鮮感也隨之凸顯。除了十分考驗臺詞功底的庭辯戲,宋康昊還挑戰了一把前所未有的咆哮演技。
宋康昊曾成功塑造了許多銀幕形象,屬各種小人物面孔尤為出彩。每每有人向宋康昊問及“演技秘法”,他總是回答:“就那樣‘啪’的一下就演出來了”。宋康昊從不研究劇本,是個不喜歡“思考”的“行動派”演員。他認為“演技源于自信,沒有自信,對角色分析再多也沒用”,他總是這樣建言后輩:“我并沒什么訣竅,只是不喜歡去思考,因為想的多了,行動必然會受制于思想”。但為了演好“宋佑碩”這個角色,從前讀劇本只讀一遍,拍攝前從不對戲的宋康昊,提前四五天就進入了劇組練習臺詞。這對拍戲全靠臨場發揮、追求“自然演技”的“行動派”演員宋康昊來說還是第一次。
梁佑碩導演評價宋康昊是“偉大的演員”,而有過三次合作經歷的奉俊昊導演則干脆稱他為“演技之神”。曾經有一位澳洲人類學教授在看完《殺人回憶》后評價道:“影片結尾,宋康昊凝視觀眾的目光,也同時在凝視著整個社會。以特寫鏡頭呈現的那張面孔可謂現代韓國電影史中最具代表性的面孔之一”。而與《殺人回憶》一樣,《辯護人》中的宋佑碩也注定成為宋康昊表演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并成為宋康昊又一個具有時代烙印的“電影面孔”。
【本網責編 王研】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4/0121/thumb_150_105_2014012107565265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