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審查烏龍事件而停映的《姜戈》重返內地影院,距離它4月11日的中國半日游已過去32天。
在這一個月時間里,如何解救的《姜戈》?中間經歷了什么?它的后續影響如何?在片方無奈表示“這個事情比較特殊,不方便回應”的情況下,我們試圖通過業內人士的分析和陳述來還原《姜戈》的“解救”之路。
事件回放:
32天前,《姜戈》上映一分鐘被叫停
《姜戈》4月11日放映,9點半第一場就有不少影迷捧場來到影院,據親歷者陳先生回憶:“因為是昆汀鐵桿影迷,又是昆汀的電影第一次在華公映,所以趕早買了票,就是為了先睹為快,結果片頭還沒放完,就有影院工作人員沖進來說因為技術問題,不能看了,讓大家諒解,影院方面會給予補償。”北京某院線經理在采訪中介紹當時情況稱,“9點多接到電話通知,比較緊急,上級態度很強硬,并要求盡量安撫已購票觀眾的情緒。”
停映后,引來中外媒體一片嘩然,各種猜測應運而生,國外權威媒體如《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英國《衛報》悉數作出反應,除了引述中國媒體的相關猜測和所述事實,大多文章都把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作為重點進行介紹。
輿論的主流聲音都集中在對“露點鏡頭”惹麻煩的猜測上,并認為4月10日媒體觀影后針對影片尺度的報道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又無法完全解釋清停映這種極小概率事件的發生,因為“拿到公映許可就表示一定是過了審的”。《紐約時報》在報道中稱:“中國電影的首映有時會因制片人和審查者在最后一刻發生爭執而被突然推遲。有時,因為當局擔心觀眾的反應,一部影片在影院的上映期也可能會被縮短。不過,一部備受矚目的外國影片在放映已經開始后,于首映當日被叫停是極為不尋常的。”
《紐約時報》當時針對此事采訪了新影聯副總經理高軍,他對停映給出了輕描淡寫的評論:“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不過是因為好萊塢的片子現在在中國不那么吃香了。人們更偏愛看中國人拍的電影,中國的電影感覺更親切。”而新影聯另一位負責人姜廣超則給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這是一件大事,”他是在解釋他為何不能對此事置評、或不能建議同事發表評論時這樣說的。
搜狐娛樂記者當時也曾聯系索尼哥倫畢業中國區負責人,對方對于撤片原因諱莫如深,得到的答復是“不便回應”。
直至今日《姜戈》再度復映,關于撤片原因仍只有猜測,沒有確切答案,“不僅僅因為露點鏡頭,那可能只是導火索,更大原因也許是影片內容、價值觀等方面的抵觸,官方不希望影片衍生話題持續發酵”,某知情人分析說。
回爐過程:
索尼除了感謝中國政府,其余都沉默
影片在被緊急叫停后,片方索尼哥倫比亞,內地發行方中影、華夏的相關工作人員均保持緘口,對媒體的采訪要求一概拒絕,或者干脆不接電話。
索尼哥倫比亞片方在停映后,僅于4月16日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就《被解救的姜戈》在內地是否復映以及何時復映的問題,相關方面正在積極協商研究之中,將盡快給大家一個答復。”
直到4月26日,索尼哥倫比亞美國公司在外媒上發布聲明,“這是一個巨大的驚喜,我們感謝當地政府部門迅速解決了這起事件”,“我們很高興中國觀眾能在5月12日看到《被解救的姜戈》。”
但索尼官方對“回爐”是怎樣一個過程、作何修改,昆汀作何反應等關鍵問題,一概保持沉默。據知情人士透露,影片被緊急撤片的當天上午,片方就開始了與發行方、電影主管機構開始了緊急協調,經過多方協商,主管部門給出需要進行二審的答復,要求刪減其中露點鏡頭。
有業內人士透露稱,影片回爐肯定要遵循一些審查的慣例,比如15到30天的周期,多人多輪次的審查加討論,“而且有可能因為這個事件的特殊性,審查過程要比往常重復更多次數,但跟以往一樣具體停映原因上頭肯定不會說。”
另外,發行方重新 制作數字硬盤和密鑰耗資不菲,保守估計也要上千萬,基本抵消了影片首次宣傳發行費用。而從昨日重新上映的成片來看,影片二審僅對露點鏡頭做了刪減處理。
5月12日復活
排片率銳減50%、遭遇死亡檔期、不再大規模宣傳
“《姜戈》整個事件好比一盆火,官方不希望復映再把它燃起來,所以排檔期盡量往后延,主要為了澆涼水,讓它自己冷卻”,某業內人士分析稱。
