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佳明接棒李詠
華商晨報訊 近日,李詠、白燕升和王凱這三位觀眾熟悉的主持人紛紛走出央視這個大平臺,多少有些讓觀眾不明白——那么多人擠破頭想進,你咋還想出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央視名嘴們紛紛離開大家眼中的黃金平臺?真的是央視賺錢少限制多嗎?
記者日前通過多方采訪、打探,揭秘央視主持出走的真實原因。
為錢
央視“20萬月薪”是傳說
關于央視主持人真實的收入,向來敢說話的趙普曾自曝過一個版本:基本工資是2968.31元,加上當時主持《朝聞天下》一個班200元,上滿半個月是3000元,加在一起不足6000元,和傳說的“月薪20萬”差很多。
據一位央視內部員工向記者透露,央視主持人的月收入結構主要分為基本工資+獎金+各種津貼。津貼這一塊則相對神秘。這位員工告訴記者,除了級別不同,津貼有高有低外,還要看主持人當年度是否獲得一些獎項以及各自欄目總體的營收。舉例來說,某位已從央視跳出去的主持人,當時的月薪在9000元左右,再加上各種各樣的津貼,年收入大概20多萬。
另外,央視在主持人“賺外快”這一塊歷來管得比較嚴,而離開央視后,主持人們在商演、代言、影視邀約方面自然沒有了束縛。據業內人士透露,何炅(微博)每年的商業收入在2000萬以上,魯豫也破百萬,黃健翔離央視后廣告也不少,還曾與徐靜蕾(微博)(微信號:jingleixu)合作。
為發展
換平臺更容易,也更自由
魯豫在央視擔任主持人時,看似順風順水,但她卻在1996年選擇離開,而她離開的原因,也可以說是想尋求一個更適合自己的舞臺,“我在那個大舞臺上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所以我很困惑。可能換個地方,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江蘇衛視推廣部主任劉原表示,整個電視行業都缺少成熟的主持人。在央視平臺積聚了知名度和能力經驗的主持人,自然不愁沒有好去處。
為解困
事業遇瓶頸 不走出路難尋
某省級衛視相關負責人胡先生分析:“在央視的嚴謹制度下,主持人要想進一步提升相對比較困難,而近十多年來,各地方衛視發展迅速,能夠提供更自由的發展空間,跳槽后往往能夠突破瓶頸。”
離開了主持業十幾年的文清,雖然曾直言央視工資低,但她也曾說道:“我主持的欄目光是政府級的大獎就拿了100多次了,主持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挑戰可言,我覺得自己的事業遭遇到了瓶頸,一個人不知道怎么去突破自己是可怕的,我覺得自己對著話筒說煩了,觀眾也煩了,所以我放棄了主持。”
為挑戰
新媒體崛起 選擇更多
曾擔任央視《挑戰主持人》節目主持的馬東就離開央視,選擇了去網絡媒體發展。說起離開的原因,他直言自己是想重新開始,“人要有歸零的精神,我已經40多歲了,基本上每隔幾年就要全面的歸零,我覺得這么活著才有意義。”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表示,數字化媒體的出現給了主持人更多的空間和機會,“選擇多了以后,他們也會反過來思考自己在原來機構的發展空間和生存狀態。”
各方態度
央視沉默,地方臺愿敞開懷抱
對于主持人出走一事,央視并不愿回應和評價。相比之下,衛視一方面采取觀望的態度,一方面也會迅速瞅準機會,把自己心儀的主持人挖到手。
“要看衛視方面有沒有需求,如果有需求的話,我們一定會伸出橄欖枝,如果沒有合適的節目或者主持人并不適合電視臺的風格,那也是沒法勉強的。”江蘇衛視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網友質疑央視恐走下坡路
央視主持人頻頻出走,令不少網友質疑這是否意味著央視平臺走下坡路了?
“短期上講,主持人辭職確實對央視有損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直言,不過,長遠來看,他們的離開卻又為央視主持人的人才流通作出了貢獻,“流通人才,才有新鮮血液。流通才能效益最大化。人力資源也是,慢慢自己就會形成良性的流通。”
潛力新秀
李佳明:接替李詠主持節目
近日接替李詠主持《向幸福出發》的就是李佳明,他從2004年開始躥紅,在《開心辭典》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他還多次獲得優秀主持人、十佳主持人等獎項。李佳明雖然不算新秀主持人,但他此前的發揮空間有限,這次李詠離開后,央視選擇李佳明接替其位置,對其栽培之心可見一斑。
李思思:央視春晚最年輕主持人
很多人知道李思思都是從2012年春晚開始的,1986年出生的她已經在央視主持過6檔節目,今年,李思思再度主持春晚,目前是春晚舞臺上最年輕的主持人,同時也讓她的關注度和人氣大漲。
尼格買提:極具個人特色,辨識度高
尼格買提2006年參加央視《開心辭典》“魅力新搭檔”選拔,取得第二名并被王小丫欽點為新搭檔。尼格買提的主持十分有特色,讓人很容易記住。今年初,他更是獨自挑大梁,擔任新節目《開門大吉》主持人,該節目開播后收視一直居高不下。
【本網責編 王研】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3/0320/thumb_150_105_20130320084326273.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