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70年】老孫的“坐騎”變形記
2022-06-02 標簽: 來源:延邊新聞網
從100多元的“二八大杠”到3萬多元的碳纖維山地車,延吉市民孫延平的“坐騎”20多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他眼中,這是陪伴他奮斗歲月的“老伙計”,也是他生活變遷的見證者。

孫延平出生于1958年,在他8歲的記憶里,自行車可算得上是稀罕物。“那時候自行車就好比現在的豪車,能夠擁有一輛自行車,那是一件羨煞眾人的事情。”孫延平回憶說,小時候住在龍井市西南方向的原天寶山鎮,上學一直是個難題,哥哥們上初中,每天必須翻過一座山。1966年,父親買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供哥哥們上學使用,望著平日里哥哥們精心呵護的“寶貝”,排行老三的孫延平內心十分的渴望。在他的央求下,每個周末才能摸上一次。“那個時候,跨上自行車痛快地騎上幾圈,帶給我的快樂永遠難忘。”孫延平說。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孫延平決定下海創業干一番事業。1996年,他來到延吉市,開辦了一家文具店。為了方便送貨,38歲的孫延平購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二八大杠”,改造后座加裝兩個載貨車筐,既能夠滿足送貨需要,又能載著妻子出門玩樂。說起第一輛自行車,孫延平至今記憶猶新。

生意日漸起色,孫延平也越來越忙碌,“二八大杠”已不能滿足送貨需求。1999年,41歲的孫延平將自行車換成摩托車。“那輛摩托車是‘新世紀’牌的,家里人都說我是騎著‘新世紀’,駛向新世紀。”在家人的笑談中,孫延平的第二家、第三家門店相繼開業,“新世紀”也跟不上送貨需要了。2002年,孫延平又將“新世紀”牌摩托車升級為“東風小康”牌面包車。孫延平駕駛著滿載貨物的面包車,跑遍了延吉市的每一條路。從“二八大杠”到“東風小康”,從走街串巷的小買賣到四五個80平方米的門店,孫延平的生意版圖越來越大,經營范圍從最初的文具擴展至日用品、玩具等多個品類。
多年辛苦奔波加之年齡的增長,孫延平身體開始“告急”。2014年,56歲的孫延平做了心臟支架手術。恢復休養過程中,孫延平看到很多老友選擇騎行鍛煉身體,在家人的支持下,2015年孫延平花3000多元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
“過去山路崎嶇,希望追求一路平坦的速度感;如今柏油路寬闊綿延,反而更偏愛在鄉間土路上追尋田野風光。”在騎行的日子里,孫延平去過圖們江、行至琵巖山、逛過琿春防川景區,最遠一次曾和幾個老友騎行160公里,抵達長白山景區。
愛上騎行的孫延平對自行車的認識更加深刻,對它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漸加大“坐騎”投入,5000元、10000元……如今的“坐騎”是一輛價值3萬多元的碳纖維山地自行車。
“過去買自行車、買摩托車、買面包車,都是為了生計,現在花數萬元買自行車,卻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這一切都得益于黨的好政策,日子越過越富裕、越過越舒坦。”孫延平說。
八年的騎行歲月,孫延平結交了朋友,鍛煉了身體,領略著家鄉的大好風光,成為延吉市大地永久自行車隊老年快樂騎行隊的隊長。平日里,孫延平張羅著老伙伴們,騎上“坐騎”,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隨著滾滾車輪,見證著新時代的巨變。
—— 記者手記 ——
從100多元的“二八大杠”到3萬多元的碳纖維山地自行車,孫延平的“坐騎”不斷迭代升級,見證了我州70年來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孫延平說,正是過去艱苦奮斗的日子,讓他格外珍惜現如今富裕的物質、精神生活,也倍加感恩于黨的好政策、政府的好措施。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永鑫文/圖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孫延平決定下海創業干一番事業。1996年,他來到延吉市,開辦了一家文具店。為了方便送貨,38歲的孫延平購買了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二八大杠”,改造后座加裝兩個載貨車筐,既能夠滿足送貨需要,又能載著妻子出門玩樂。說起第一輛自行車,孫延平至今記憶猶新。

多年辛苦奔波加之年齡的增長,孫延平身體開始“告急”。2014年,56歲的孫延平做了心臟支架手術。恢復休養過程中,孫延平看到很多老友選擇騎行鍛煉身體,在家人的支持下,2015年孫延平花3000多元買了一輛山地自行車。
“過去山路崎嶇,希望追求一路平坦的速度感;如今柏油路寬闊綿延,反而更偏愛在鄉間土路上追尋田野風光。”在騎行的日子里,孫延平去過圖們江、行至琵巖山、逛過琿春防川景區,最遠一次曾和幾個老友騎行160公里,抵達長白山景區。
愛上騎行的孫延平對自行車的認識更加深刻,對它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漸加大“坐騎”投入,5000元、10000元……如今的“坐騎”是一輛價值3萬多元的碳纖維山地自行車。
“過去買自行車、買摩托車、買面包車,都是為了生計,現在花數萬元買自行車,卻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生活。這一切都得益于黨的好政策,日子越過越富裕、越過越舒坦。”孫延平說。
八年的騎行歲月,孫延平結交了朋友,鍛煉了身體,領略著家鄉的大好風光,成為延吉市大地永久自行車隊老年快樂騎行隊的隊長。平日里,孫延平張羅著老伙伴們,騎上“坐騎”,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隨著滾滾車輪,見證著新時代的巨變。
—— 記者手記 ——
從100多元的“二八大杠”到3萬多元的碳纖維山地自行車,孫延平的“坐騎”不斷迭代升級,見證了我州70年來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孫延平說,正是過去艱苦奮斗的日子,讓他格外珍惜現如今富裕的物質、精神生活,也倍加感恩于黨的好政策、政府的好措施。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永鑫文/圖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