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訊 曾加央視《防務新觀察》等節目的央視評論員張召忠,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時表示:這個我實事求是跟你講,我一年,連5分鐘的電視連續劇都沒看過,連5分鐘的娛樂節目都不會去看,不要說什么超女超男,好聲音,5分鐘都不會看,更別說一集了……我討厭這個,看到這個我就討厭,就感覺現在歌舞升平太要命了。
“解放軍都應該是鷹派”
人物周刊:你這么孜孜不倦地做國防教育,有一些評論,會說你好戰、鷹派,你對這種評價怎么看?
張召忠:我們以前一直在說軟話,說軟話的結果就是南沙丟了,釣魚島擱置了幾十年結果是這么個情況。在軍隊里面沒有鷹派和鴿派,沒有,解放軍都應該是鷹派,時刻準備打仗,和平時期準備打仗,戰爭時期打贏戰爭,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準備戰爭,只有做好戰爭準備才能贏得和平,這叫鷹派嗎,這不叫鷹派,因為軍人的職責就是這個。
如果我作為一個共和國的將軍,我整天說,你們放心好啦,我們跟美國不會打仗,跟日本不會打仗,我們沒有威脅,我們整天都是和平的,我們可以縮減軍費,削減軍備,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一心一意搞經濟就可以了。你們覺得這樣安全嗎?軍人是一個職業行為,必須考慮戰爭。軍人認為維持和平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戰爭準備,什么時候遭受侵略了,就說明你的戰爭準備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做好了,就不會打仗。
但不是說我們整天準備打仗就是盼望打仗想打仗,你如果把我的著作看完了,你就會發現,我絕不是一個整天嚷嚷戰爭的戰爭狂人,電視上闡述一個觀點,前面都要有鋪墊,但編導有時候嫌啰嗦就減掉了,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誤會。到了網絡就更直接了,標題黨,幾句話就概括了,造成大量誤會。其實我很少說強硬的話,過頭的話,我是非常理性的。……我有個習慣,從來不跟人在網絡上叫罵,從來不為自己開脫和解釋,從來不評價同行,我專心做自己的學問,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了,我沒有那么多精力整天跟人家吵吵嚷嚷。
過去上電視,前幾年上電視的人不大多,現在不是自由了嗎?現在好像誰上電視臺都能說話,多了之后呢,從去年開始我就大量減少上電視的機會。我還是比較負責任的一個人,我認為上電視說就跟講課一樣的,我有一桶水我才能給別人一滴水,我上電視去說,是因為我背后有4000萬字的書,都是我自己寫的,我沒有這么多書我是不敢這么去說的。
"我講的任何東西都非常理性的”
人物周刊:你也說上電視會有一些斷章取義,受限制,會對你有不好的影響,那你為什么還要去呢?
張召忠:傳道、授業、解惑是當老師的職責,一輩子研究學問,把研究的心得寫成書推廣出去,這是當專家教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是,現在讀書的人很少了,所以我在繼續寫書的同時,通過電視傳播出去,影響大眾,普及國防知識,讓公眾對國家安全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也是輿論戰、信息戰的一個陣地。和平時期,沒有戰爭,這個輿論陣地就是戰場。
我經常說,我的書擺在書店里就是個商品,我在電視上說過的話就任憑大家評論,你不能堵著別人嘴,只能讓人家說好話,那怎么可能呢。……不管是好話壞話我都喜歡聽。要是觀眾都不喜歡我,那為什么我現在還活躍在第一線?我怎么沒被淘汰?
碰到這種問題,首先找自己的責任,如果我說錯了,那我下次注意。大家都不容易,網站要有點擊率,電視節目要有收視率,寫書要有發行量……
人物周刊:那有的時候(互相評論批評)是一種爭鳴?
張召忠:我不爭鳴,我就做好自己的學問,我沒那么多精力跟別人爭鳴。我告訴你,我什么事都能看到清楚。我每天有三四個小時上網,微博上,博客上干什么,網上干什么,我都知道,我潛水,但是,我的看法會完全消化在我的書里頭。
人物周刊:為什么不直接反駁?
