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幸福延邊”2020網絡媒體延邊行活動圓滿結束
延吉新聞網12月24日訊(記者 李軍廣)12月24日,“全面小康 幸福延邊”2020網絡媒體延邊行活動圓滿結束。
用腳丈量、用筆記錄、用心書寫。3天時間里,來自中央級媒體、省級媒體及全州媒體記者編輯30余人不懼山路崎嶇、不畏寒風凜冽,走田間、訪農戶、進山溝、問民生,先后深入走進琿春市、圖們市、汪清縣、和龍市,著重采訪旅游扶貧、產業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鄉村振興等領域。通過接地氣的采訪,推出了一大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報道,譜寫了新時代延邊高質量發展篇章。

在琿春市密江鄉下洼子村采訪 李軍廣 攝

在汪清縣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采訪 李軍廣 攝
正值冬季,但位于琿春河大馬哈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密江鄉下洼子村依舊一片繁忙蔥蘢。村里發展高端冷水魚養殖項目,為村民增收打通了新渠道。2019年,基地產生利潤給貧困戶分紅2000元。在汪清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內,一串串菌袋吊掛著,每個上面長滿了木耳,白的、黑的、深棕色的,極為喜人。近幾年,汪清縣著力打造黑木耳產業鏈,走生態綠色智慧發展模式,帶動9000多戶、約1.6萬人實現脫貧。

在和龍市光東村貧困戶高炳日家采訪 李軍廣 攝
旅游扶貧已經成為多地脫貧攻堅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琿春市五一村依托地理位置優勢,興辦農家樂,打造民族特色餐飲旅游,輻射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村民增產增收。和龍市光東村發展民宿,建設“共享庭院”,實現從旅游“中轉站”到“目的地”的轉變,預計到2021年,村旅游收入可達4000余萬元。

在圖們市水南村采訪
在圖們市水南村,整體脫貧后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挖掘當地朝鮮族文化和風情民俗,發展鄉村旅游,打造旅游目的地。“美麗鄉村”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落地水南村,村里美麗鄉村建設大幕開啟。
琿春市與寧波奉化區兩城市立足各地特色,利用一站式漁業綜合服務平臺——“海上鮮”,實施“智慧漁業”協作,填補了寧波企業服務延邊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支持的“空白”。和龍市在八家子鎮南溝村桑黃基地開啟“互聯網+桑黃”模式,推進鄉村數字化建設,打造全國電商興農扶貧樣板縣。
行程千里,不忘初心。本次網絡媒體延邊行活動中,記者編輯們用真心用實情著力宣傳延邊大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和幸福生活,講好延邊鄉村振興故事,用正能量精品強信心、暖人心、筑同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用腳丈量、用筆記錄、用心書寫。3天時間里,來自中央級媒體、省級媒體及全州媒體記者編輯30余人不懼山路崎嶇、不畏寒風凜冽,走田間、訪農戶、進山溝、問民生,先后深入走進琿春市、圖們市、汪清縣、和龍市,著重采訪旅游扶貧、產業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鄉村振興等領域。通過接地氣的采訪,推出了一大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報道,譜寫了新時代延邊高質量發展篇章。

在琿春市密江鄉下洼子村采訪 李軍廣 攝

在汪清縣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采訪 李軍廣 攝
正值冬季,但位于琿春河大馬哈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密江鄉下洼子村依舊一片繁忙蔥蘢。村里發展高端冷水魚養殖項目,為村民增收打通了新渠道。2019年,基地產生利潤給貧困戶分紅2000元。在汪清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內,一串串菌袋吊掛著,每個上面長滿了木耳,白的、黑的、深棕色的,極為喜人。近幾年,汪清縣著力打造黑木耳產業鏈,走生態綠色智慧發展模式,帶動9000多戶、約1.6萬人實現脫貧。

在和龍市光東村貧困戶高炳日家采訪 李軍廣 攝
旅游扶貧已經成為多地脫貧攻堅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琿春市五一村依托地理位置優勢,興辦農家樂,打造民族特色餐飲旅游,輻射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村民增產增收。和龍市光東村發展民宿,建設“共享庭院”,實現從旅游“中轉站”到“目的地”的轉變,預計到2021年,村旅游收入可達4000余萬元。

在圖們市水南村采訪
在圖們市水南村,整體脫貧后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挖掘當地朝鮮族文化和風情民俗,發展鄉村旅游,打造旅游目的地。“美麗鄉村”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落地水南村,村里美麗鄉村建設大幕開啟。
琿春市與寧波奉化區兩城市立足各地特色,利用一站式漁業綜合服務平臺——“海上鮮”,實施“智慧漁業”協作,填補了寧波企業服務延邊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支持的“空白”。和龍市在八家子鎮南溝村桑黃基地開啟“互聯網+桑黃”模式,推進鄉村數字化建設,打造全國電商興農扶貧樣板縣。
行程千里,不忘初心。本次網絡媒體延邊行活動中,記者編輯們用真心用實情著力宣傳延邊大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和幸福生活,講好延邊鄉村振興故事,用正能量精品強信心、暖人心、筑同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