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萬元,足夠再拍4部《舌尖上的中國》,夠拍兩部《失戀33天》,夠拍一部半《桃姐》,而這個數目到了張藝謀手里,僅夠不足5分鐘的宣傳片,并且其還是為鐵道部拍的。審計署6月27日公布了2011年度財政支出情況,報告顯示,鐵道部在未按規定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投資1850萬元,制作中國鐵路宣傳片,未達到預期效果。而這部宣傳片的導演被爆出是張藝謀。于是,這段在2010年便拍攝完成的5分鐘短片被網友翻炒,質疑1850萬的巨額投資,對宣傳片的質量更是嗤之以鼻。
天價宣傳片每秒6萬
《中國鐵路》形象宣傳片是2010年第七屆世界高鐵大會開幕式影片,導演為張藝謀。該片全長5分鐘,回顧與總結了中國鐵路近幾十年的成就。不過這部本應有“回顧”內容的宣傳片并未有昔日影像出現,視頻均為現如今拍攝,根據中國鐵路現有的線路規劃,視頻拍攝地橫跨祖國大江南北,敘事手法為字幕表達,全片甚至連航拍鏡頭都很少,僅有的區區數秒航拍有著劇烈晃動,經網友鑒定應該是由成本很低的無人機拍攝。畫面中充斥的是列車穿插的鏡頭,偶爾有幾位美女列車員態度親和的服務再加上乘客舒適的乘坐鏡頭。
有網友在看過宣傳片后失望地表示:“大量延時或高速攝影,用價值4萬以下的機器就可以拍出,畫面組合就是鏡頭堆砌,完全看不出導演設計。段落組合毫無趣味,也缺乏敘事性。”
用1850萬元來拍5分鐘的宣傳片,平均每分鐘要花370萬,每秒鐘就要燒掉6.16萬,而張藝謀最新一部燒錢力作《金陵十三釵》有著奧斯卡男星的陣容,大量爆炸特技、CG鏡頭以及場景搭建,每分鐘的成本410萬。
網友爭曬同類優秀作品
在1850萬拍出的宣傳片火爆于網絡后,網友紛紛找出類似的鐵路宣傳片與其比較。
日本九州新干線全線開通的視頻最為獨特,片中沒有加入充滿感情色彩的文字和解說,甚至連列車本身的畫面展示也很少,而是將鏡頭對準了軌道邊興高采烈的民眾,沿途的每一處站點各色的慶祝活動豐富了劇情,飽含的人文精神為該片增色不少。
一部廣州地鐵15年的視頻也被網友翻出,“找到地鐵早到家”、“那些年,廣州還沒有地鐵,但夢想早已存在”等充滿感性的宣傳語也令網友認為“比堆砌的數據和生硬的介紹強百倍。”
另一部由國內著名影視動漫生產商水晶石制作的八分半鐘的短片也被網友找出來,這部由大量CG技術充斥的宣傳片也被認為在制作上要比張藝謀的作品費勁得多。
業內人士“低價競拍”
在微博上,有從事該行業的網友在揶揄該片質量的同時,也秀出了自己對于制作這樣一部宣傳片的心理價位,網友“陳金猩”稱:“這市值200元一秒的視頻能賣到1850萬,實在無語。”網友姜洪波則開玩笑稱:“我預測,此項目經過層層轉包,最終學校老師收取1850元制作費,轉交在校大學生制作,費用為185元。”
在北京從事影視宣傳片和紀錄片拍攝的導演邵攀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片大量視頻可以直接采用素材資料,在后期上加強一些,甚至十幾萬就可以拿下,他還認為張藝謀可能僅是掛個名:“這東西在業內算中低檔水平,就是車開來開去,畫面水平很低,當然張藝謀不一定就能拍得比這好,但畫面不至于這么沒質感,應該是接單后外包的。”
兩年前拍攝的宣傳片如今被審計署揭了成本的老底,倘若不是成本過高,這部宣傳片想必不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然而在質疑聲中,也有人為老謀子叫屈,認為1850萬元并不是老謀子花掉的。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拍攝此類大型單位宣傳片,介紹人或者中間機構從中抽取提成已經是行業潛規則,持此觀點的人認為,該片拍攝時,鐵道部巨貪劉志軍尚在位,1850萬的拍攝預算應該是經過了層層盤剝,最終到張藝謀手中的可能不過數百萬。
此外也有網友認為,當時的鐵道部急于重塑形象,所以邀來大名鼎鼎的張藝謀,作為剛剛執導了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導演,張藝謀的聲譽達到頂峰,這些錢用來買張藝謀的名氣。
記者試圖聯系張藝謀助理龐小姐,但截至發稿,對方未接電話,手機短信也未回復。
http://www.achalm-nug.net/uploadfile/2012/0702/thumb_150_105_2012070209065856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