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州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2022-05-01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5月1日,延邊州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全州疫情防控情況和下一步核酸檢測相關要求。

2022年4月15日0時至4月30日24時,延邊州報告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47例,無癥狀感染者63例。目前,所有患者病情穩定,已治愈出院確診病例29例、解除醫學隔離無癥狀感染者26例。本周以來,我州除和龍市外,7個縣市已結合實際啟動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共計采樣89.8萬份,結果均為陰性。和龍市已開展10輪核酸檢測和2輪區域核酸檢測,累計檢測60.6萬人次。從當前情況看,和龍市疫情形勢趨于平穩,全州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下一步,我州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此,我們將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堅持抓早抓小,提高監測預警能力,開展未做核酸檢測人員賦黃碼工作,及早發現、快速處置,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為有力推動全民積極有序參與核酸檢測,從源頭上盡早發現傳染源,篩查新冠病毒感染者,精準有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我州自2022年5月2日起至29日,在全州范圍內,每7日完成一輪全員核酸檢測,對未做核酸檢測人員的“吉祥碼”賦“黃碼”。
開展分時段全員核酸檢測,主要是運用通信大數據、“吉祥碼”系統和核酸檢測快速登記系統數據進行篩查,比對未做核酸檢測人員信息,核查實際在延應檢未檢人員,并通過省“吉事辦”平臺對此類人員的“吉祥碼”賦“黃碼”。一旦被賦“黃碼”,將依法依規限制其出行,限制其進入公共場所,日常生產生活將受到較大影響。為此,請廣大市民按照屬地縣市發布的通告,積極配合參加全員核酸檢測。
全員核酸檢測是第一時間發現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也是堅持“動態清零”的必要措施。要做到應檢盡檢,實現核酸檢測全覆蓋,牢牢守住我州來之不易的成果,共同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目前,全州7個縣市共設置核酸采樣點724個,其中,延吉市88個、琿春市37個、圖們市37個、敦化市18個、龍井市96個、汪清縣225個、安圖縣223個。因未做核酸檢測被賦“黃碼”人員,須主動到各縣(市)指定檢測地點開展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呈陰性后,“吉祥碼”轉為“綠碼”。對未轉為“綠碼”的,應及時聯系當地疫情防控辦,舉證誤判情況。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請廣大群眾關注居住地、單位的相關通知,做好個人防護,按時有序參加全員核酸檢測。

下一步,我州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此,我們將根據病毒變異和傳播的新特點,堅持抓早抓小,提高監測預警能力,開展未做核酸檢測人員賦黃碼工作,及早發現、快速處置,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為有力推動全民積極有序參與核酸檢測,從源頭上盡早發現傳染源,篩查新冠病毒感染者,精準有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續鞏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彈,我州自2022年5月2日起至29日,在全州范圍內,每7日完成一輪全員核酸檢測,對未做核酸檢測人員的“吉祥碼”賦“黃碼”。
開展分時段全員核酸檢測,主要是運用通信大數據、“吉祥碼”系統和核酸檢測快速登記系統數據進行篩查,比對未做核酸檢測人員信息,核查實際在延應檢未檢人員,并通過省“吉事辦”平臺對此類人員的“吉祥碼”賦“黃碼”。一旦被賦“黃碼”,將依法依規限制其出行,限制其進入公共場所,日常生產生活將受到較大影響。為此,請廣大市民按照屬地縣市發布的通告,積極配合參加全員核酸檢測。
全員核酸檢測是第一時間發現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也是堅持“動態清零”的必要措施。要做到應檢盡檢,實現核酸檢測全覆蓋,牢牢守住我州來之不易的成果,共同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目前,全州7個縣市共設置核酸采樣點724個,其中,延吉市88個、琿春市37個、圖們市37個、敦化市18個、龍井市96個、汪清縣225個、安圖縣223個。因未做核酸檢測被賦“黃碼”人員,須主動到各縣(市)指定檢測地點開展核酸檢測,檢測結果呈陰性后,“吉祥碼”轉為“綠碼”。對未轉為“綠碼”的,應及時聯系當地疫情防控辦,舉證誤判情況。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請廣大群眾關注居住地、單位的相關通知,做好個人防護,按時有序參加全員核酸檢測。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