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文/大膽兒)由九年編劇、余明生執導,蔣欣(從華妃娘娘要神箭手娘娘)、靳東、潘之琳、何明翰、陳龍等人主演的《箭在弦上》在衛視和搜狐視頻熱播,除了節節高升的收視率和讓其它劇集羨慕的點擊率,對該劇的各種討論也一刻都沒有停止過,劇集已經落幕,而五花八門的談論貌似才剛剛開始:究竟是抗戰劇集還是娛樂劇集,究竟是劇集本身就“雷人”還是“被雷人”了,該劇的編劇九年在接受搜狐記者的采訪時表示,自己也一直反對抗戰劇娛樂化。但希望觀眾不要因為一些細節處理不嚴謹以及早已被刪除的片段,而武斷的將《箭在弦上》歸為雷劇。
論雷劇:反對抗戰劇娛樂化 承認細節有紕漏
在中國,誰要是沒演過幾部雷劇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專業演員,可見雷劇出現的是多么的頻繁,但是至今為止,關于“雷劇”仍舊沒有一個科學的、統一的、官方的標準。所以當記者把“您認為《箭在弦上》是不是雷劇”這個問題拋給九年的時候,他的情緒瞬間爆發了。
九年非常認真地表示:“對于所謂的雷劇,很難給出一個判斷的標準。什么劇叫雷劇?比如《永不磨滅的番號》(觀劇),我覺得是一部很優秀的作品,一點都不雷,但是就因為一個手榴彈炸飛機的細節,在各類媒體甚至是國家主流媒體被批為抗日雷劇、神劇。如果《番號》算是雷劇,那《箭在弦上》注定是雷劇。”
“我覺得雷與不雷主要看創作者的態度。我個人和《箭在弦上》主創人員在這個觀點上一直是一致的,反對抗日娛樂化。抗日戰爭是一段沉痛的 歷史,不應該拿這段 歷史來娛樂。我們整部劇想表達的主題是嚴肅的,沉重的,不存在半點娛樂心態。但是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不夠嚴謹,這是我們需要檢討的,是我們的責任。這一點我們要吸取教訓,一定要在今后的創作中避免。”
斥誤導:爭議視頻早已刪除 觀眾不看就罵很傷人
雖然事情已經澄清過很多次,但是九年再次談到“被誤導”的問題時還很激動:“觀眾對這部劇的誤解主要是那段視頻造成的,那段視頻在上星播出前就刪除了的,原因是我們自己覺得有問題,徐二航拿起弓箭的時候,日偽軍端著槍沒開,不合理,所以拿掉了。我們自己都覺得有問題,觀眾肯定也會覺得有問題。
“但是沒想到,這段被刪掉的內容不知道被什么人弄到了網上,引得全國網民和媒體群起而攻之。有一些同行、媒體、網民不了解情況就開始批評、辱罵,對這部劇產生了非常不好的影響。有的把徐二航說成是‘女八路軍’,有的說是‘抗日女兵’。我們的戲寫的是1933年的事,哪來的八路軍? 當然,也有一些看了這部劇的觀眾在吐槽,在批評這部劇,對于這些批評我們是虛心接受的。”
談收獲:得到“聚元號”傳人楊福喜先生的肯定
劇中徐家三姐弟練習的箭術各有不同,且看上去都非常有款有型,談到這些箭法九年很是興奮。“為了寫這幾種箭法,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徐一航的“鳴鏑”是秦末漢初的匈奴單于所創,徐錦川的“透甲”是岳飛的杰作,這些都有據可查。在劇組籌備的時候,我們的導演就特意去拜訪過“聚元號”傳人楊福喜老先生,他們祖上從乾隆年間就開始為皇帝制造弓箭。老先生給了我們很專業的指導。戲出來以后,楊老先生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高的評價,說‘在所有影視劇中,只有《箭在弦上》拉弓射箭的鏡頭是正確的。演員拉弓射箭的動作已經接近專業水準。’這個評價讓我們非常自豪。
在采訪的最后,一直處于興奮狀態的九年還表示;“每部作品都會留下一些遺憾,這部當然不例外,比如前面所提到的不足與瑕疵,這些都是好事,觀眾給你提出來了,等于幫你積攢了很多的經驗,在這一點上要好好感謝觀眾的批評。抗日作品以后肯定還會接著做,但是一定要注意分寸的把握。這是《箭在弦上》給我留下的最寶貴的經驗。”
【本網責編 王研】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3/0420/thumb_150_105_2013042010050037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