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石朋友圈曬與田樸珺合影破分手傳聞

田樸珺資料圖
(三三/文)這個十一,除開一位偶像突然宣布已隱婚多年,一位幾近夕陽紅的演員辦了個二婚大宴之外,其他的明星都盡可能地保持克制為娛記們減負。在這些低調的明星中,田樸珺算是唯一一位有話題貫穿始終的女藝人。她先是在長假開頭為《GQ》續寫了她的閨蜜專欄,給十一宅在家的人送去閱讀量,隨后又被想在假期也能增加銷售量的平媒爆出和王石已經分手。雖然“被分手”后她以火速首度辟謠,但這次的爆料似乎是在提醒田小姐,那閨蜜專欄別再寫下去了,再寫下去別說友情歲月,連愛情都快保不住了。
但從《后宮甄嬛傳》走出來的田樸珺,似乎鐵了心要出一本《后宮閨蜜傳》。第一波陳可辛篇鬧出軒然大波后,又迎來了第二波之中國好聲音總導演篇,并且在接下來的數月中,她還將堅持寫下去。這件事情的副作用有很多,最明顯的是,現在大家都不好意思再將身邊的異性朋友叫做“閨蜜”了。但就在兩個月以前,這個詞的含義其實與娛樂圈中打招呼標準用語“親愛的”差不了多少,相熟的人為了在社交生活中表現出幾分親熱,都會用閨蜜兩個字互稱彼此。
其實當大家都還只把陳、田的關系停留在《中國合伙人》的導演和制片上時,一次發布會上,陳可辛曾點評過他的制片人田樸珺,大意是說她有超越年齡的成熟和年輕人的創意,是個較為成熟的生意人。事實正如陳可辛所說,學過EMBA的田樸珺在打眼球經濟學的如意算盤上,手指真的比一般女明星靈活。回頭翻看她那篇寫陳可辛的專欄,其實除開語氣嬌嗔了些,整個成文都是在通過八卦和陳可辛的二三事來凸顯自己性格中的閃光點。在文章里,她和陳可辛之間的溝通平等且直接。說自己減肥每天吃黃瓜凸顯毅力后,還不忘貶低自己抬高對方太太吳君如,體現自己的博大胸襟。還有那些她分享的,裝在陳可辛箱子里、電影里的秘密,也都體現出了她敏銳的洞察力和記憶力。很好的一篇軟文,再加上恰當的發布平臺:定位于精英階層的《GQ》,也算是一次對自己的“小圈子”精準營銷。
無論是“產品”還是“渠道”,都符合市場營銷的運作規律,可就是在“推廣”這個環節上出了錯。原本是小圈子之間的社交把戲,卻借助微博的力量被大眾集體圍觀。每個老百姓的腦海中都有一個自己想象出來的娛樂圈,參考門戶網站上每篇八卦新聞下那一條條的評論內容來看,大部分人心中的這個娛樂圈臟亂差,哪可能有純潔的友誼和如此做作的生活方式?所以閨蜜不是閨蜜,網友這一炒,也惹急了大大咧咧的吳君如,發聲明捍衛自己的男人,一發不可收拾。
都已經是“王的女人”了,陪著王安靜地挑挑地,寫寫商業規劃書,或者干脆做個職業家庭主婦不都挺好?很顯然她對于自己的事業依舊有野心。那她為何不寫“我和王的二三事”,反拿閨蜜開刀?不是因為野心不夠大,是因為她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娛樂圈潛規則之一:能輕松說出口的真的都沒什么,而那些不好放到臺面上說的,才是正經事。你看,當初全民罵她“小三”時她沒站出來,再到陳可辛、吳君如閨蜜大翻臉時她也沒站出來,她總是選擇低調到恨不得人間蒸發一樣,按照一個三線女星想要成名的邏輯來說,這不合理啊。直到十一快結束,有媒體說她和王石疑似分手時,她終于忍不住,發了條微博告訴全世界人民,我倆情比金堅,你們不懂愛不代表這世界就沒真愛了。
田樸珺開專欄這一步棋走的太險,最后終于濕了鞋。她有把自己變成類似林徽因那樣的美好愿望,可惜看官們不懂愛,卻把她當做芙蓉姐姐。田小姐輸在太單純,娛樂圈這種名利場,真愛和純潔都是會被當笑話的,笨笨牌紅燒肉還是更適合金融大亨或者行業領袖們的小圈子。
再退一萬步,如果沒有田樸珺和她的“后宮高層閨蜜傳”,其他階層的閨蜜們聚會時又該少了多少話題,女孩們又該拿什么教育你們的男朋友,男孩們又該如何慎重挑選需要向女朋友報備的女閨蜜。而對于田樸珺來說,如果不寫她的“閨蜜傳”,她頭上的標簽或許永遠只有“王的女人”。從最火的香港導演到最火節目的總導演,她這是用文字在證明,我田樸珺在娛樂圈也是有路子的,做王的女人那是因為愛,沒有王,我說不定也能當女皇。
網友們對田樸珺的評價是“不作死不會死”。可是不作了,難道就不會死嗎?這又是一個想生如夏花般絢爛、還是想生如菊花沒人看的萬年命題。反正最后大家都會死,選個舒服的姿勢也是一種生理需要。
【本網責編 王研】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3/1009/thumb_150_105_20131009074725435.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