張召忠:我不喜歡,網上夠熱鬧了,我又不是娛樂明星,我從不反駁別人,從不跟人吵架,心態特別好,缺乏戰斗力,也可能跟年齡有關系,我看好多年輕人戰斗力很強,我沒那個戰斗精神,我就是和諧世界。你們罵我也好,夸我也好,我都是心靜如水,安心做自己學問。
人物周刊:我們感覺軍人都是血氣方剛,你是不是氣質更偏學者?
張召忠:我是學者,你要注意我講的任何東西都非常理性的,如果你看我的書就知道我非常理性的,有些東西把我描述得不理性,是根據網站、報紙的需要,做大標題,那炒作,你進入那個循環,不說我了,趙本山、郭德綱都被你們折騰得夠嗆。凡是看過我書的人都不會再罵我,他馬上就感覺自己知識的匱乏,自己以前講的那些話,那些理論,是何等的錯誤。
人物周刊:你自己有出現錯誤的地方嗎?
張召忠:那肯定有啊,不光是我,任何一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地方。電視直播,一旦出現錯誤就沒辦法去改正。
人物周刊:你印象比較深的,自己犯的錯誤,還有印象嗎?
張召忠:我跟你舉個例子啊,去年721北京發大水,那天天氣預報了嗎?那我們現在有衛星云圖啊,未來15天都有天氣預報,那為什么沒有預報?……那戰爭多復雜,要能預測對了,還有偷襲珍珠港嗎?還有911事件嗎?我是一個普通的人,不是算命先生,我是一個非常直爽的人,我喜歡根據當時自己的判斷去說,這樣很容易被人抓把柄。
人物周刊:你覺得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自己的見解,即使當時看有些偏差,對受眾也是有益的?
張召忠:我的節目大家還是很愿意看的,之所以愿意看,無非就兩點,一個是每次我都會給我個人的觀點,再就是我不會在電視上端著,(不會)告訴你我是一個大家、名人、將軍、教授,我感覺我是個普通老百姓。
(第二個原因是,)任何一個事情,就是當大家走到十字路口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往哪里去,有一個人說東西南北,4個方向都能走,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是一種方式。再一個方式,我會通過判斷,說估計八成往這個方向走是對的,走半天發現是錯的,那總比4個方向都探測好一些。如果說我們現在到了十字路口,帶了一堆專家,也都沒有建議,那不一堆蠢貨嗎,要他干啥?
人物周刊:那你有沒有想過圓滑一點?
張召忠:沒有沒有,那我存在的價值就是個廢物。
人物周刊:那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張召忠:要那樣的話,失去了我的作用,我的作用就是要正確地引導輿論。你要什么觀點都沒有,那不是浪費嗎?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
人物周刊:你覺得在和平環境下,對一個軍事人才的要求,標準是什么?
張召忠:一個軍人,現在我看媒體上說了,軍人就應該保持中立,那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國家的軍隊不能有黨派,必須保持中立。中國的軍隊怎么能保持中立呢?首先要忠于黨,要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否則不能成為軍人。你說你保持中立,美國跟中國打起來,我誰都不幫?日本和中國爭釣魚島,我是軍人保持中立?什么邏輯?
人物周刊:美國的中立是不傾向黨派,但如果對美國侵略,他們的軍隊也不會(在美國和侵略國之間)中立。
張召忠:中國的軍人,不管你有什么才能那還是其次的,首先第一位的,是聽黨指揮,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是絕對不能夠中立的,必須聽黨的指揮,這是必須的。如果說你作為一個軍人,有軍權,還和黨離心離德,讓你干啥不干啥,那你掌握著軍權、槍桿子,還不得出大事,這還得了?這首先一個要講政治,不能有二心,如果說軍人和國家離心離德,軍人中出了漢奸,軍人還幫著日本人,還幫著安倍說話,這還得了?這真是攤上大事了。
第二個要有文化,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啥都不知道,這還能行?你像我,不屬于有文化的么?我寫了那么多書,知道那么多事,軍人要有文化。
第三個要有軍事素養。軍人有很多分工的,像我專家教授,專家教授主要是做學問,還有師長、軍長,那是帶兵打仗的。不管軍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定要整天想著打仗的事,琢磨打仗的事。我寫的這么多書,全都是有關打仗的,那你還讓我做什么?我也沒有兵權,當不了師長、軍長,我只能當個教授,把學問做好唄,把現在周邊的形勢、外國的形勢分析透徹,通過媒體說出來,通過書影響,這不是社會責任感嗎?
