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人大視察全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
延吉新聞網5月11日訊(記者 付楊)5月11日上午,延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松男帶領教科文衛工委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對延吉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情況進行視察。

視察組在延吉市梨花小學視察 付楊 攝

大家在梨花小學愛眼小屋體驗護眼課 付楊 攝

視察組在延吉市進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視察 付楊 攝

延吉市婦幼保健所 付楊 攝

視察組在延吉市婦幼保健所視察 付楊 攝
視察組先后來到延吉市梨花小學、延吉市進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延吉市婦幼保健所實地視察,全面了解和掌握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基本情況,詳細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召開座談會。

座談會 付楊 攝

人大代表發言 付楊 攝
座談會上,市衛健局和市教育局分別作了關于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情況的匯報。人大代表針對目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提出改進措施和高質量建議。
延吉市衛健局按照省州上級部門相關部署,成立延吉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對轄區0-6歲兒童建立視力健康檔案,2020年,全市0-6歲兒童視力檢查覆蓋率和建檔率為91.26%,完成了相關目標任務;開展國家級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項目,組織開展專家進校園和教學生活環境改善行動,積極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
延吉市教育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延吉市教育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確立梨花小學、新興小學和北興小學3所省級青少年視力健康教育基地,推進“1+6”視力健康基地和指導站模式建設,創建集健康教育、監測預警、綜合干預、動態管理于一體的青少年視力健康管理體系。同時,通過加強學校衛生和健康教育,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加強與衛健部門和眼科醫療機構的溝通協作,實施家校聯動等措施,使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做工做細做實。

羅松男講話 付楊 攝
羅松男表示,當前延吉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專業技術人員及設備設施配備不足、學校缺乏相關工作專業指導、家長缺乏對早期視力保護意識等問題。就進一步做好全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羅松男指出,要加強近視防控隊伍建設,提供優質的保健服務;加大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經費投入,優化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的醫療資源配置,改善學校的教學設施和條件;建立健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機制,形成學校、家庭、醫療衛生機構、社會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愛眼護眼的緊迫感,形成家長、學生防控近視合力。

視察組在延吉市梨花小學視察 付楊 攝

大家在梨花小學愛眼小屋體驗護眼課 付楊 攝

視察組在延吉市進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視察 付楊 攝

延吉市婦幼保健所 付楊 攝

視察組在延吉市婦幼保健所視察 付楊 攝
視察組先后來到延吉市梨花小學、延吉市進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延吉市婦幼保健所實地視察,全面了解和掌握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基本情況,詳細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召開座談會。

座談會 付楊 攝

人大代表發言 付楊 攝
座談會上,市衛健局和市教育局分別作了關于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情況的匯報。人大代表針對目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提出改進措施和高質量建議。
延吉市衛健局按照省州上級部門相關部署,成立延吉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對轄區0-6歲兒童建立視力健康檔案,2020年,全市0-6歲兒童視力檢查覆蓋率和建檔率為91.26%,完成了相關目標任務;開展國家級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項目,組織開展專家進校園和教學生活環境改善行動,積極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
延吉市教育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延吉市教育局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確立梨花小學、新興小學和北興小學3所省級青少年視力健康教育基地,推進“1+6”視力健康基地和指導站模式建設,創建集健康教育、監測預警、綜合干預、動態管理于一體的青少年視力健康管理體系。同時,通過加強學校衛生和健康教育,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加強與衛健部門和眼科醫療機構的溝通協作,實施家校聯動等措施,使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做工做細做實。

羅松男講話 付楊 攝
羅松男表示,當前延吉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專業技術人員及設備設施配備不足、學校缺乏相關工作專業指導、家長缺乏對早期視力保護意識等問題。就進一步做好全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羅松男指出,要加強近視防控隊伍建設,提供優質的保健服務;加大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經費投入,優化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的醫療資源配置,改善學校的教學設施和條件;建立健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機制,形成學校、家庭、醫療衛生機構、社會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圍;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愛眼護眼的緊迫感,形成家長、學生防控近視合力。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