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雷鋒精神 延吉志愿服務活動月啟動
延吉新聞網3月5日訊(記者 楊婷婷)3月5日,延吉市暨北山街道“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月”線上啟動儀式在北山街道舉行。

延吉市暨北山街道“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月”線上啟動儀式 楊婷婷 攝

趙思特主持啟動儀式 楊婷婷 攝

王晶為雷鋒班志愿服務8支分隊授旗 楊婷婷 攝

8支雷鋒班志愿服務分隊 楊婷婷 攝
為防控疫情,避免人員聚集,此次啟動儀式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北山街道雷鋒班志愿服務協會及全市各志愿服務組織成員通過釘釘視頻在線觀看,并在主會場啟動儀式后,分別舉行分會場的啟動儀式。
主會場啟動儀式由市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宣教中心主任趙思特主持,北山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晶分別為雷鋒班志愿服務支隊的8支分隊授旗,北山街道雷鋒班“碧水藍天”志愿服務分隊隊長葉春樂代表新成立的各志愿服務分隊作表態發言,團市委書記崔秀虎向全市志愿者發出學雷鋒倡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金海成宣布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后,在丹山社區分會場,年輕的雷鋒班志愿者一起看望雷鋒奶奶王曉萍和老年雷鋒班的成員,陪老人聊天,聽老人講雷鋒故事,創城中的雷鋒精神。

崔秀虎向全市志愿者發出學雷鋒倡議 楊婷婷 攝

金海成宣布活動啟動 楊婷婷 攝

青年雷鋒班志愿者聽老人講雷鋒故事 楊婷婷 攝
據了解,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月期間,北山街道雷鋒班還將組織“弘揚雷鋒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文藝匯演線上比賽、“追憶崢嶸歲月 書寫紅色故事”“參觀網上雷鋒展館 弘揚志愿服務精神”“踐行入黨初心續寫雷鋒日記”“創城常態化 文明再提升”等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營造志愿服務的濃厚氛圍,打造幸福和諧的街區環境。
2007年以來,北山街道雷鋒班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和服務理念,廣泛開展以敬老、愛幼、扶弱、助殘、環保、公益等為內容的四季志愿服務活動,著力幫扶特殊群體、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熱心環保和公益事業。多年來,雷鋒班志愿者累計做好人好事4.2萬件,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達420余萬元,涌現出王曉萍、金鳳淑、李成福、姜學琴等“吉林好人”,韓武吉、陸東春、王淑清等道德模范,激勵更多人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魅力街區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為進一步增強北山街道雷鋒班志愿服務支隊整體性、系統性和實效性,推動志愿服務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積極探索整體推進、協同發力的志愿服務新模式,將原有的109支志愿服務隊伍根據服務內容和隊伍結構特點進行科學整合,組建成“紅色北山”理論宣講、老年雷鋒班、“碧水藍天”、“北山陽光”心理健康、“五色”退役軍人、“愛暖北山”、青少年及巾幗等8支雷鋒班志愿服務分隊,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激發志愿服務新活力。

延吉市暨北山街道“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月”線上啟動儀式 楊婷婷 攝

趙思特主持啟動儀式 楊婷婷 攝

王晶為雷鋒班志愿服務8支分隊授旗 楊婷婷 攝

8支雷鋒班志愿服務分隊 楊婷婷 攝
主會場啟動儀式由市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宣教中心主任趙思特主持,北山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晶分別為雷鋒班志愿服務支隊的8支分隊授旗,北山街道雷鋒班“碧水藍天”志愿服務分隊隊長葉春樂代表新成立的各志愿服務分隊作表態發言,團市委書記崔秀虎向全市志愿者發出學雷鋒倡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金海成宣布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后,在丹山社區分會場,年輕的雷鋒班志愿者一起看望雷鋒奶奶王曉萍和老年雷鋒班的成員,陪老人聊天,聽老人講雷鋒故事,創城中的雷鋒精神。

崔秀虎向全市志愿者發出學雷鋒倡議 楊婷婷 攝

金海成宣布活動啟動 楊婷婷 攝

青年雷鋒班志愿者聽老人講雷鋒故事 楊婷婷 攝
2007年以來,北山街道雷鋒班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和服務理念,廣泛開展以敬老、愛幼、扶弱、助殘、環保、公益等為內容的四季志愿服務活動,著力幫扶特殊群體、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熱心環保和公益事業。多年來,雷鋒班志愿者累計做好人好事4.2萬件,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達420余萬元,涌現出王曉萍、金鳳淑、李成福、姜學琴等“吉林好人”,韓武吉、陸東春、王淑清等道德模范,激勵更多人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魅力街區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為進一步增強北山街道雷鋒班志愿服務支隊整體性、系統性和實效性,推動志愿服務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積極探索整體推進、協同發力的志愿服務新模式,將原有的109支志愿服務隊伍根據服務內容和隊伍結構特點進行科學整合,組建成“紅色北山”理論宣講、老年雷鋒班、“碧水藍天”、“北山陽光”心理健康、“五色”退役軍人、“愛暖北山”、青少年及巾幗等8支雷鋒班志愿服務分隊,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激發志愿服務新活力。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