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移風易俗 助力疫情防控” 延吉在行動
延吉新聞網2月22日訊(記者 王曉彤)自今年2月初以來,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組織全市54個村級文明實踐站及70個社區文明實踐站,廣泛開展“推動移風易俗 助力疫情防控”文明實踐活動,用實際行動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尚,筑牢疫情“防火墻”。

柳新村村民合唱《村規民約之歌》 王曉彤 攝

柳新村村規民約加入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內容 王曉彤 攝
2月19日,在朝陽川鎮柳新村,村民們正激情滿滿地合唱《村規民約之歌》。村黨支部書記姜麗萍告訴記者,柳新村結合本村實際對村規民約進行補充修改,加入了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相關內容,歌詞清新簡約、朗朗上口,深受村民歡迎。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的這項活動在我們村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春節期間,村里有兩家白事簡辦,焚燒紙錢和家庭聚會的現象也有所減少。”姜麗萍說,接下來,柳新村會繼續開展這項活動,真正為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盡一份力量。”

丹英社區開展簽名承諾活動 王曉彤 攝

丹英社區“三句半”活動 王曉彤 攝
當天,北山街道丹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也組織駐延部隊、非公企業、學生等志愿者代表開展“推動移風易俗 助力疫情防控”簽名承諾活動,大家紛紛在簽名墻簽名并承諾自覺做疫情防控、移風易俗的宣傳者、踐行者,引領社會文明新風。
“之前我們轄區婚喪嫁娶這幾個大項中,很多人原計劃要大辦,通過我們宣傳一切都是從簡后,都打消了大辦宴席的想法,真是讓我感受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的這項活動是深入人心的,而且落實到了每家每戶中。”北山街道丹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王淑清說。
柳新村和丹英社區只是延吉市開展“推動移風易俗 助力疫情防控”文明實踐活動的縮影。自2月初以來,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重點圍繞“寫好一封信、算好一筆帳、講好一組故事、樹好一批典型、做好一次承諾、出臺一項制度”六個一活動形式,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此項活動。
截至目前,全市291個文明實踐站運用簽名冊、簽名墻、微信接龍等方式開展“推動移風易俗 助力疫情防控”簽名承諾活動300余次,制作張貼5000余張展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主題漫畫公益海報。組織群眾編排反映移風易俗的快板兒、二人轉、三句半、微視頻等文藝節目350余個,并運用電視廣播、微信微博等形式廣泛傳播,受眾達2.8萬人次。在全市選樹表揚事跡突出,有說服力、影響力的先進典型家庭5家和個人15人,使群眾學有榜樣、做有標桿,引領移風易俗不斷深入。
接下來,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繼續倡導科學文明新理念,弘揚勤勞節儉好傳統,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全面助力疫情防控,為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發揮文明實踐積極作用。
【責編 李軍廣】

柳新村村民合唱《村規民約之歌》 王曉彤 攝

柳新村村規民約加入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內容 王曉彤 攝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的這項活動在我們村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春節期間,村里有兩家白事簡辦,焚燒紙錢和家庭聚會的現象也有所減少。”姜麗萍說,接下來,柳新村會繼續開展這項活動,真正為推動移風易俗,助力疫情防控盡一份力量。”

丹英社區開展簽名承諾活動 王曉彤 攝

丹英社區“三句半”活動 王曉彤 攝
“之前我們轄區婚喪嫁娶這幾個大項中,很多人原計劃要大辦,通過我們宣傳一切都是從簡后,都打消了大辦宴席的想法,真是讓我感受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的這項活動是深入人心的,而且落實到了每家每戶中。”北山街道丹英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王淑清說。
柳新村和丹英社區只是延吉市開展“推動移風易俗 助力疫情防控”文明實踐活動的縮影。自2月初以來,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重點圍繞“寫好一封信、算好一筆帳、講好一組故事、樹好一批典型、做好一次承諾、出臺一項制度”六個一活動形式,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此項活動。
截至目前,全市291個文明實踐站運用簽名冊、簽名墻、微信接龍等方式開展“推動移風易俗 助力疫情防控”簽名承諾活動300余次,制作張貼5000余張展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主題漫畫公益海報。組織群眾編排反映移風易俗的快板兒、二人轉、三句半、微視頻等文藝節目350余個,并運用電視廣播、微信微博等形式廣泛傳播,受眾達2.8萬人次。在全市選樹表揚事跡突出,有說服力、影響力的先進典型家庭5家和個人15人,使群眾學有榜樣、做有標桿,引領移風易俗不斷深入。
接下來,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繼續倡導科學文明新理念,弘揚勤勞節儉好傳統,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全面助力疫情防控,為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發揮文明實踐積極作用。
【責編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