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召開招商引資工作專題會議
延吉新聞網4月18日訊(記者 翟宇佳)4月18日,延吉市召開招商引資工作專題會議。州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吉寶主持會議并講話。市委常務副書記薛志強出席會議。市委副書記、市長吳賢哲出席會議并作工作部署。
會上,部分市級領導分別匯報年初以來招商引資工作進展情況。
會議指出,要堅定不移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生命線,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主動出擊,全員上陣,以“四千精神”抓好招商引資工作。要發揮“三區”主戰場、主陣地作用,按照“錯位發展、資源共享”的思路,充分利用開發區資源和各類產業園區優勢,高頻次、高標準開展各類招商推介活動,招引配套上下游企業,逐步完善產業鏈條,提升招商成效。各市級領導要率先垂范、持續發力,主動對接聯絡目標企業和意向項目,全力以赴完成目標任務。各部門要積極融入招商引資大局,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廣泛開展招商對接和洽談,切實形成全市上下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的濃厚氛圍。
會議強調,要突出重點,創新方式,樹牢“整體資源觀”,串聯周邊自然資源、口岸經濟、樞紐功能、產業基礎等各類優勢,切實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成效。要突出以商招商,發揮企業人脈資源,盯緊產業鏈、供應鏈、朋友圈招引合作伙伴,把“外地客戶”變為“域內鄰居”。要突出小分隊招商,以“輕騎兵”模式直擊目標區域,開展敲門招商、駐點招商,確保每個小分隊都能成為項目攻堅的尖刀班、突擊隊。要突出鏈群招商,圍繞“三大三新”產業布局,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上下游配套,重點招引高科技、高附加值、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工業產業項目,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集群化發展。
會議強調,要精準服務,動態跟蹤,秉承“重商、親商、安商、惠商、富商”的理念,把優化服務貫穿項目招引建設全過程,跨越“從紙面到地面”的最后一公里,用服務指數換取項目的落地速度和企業的發展成效。針對洽談中的項目,要成立“一對一”服務專班,主動上門對接需求,量身定制投資方案,及時破解合作堵點,推動意向變協議、協議變合同,確保項目盡快簽約落地。針對已簽約的項目,要全面推行并聯審批、容缺受理、限時辦結,幫助企業加快辦理前期手續,確保項目盡早落地。要加快施工進度,嚴格落實領導包保、部門聯動、定期調度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難點問題,確保項目快建設、快投產。要做好企業服務,密切跟蹤企業投產情況和經營情況,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擴大產能、收獲利潤,讓企業扎根延吉、安心經營。
市委常委,其他市領導,市直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初審:翟宇佳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會上,部分市級領導分別匯報年初以來招商引資工作進展情況。
會議指出,要堅定不移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生命線,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主動出擊,全員上陣,以“四千精神”抓好招商引資工作。要發揮“三區”主戰場、主陣地作用,按照“錯位發展、資源共享”的思路,充分利用開發區資源和各類產業園區優勢,高頻次、高標準開展各類招商推介活動,招引配套上下游企業,逐步完善產業鏈條,提升招商成效。各市級領導要率先垂范、持續發力,主動對接聯絡目標企業和意向項目,全力以赴完成目標任務。各部門要積極融入招商引資大局,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廣泛開展招商對接和洽談,切實形成全市上下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的濃厚氛圍。
會議強調,要突出重點,創新方式,樹牢“整體資源觀”,串聯周邊自然資源、口岸經濟、樞紐功能、產業基礎等各類優勢,切實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成效。要突出以商招商,發揮企業人脈資源,盯緊產業鏈、供應鏈、朋友圈招引合作伙伴,把“外地客戶”變為“域內鄰居”。要突出小分隊招商,以“輕騎兵”模式直擊目標區域,開展敲門招商、駐點招商,確保每個小分隊都能成為項目攻堅的尖刀班、突擊隊。要突出鏈群招商,圍繞“三大三新”產業布局,瞄準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企業、上下游配套,重點招引高科技、高附加值、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工業產業項目,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集群化發展。
會議強調,要精準服務,動態跟蹤,秉承“重商、親商、安商、惠商、富商”的理念,把優化服務貫穿項目招引建設全過程,跨越“從紙面到地面”的最后一公里,用服務指數換取項目的落地速度和企業的發展成效。針對洽談中的項目,要成立“一對一”服務專班,主動上門對接需求,量身定制投資方案,及時破解合作堵點,推動意向變協議、協議變合同,確保項目盡快簽約落地。針對已簽約的項目,要全面推行并聯審批、容缺受理、限時辦結,幫助企業加快辦理前期手續,確保項目盡早落地。要加快施工進度,嚴格落實領導包保、部門聯動、定期調度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難點問題,確保項目快建設、快投產。要做好企業服務,密切跟蹤企業投產情況和經營情況,全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擴大產能、收獲利潤,讓企業扎根延吉、安心經營。
市委常委,其他市領導,市直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初審:翟宇佳
復審:李軍廣
終審: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