人物周刊:但是大家評價這種文職軍官,有一個不好聽的詞就是紙上談兵,你害不害怕人家這么評價你?
張召忠:什么叫紙上談兵?和平時期不打仗,那怎么辦呢?專家教授主要的任務就是教學,教學很多時候都是紙上談兵,都是靠寫書啊,講道理。任何時候都有這樣一批人,做理論工作的。
人物周刊:作戰的人一般不會出來說話?
張召忠:那是保密的,那怎么能夠講呢?
人物周刊:中國今年有40場軍演,那中國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基于一個什么考慮?
張召忠:這個軍人,不打仗就練兵嘛,40場軍演還多啊,韓國和美國一年接近六十場。
人物周刊:對中國自己來說,在這些年來,這個數字算多的嗎?
張召忠:算多的。
人物周刊:為什么?
張召忠:中國這些年來開始進入一個正常的……,這是對的。
人物周刊:正常的什么?
張召忠:正常的狀態啊,軍人就應該這樣,40場都不多啊,天天都應該有演習,天天都應該有訓練,這是必須的。
人物周刊:那就是我們之前太少了?
張召忠:之前就是中國有一些模糊認識,我們歷史上也都是,當敵人侵略我們的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軟弱,求和。
人物周刊:在軍中,持有和你一樣觀點的占多大比例?是一個主流觀點嗎?
張召忠:軍隊是這樣,軍隊是一個有組織的武裝力量。首先是有組織的,這是第一個,整個軍隊的武裝力量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央軍委領導下,每一個軍人首先要宣誓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如果哪天,中國的軍人出來說,這個釣魚島給日本算了,釣魚島那么小,能值幾個錢,整天在電視上嚷嚷什么,惹得人家日本不高興,你們這樣愛國其實就是害國。如果哪一天,軍隊出了這樣的人,那中國軍隊就算完啦。對不對。現在社會上好多不負責任的言論,網友說是漢奸言論,是特別危害中國安全的。這個是不對的,吃著中國人的飯,拿著共產黨的錢,怎么總是幫著外國人說話?這算什么?
中國歷史上遭受外敵入侵,很重要的一個教訓就是缺乏愛國主義精神,不團結,漢奸、內奸太多,貪生怕死,和平主義,沒有尚武精神,這個非常非常麻煩。
“以斗爭的方式求團結”
人物周刊:(即使我們反復強調和平發展)國際上還是有“中國威脅論”,你覺得中國怎么處理和國際社會的關系?
張召忠:我們過去啊,照顧國際社會的感受太多了,“中國威脅論”這個最早就是日本放出來的,天天給我們造謠,原來就是考慮日本的感受,考慮周邊國家的感受,這個也不敢說,那個也不敢做,結果出這么一堆事。
軍隊發展的話,我感覺是這樣,我們打算怎么干,是根據我們需要不需要、有沒有錢,我們自己去衡量,挨不著外國,我們理它干什么?就像我似的,你說啥我不在乎,把你們都當成空氣,我吸收里面有用的東西,別的我根本不吸收。
人物周刊:從去年,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海洋紛爭集中爆發,你預計未來5年10年內中國周邊有惡化的趨勢嗎?
張召忠:10年之內依然是現在這種狀態,保持下去,而且越來越激化,現在核心是個什么問題呢,昨天我在節目上講的“掰手腕”,中國和美國不熟悉嘛,相互之間還要探測對方。
人物周刊:現在還不夠熟悉?
張召忠:不行。第二個是心理上要有一個承受的能力。2016到2020中國GDP就要超過美國了,它能適應得了嗎?所以未來10年,基本上是這么個心理適應,這挨不著我們,這是他們自己感覺不舒服。
中國跑上來了,美國也傻了,山大王拿個大棒子,往下砸中國,另外告訴日本往下拽。這個狀態還要持續十幾年,中國人要適應這種情況,并不是說這種情況就要打仗,打仗反而是不能夠構成這種情況,一打仗不就全亂了嗎?戰爭是不可能瞬息爆發的,包括中美中日之間,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和平發展的時期,和平是主流。
人物周刊:你說未來10年可能會有激化,激化下去的結果是美國人適應了嗎,還是中國終于被信任了?