《姜戈》復映最早傳出消息是安排在5月2日或3日,讓它跟《鋼鐵俠3》競爭,后又傳出5月7日復映的消息,“但技術上來不及。如果7日上映,與上次放映間隔不滿一個月,可能會出現在有些影院里原版本沒有被完全覆蓋掉的情況。而一個月間隔必須重新 制作密匙,保證不會出現未刪減版再度上映的情況發生。”
而從昨日重新上映的成片來看,影片二審不僅對露點鏡頭做了刪減處理,還刪除了很多血腥鏡頭。比較明顯的有四處:
狗咬人的片段,大部分時間只聽到了慘叫,然后給了狗一個鏡頭,被刪了撕咬的部分;
男性、女性露點鏡頭,全部刪除;
原電影中,李奧納多出場時伴隨的黑人赤膊拳擊戲,被刪了一大半,肉搏的鏡頭基本沒怎么展現;
最后一場血戰,刪掉了2/3——被昆汀迷認為最精彩鏡頭,即姜戈用一個人的身體當擋箭牌,雙方打得飆血的鏡頭,幾乎全刪,變為幾槍過后就投降了。
《姜戈》復映影院如何排片?記者為此采訪了昆明某影城總經理田再興,他直言《姜戈》的最佳上映檔期已經過了,“復映當天只排了三場,是上一次的三分之一,原因,第一是《致青春》、《鋼鐵俠》、 《瘋狂原始人》還有《遺落戰境》都很槍手,廳不夠;第二,很多人因第一次未上映,都去看盜版了,通過調查發現想看人也不多了;第三,《姜戈》片長160分鐘,影廳少的影院排它不劃算。”
田再興在觀眾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影迷對這次審查烏龍事件存在不滿情緒,但并不一定會因此來支持《姜戈》,“僅有極個別的觀眾表示:本來是不會看的,但是聽說被禁,如今又要上映了,那是非看不可了。”
從5月12日《姜戈》在全國院線排片情況看,只有10%左右,比第一次上映時接近20%的排片率減少了一半。記者也曾聯系索尼片方詢問復映后的宣傳事宜,對方對此不置可否,只表示事情比較特殊,應該不會再做宣傳了。
而據知情人透露,《姜戈》的復活,就是以片方答應“大幅度縮小放映場次和銀幕數”為代價的。
一反常態的昆汀:
認中國市場為主人?敢怒不敢言?
昆汀在國外媒體的報道里一向以性格張揚、愛逞口舌之快著稱,就在今年1月 《姜戈》英國首映前,因為美國剛發生過康涅狄格州校園槍擊慘案,英國第四頻道記者在電視采訪時不斷追問他對電影中暴力的看法,“為什么你能如此肯定,享受電影中的暴力和享受現實中的暴力這兩者之間是沒有聯系的?”這個問題讓昆汀當即變臉,拒絕再回答相關問題,“我不會回答你的問題,我不是你的奴隸,你也不是我的主人”,然而這位記者仍不斷追問,昆汀干脆宣布,“我對你按了關閉鍵”,“我是怎么想的跟你這該死的業務沒任何關系”。
事后,昆汀的同事瓊恩-斯諾稱昆汀“非常生氣”。此事也為美國華盛頓一家地方報紙留下口舌,該報引用昆汀說過的話,嘲諷一向“自由不羈”的昆汀,現在成了“認中國市場為主人”的人。
然而,昆汀在此次《姜戈》中國上映風波中,始終一言不發,沒有接受過任何采訪,也沒有回復媒體發給他的郵件,據美國一位熟悉昆汀的業內人士分析,“昆汀脾氣火爆,生氣是毫無疑問的,但礙于片方和中國市場,不便作出回應”,國內曾參與過《殺死比爾》中國攝制工作的電影人談及此事稱:“以昆汀的個性,一旦就此事開口,可能會制造更多麻煩,片方是必須維護好與中國市場的關系的。估計私底下要一直安撫說服昆汀吧。”
《姜戈》的發行方、索尼哥倫比亞國際電影發行公司中國區總監張苗在影片第一次上映前,曾代昆汀說:“導演同意為不同市場做小小調整,這種調整對他來說是進步,不是妥協……微調不會影響電影本質,比如血液顏色調得更暗一些,噴血高度調低一點”,“昆汀知道如何調整,而且必須他自己剪輯,你可以給他建議,但必須他動手。”
而在《姜戈》突遭停映后,索尼官方選擇保持沉默,記者曾就昆汀的態度問題聯系索尼官方負責人,但得到的答復是“不便回應”。
復映版本是否為昆汀本人親自修改,多數業內人士愿意給出否定答案,“他很有可能不想再理會這個糟心的事,也不大可能會再次操刀修改自己的片子。”
后續影響:
反復成為案例:警告中國市場有風險
對于《姜戈》事件的后續影響,美國南加大電影藝術學院院長伊麗莎白-戴利在北京電影學院演講時,發表了看法:“姜戈停映”事件很有可能在未來的幾年內會在美國電影圈被反復提及,警告美國制片人中國市場的風險有多大。
而對于始終保持沉默的昆汀-塔倫蒂諾, 一位影迷在微博里寫道:“我情愿昆汀學學諾蘭的骨氣——當年寧可《黑暗騎士》無緣內地市場,也絕不妥協。讓《姜戈》成為烈士,而不是讓其在盜版和死亡檔期中悄然離去,對國內電影市場健康成長的幫助或許更大。”
【本網責編 王研】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3/0513/thumb_150_105_2013051307435443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