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導演吳思遠談電影分級:這關乎中國電影的第二次飛躍 |
2013-01-12 來源:鳳凰網 閱讀: 字號:【大 中 小】 |
2013年1月11日,來自內地、香港和臺灣的130多名老中青導演共聚金門,參加第十二屆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研討會由兩岸三地電影知名導演李少紅、爾冬升、侯孝賢主持,與會者還包括陳凱歌、馮小剛、顧長衛、朱延平、鈕承澤、吳思遠、謝飛及文雋等知名導演,共同探討華語電影的現狀和發展未來,涉及到內地、香港和臺灣三地電影的合作和發展、分級制度、內地電影市場的開放等問題。
兩岸三地的代表李少紅、爾冬升和侯孝賢率先開篇,侯孝賢提到《泰囧》,表示這是自己年輕時也會拍的片子,并聲稱《聶隱娘》的拍攝時間不一定比《一代宗師》短;李少紅希望大家一起為五年后對美全面開放的時代做好應戰準備,爾冬升會長稱金門高粱確實不上頭……
談本土電影
李少紅愿幫助年輕導演發展
據兩岸媒體的報道,臺灣導演侯孝賢說,島內電影市場去年略為疲軟,但票房較好的多為本土電影。內地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也取得了優異的票房成績。這說明發展本土電影是與好萊塢等國際影片進行競爭的方向之一,印度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還提到,未來希望能幫助臺灣成為華語電影的拍攝和CG(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基地。
香港導演爾冬升表示,去年純港片數量為50多部,未來提升產量較困難。同時,合拍片是發展趨勢,但需要解決在香港本地市場票房發展上的困境。希望兩岸三地的導演通過研討會進行交流,共同促進華語電影的發展。
李少紅表示,在世貿組織WTO架構下,中國內地電影產業在2017年開放,中國導演協會將設置導演中心、成立導演基金,讓導演有活動中心,幫助年輕導演發展。
談電影分級
爾冬升支持內地電影分級
臺灣、香港兩地均對電影進行分級,而中國內地則缺乏相應的制度。研討會上,“內地是否應該推行電影分級制度”成為了導演們重點討論的熱門話題。
著名導演爾冬升和文雋向與會嘉賓介紹香港分級機制:三級片限制到十八歲以上,還有2A和2B等限制級。兩名導演舉例,香港電影《春嬌與志明》便屬于2B級別影片。爾冬升認為電影分級主要為了保護青少年,同時也保護了成年人觀影愛好,他支持內地電影分級。
著名導演、制片人吳思遠稱,面對好萊塢大片的猛烈轟炸所帶來的挑戰,華語電影必須通過改革,方能重新贏得市場、做大市場。推行電影分級制便是把市場做大的下一個關鍵。吳導先前接收媒體采訪時曾提及,由于缺乏電影分級制度,中國電影的選題受到限制,選題的單一化則導致了電影競爭力的降低,建立分級制度能幫助改善當前中國電影題材少、限制多的局面,“這關乎中國電影的第二次飛躍”。
著名導演謝飛于會上多次重申電影分級的實行,他認為華語電影人應該在華語電影改革面臨新時期時,抓住時機、共同努力推動電影分級制度。這是對電影負責,對導演負責,也是對觀眾負責的行為。
談合拍片
何平稱要構成一個大盤
近年來業界合拍片與日俱增,無疑對兩岸三地的影片帶來不同力度和影響的沖擊,導演們各抒己見,探討現存問題,共商解決途徑。
爾冬升表示,今年香港的情況是接著全面北上,但令人憂慮的是內地和香港本地的票房割裂。“純港片”內地無票房,“雜種片”(北上)內地過億,本港過不了千萬。合拍片(陸港)在內地票房好口碑差,在香港票房差沒人關心,這就關系到如何續寫香港電影輝煌。
朱延平表示兩岸電影合拍努力多年,從李安《臥虎藏龍》開啟合作大門,一起把華人電影推出亞洲、走上國際,這幾年臺灣年輕導演蔡岳勛、鈕承澤、林書宇等人作品,與內地合拍的口碑與票房成績都很好,經過很多辛苦努力,那些非專業和不懂電影的,沒資格來評斷。
何平導演表示,華語電影走到今天要構成一個大盤,分而治之不利于凝聚資金、人才與科技力量。就市場而言,內地是投資人主戰場,是不爭事實。就像歐洲、大洋洲一些導演也要去好萊塢拍片。問題是內地并不像北美那樣開放。四年后能否繼續有抗擊力,不取決于銀幕多少,是內地電影體制的繼續改革。
談內地電影市場
韓三平稱不能單看票房
對于如何將電影進一步推向“市場化”和推動華語電影“走出去”,導演們在會議上紛紛發言,特別強調“市場”概念的重要性。
導演韓三平介紹說,2012年內地電影票房逾1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18%。但未來電影發展不能簡單看票房,而要努力增加觀影人次,推動電影院建設“往下走”,因為內地多達7億的城鎮人口數量是華語電影發展的龐大市場。
陳凱歌導演稱,過去內地沒有市場觀念沒有觀眾觀念,偏重文化和藝術。我們面對被金錢主導、被巿場綁架的狀況,應當有兩個輪子:商業的輪子和文化藝術的輪子。謝飛導演也呼吁應該推動電影市場多元化,用電影節的方式,用藝術院線、大學院線等等形式推廣內地電影。
|
相關熱詞搜索:導演 吳思遠 電影 |
上一篇:黃宏24年來首缺席春晚 原定小品已取消 |
下一篇:成龍批評美國貪污最厲害 遭美國評論抨擊 |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