張召忠:激化下去的結果,發展下去的結果,毛主席原來有句話,叫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忍讓求團結則團結亡,一團和氣,那最后不團結了。所以將來我感覺還是以斗爭的方式求團結。
“超男超女,好聲音,看到這些我就討厭”
人物周刊:是不是應該多交流,讓美國民眾更加了解我們的意圖和文化?
張召忠:過去美國老說我們軍事不透明,總捂著蓋著,去年下半年后,我們主動說,這些都非常好。就像一個深宅大院的明星,自己家買了大別墅,別人只能在外頭,也不讓你進門,你就感覺是不是里面藏著啥了。現在有進步了,讓你進院了,在院里擺一小桌聊一聊,慢慢破除神秘,透明化。
軍事問題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問題,有好多問題是禁區,……比如我給你講、給軍隊內部講、給高層講,都會不一樣。最高級的是絕密,接下來是機密和秘密。任何人如果泄密,要軍法從事。公務員泄密,也要按照國家安全法判刑。我面對媒體只能講公開的內容,這是法律也是紀律。
人物周刊:哪個最能代表你個人最真實的想法?
張召忠:越往上。如果說我能給中央領導講,那是真實的,那必須是,我當好參謀。
人物周刊:那僅僅是信息量的不一樣嗎?
張召忠:內容,內容都不一樣。一個蛋糕要切的話,面向媒體的只是一小塊兒。
人物周刊:那我覺得還好,只要不是對民眾宣傳的、和你真實想法不一樣的就行。
張召忠:宣傳也是重要的。毛主席當時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這支部隊是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宣傳隊,宣傳,永遠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現在社會上這么亂七八糟的,我們必須發出主流的聲音,去影響他們。我們應該堅持正確的方向,我們要愛國,我們要尚武,我們要奉獻,如果社會的主流都不講究這個,那我們國家怎么辦呢?
人物周刊:你做電視節目,個人是想達到一個什么目標?
張召忠:這個我實事求是跟你講,我一年,連5分鐘的電視連續劇都沒看過,連5分鐘的娛樂節目都不會去看,不要說什么超女超男,好聲音,5分鐘都不會看,更別說一集了。
人物周刊:是沒時間?
張召忠:不是,我討厭這個,看到這個我就討厭,就感覺現在歌舞升平太要命了。電視的功能3個:一個是教育功能,第二個是新聞傳播和新聞評論的功能,第三個是娛樂的功能,娛樂只占三分之一,而現在我感覺是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這不正常。……要正確地引導觀眾,我做這個(國防教育),我圖什么呢,好多人問到中央臺做一期多少錢?我說800塊錢,還扣稅。人家說還不如坐臺小姐呢。這是賺錢嗎?所以還是一個責任的問題,當你作為一個有名氣的學者,在社會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就是你的責任)。
人物周刊:感覺你是在輿論的戰線上捍衛國家主權?
張召忠:也不是說誰交給我什么任務讓我說什么,就感覺軍人都是這樣,我們受的教育也是這樣,感覺起碼有這樣一個思想覺悟,這個東西很難說能用金錢丈量。
人物周刊:你之前搞戰略的時候研究方向就是未來學?
張召忠:對,未來,我是側重研究未來15年以后的事,這是我專業。你現在回頭看我13年前寫的網絡戰爭,那就對頭了。
人物周刊:所以要評價你……
張召忠:看我以前的書,好多人看了我的書就閉嘴了,就不說話了。現在的年輕人老是(浮躁),要注意從別人身上去學習東西,一個人之所以出名,事業之所以成功,一棵樹木秀于林成參天大樹,一定有他特殊的地方。
人物周刊:你特殊的地方在哪兒?
張召忠:我特殊的地方在于虛懷若谷。我特別理解大家為什么罵我,他每天打開電視機,老看見我在電視上說話,他不煩嗎?所以我要減少上電視,我很理解大家罵我幾下,我到現在靠自己努力,當上將軍了,他沒當上啊,他不也嫉妒嗎?
我們單位分房子抓鬮,本來我去抓,我沒抓,我老婆去了,抓了倒數第二個,抓來之后老婆感覺特別內疚,我說這個太正常了,這就是世間萬物什么東西都是平衡的,哪有好事老讓你得的。
【本網責編 王研】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3/0327/thumb_150_105_2013032708060022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