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高標準農田 治理排洪溝 保農民安全助鄉村振興
治理排洪溝保村民安全、建設高標準農田助鄉村富強。2021年,延吉打響農村“保衛戰”,針對農田基礎設施條件不足、鄉村堤岸防洪系數低等實際問題,扎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排洪溝治理項目,保衛農村安全,助力鄉村振興。
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助農提前收割
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初,延吉市朝陽川鎮德新村的家家戶戶都忙得不可開交,大家都忙著收割糧食。今年,村民們都松了一口氣,比往年悠閑得多,大家都說,這都得益于農業農村局啟動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沒有高標準農田建設之前,我們通往田間的只有土路,彎多坡陡、崎嶇狹窄,經常出現翻車事故,也導致我們收糧時間長、人工費用支出大。現在,通往農田的土路都建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面,我們收糧的速度比往年快了十來天。”村民白石晶高興地告訴記者,早點完成收糧,省錢又安心,遇到好行情,賣糧的價錢也高,對大家幫助很大。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單單是修路這么簡單,我們還建設了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的岸坡防護、農橋和涵洞,可以加快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據農業農村局生產指導科科員崔鍵介紹,為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2020年,延吉市啟動了朝陽川鎮德新村和三峰村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項目總投資1955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田間道路12009米、岸坡防護2280米、農橋7座、涵洞7座、土壤改良450畝等。
2021年5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式施工。截至目前,田間道路、岸坡防護、農橋、涵洞等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總體工程95%。明年開春村民播種前,最后5%的土壤改良和耕地質量檢測將啟動。屆時,朝陽川農民的種地環境還將有新的提升和質的改變。
鋪就河道保護屏障 保障岸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
近日,記者在延吉市依蘭鎮興農村4組看到,興農溝河道底部已經完成巖石保護屏障鋪設,配合兩側加高加固的堤岸,雨季來臨時,居住在興農溝河床岸邊的村民們再也不必擔心農田和房屋被淹了。

興農溝河道底部已完成巖石保護屏障鋪設 王曉彤 攝
依蘭鎮項目辦主任齊俊杰介紹,興農溝河道兩岸緊鄰耕地,地勢低矮、平坦,河道天然較陡,是典型的陡峻形山區河道。加上岸坡大部分沒有防護措施,局部有漿砌石擋墻,擋墻還存在塌方、基礎淘刷外漏、河床下切嚴重等問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為完善堤岸建設,提高農田抗沖擊能力,保障岸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021年,依蘭鎮積極爭取省級專項資金344 萬元,建設依蘭鎮興農村 4 組排洪溝治理項目。該項目新建堤岸 1050米,左右兩岸各 525 米,拆建農橋一座。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 80%,預計全部竣工日期為 12月上旬。
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 助農提前收割
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初,延吉市朝陽川鎮德新村的家家戶戶都忙得不可開交,大家都忙著收割糧食。今年,村民們都松了一口氣,比往年悠閑得多,大家都說,這都得益于農業農村局啟動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沒有高標準農田建設之前,我們通往田間的只有土路,彎多坡陡、崎嶇狹窄,經常出現翻車事故,也導致我們收糧時間長、人工費用支出大。現在,通往農田的土路都建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面,我們收糧的速度比往年快了十來天。”村民白石晶高興地告訴記者,早點完成收糧,省錢又安心,遇到好行情,賣糧的價錢也高,對大家幫助很大。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單單是修路這么簡單,我們還建設了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的岸坡防護、農橋和涵洞,可以加快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據農業農村局生產指導科科員崔鍵介紹,為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2020年,延吉市啟動了朝陽川鎮德新村和三峰村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項目總投資1955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田間道路12009米、岸坡防護2280米、農橋7座、涵洞7座、土壤改良450畝等。
2021年5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正式施工。截至目前,田間道路、岸坡防護、農橋、涵洞等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總體工程95%。明年開春村民播種前,最后5%的土壤改良和耕地質量檢測將啟動。屆時,朝陽川農民的種地環境還將有新的提升和質的改變。
鋪就河道保護屏障 保障岸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
近日,記者在延吉市依蘭鎮興農村4組看到,興農溝河道底部已經完成巖石保護屏障鋪設,配合兩側加高加固的堤岸,雨季來臨時,居住在興農溝河床岸邊的村民們再也不必擔心農田和房屋被淹了。

興農溝河道底部已完成巖石保護屏障鋪設 王曉彤 攝
為完善堤岸建設,提高農田抗沖擊能力,保障岸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021年,依蘭鎮積極爭取省級專項資金344 萬元,建設依蘭鎮興農村 4 組排洪溝治理項目。該項目新建堤岸 1050米,左右兩岸各 525 米,拆建農橋一座。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 80%,預計全部竣工日期為 12月上旬。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