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18個隔離點掛牌成立流動文明實踐站
延吉新聞網3月21日訊(記者 楊婷婷)3月20日,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志愿者前往隔離點流動文明實踐站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自此,延吉市18個集中隔離場所臨時黨支部均掛牌成立流動文明實踐站。
為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文明實踐實效性,延吉市委宣傳部在全市集中隔離場所臨時黨支部成立流動文明實踐站,整合各方資源,指揮調度全市各志愿服務隊到各流動文明實踐站,為隔離群眾和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志愿服務。目前,所有流動文明實踐站已懸掛統一門牌并設志愿服務崗。

金海成代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各站發放《文化延吉》、傾聽延吉愛心卡 楊婷婷 攝

《文化延吉》《延邊文學》、傾聽延吉愛心卡和溫馨卡 楊婷婷 攝
當天,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金海成代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各站發放了“科普防疫宣傳展板”、《文化延吉》《延邊文學》、傾聽延吉愛心卡以及溫馨卡,“七水滴”愛心協會為各站一線工作人員送去了愛心火鍋和6套防護服,朝陽川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為流動文明實踐站捐贈了4箱酒精、20套防護服和200個一次性醫務口罩。“七水滴”愛心協會會長史凱成表示,希望在伙食和服務上能夠為一線工作人員提供暖心服務,讓他們更好地為防疫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七水滴愛心協會為各站一線工作人員送去愛心火鍋和防護服 楊婷婷 攝

七水滴愛心協會為各站一線工作人員送去愛心火鍋和防護服 楊婷婷 攝

愛心火鍋 楊婷婷 攝

朝陽川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為流動文明實踐站捐贈酒精、防護服和口罩 楊婷婷 攝

捐贈防疫物資 楊婷婷 攝
據了解,流動文明實踐站成立后,將創新設立“四有”工作模式,設立“有管理的”流動文明實踐站,明確組織機構,由臨時黨支部書記擔任文明實踐站站長,臨時黨支部成員為文明實踐站成員,并由文明實踐中心、轄區內文明實踐所指導調度疫情防控文明實踐工作;設立“有人員的”流動文明實踐站,在站內設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崗,文明實踐志愿者統一穿藍馬甲輪流上崗,為隔離群眾及一線工作者提供志愿服務;設立“有項目的”流動文明實踐站,在站內設有科普防疫宣傳展板,由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志愿服務隊推送權威防疫知識,形成流動文明實踐站抗擊疫情的應急科普宣傳濃厚氛圍;設立“有標識的”流動文明實踐站,統一懸掛“流動文明實踐站”牌匾、設立“志愿服務崗”標識以及“科普防疫宣傳”展板。

集中隔離場所臨時黨支部掛牌成立流動文明實踐站 楊婷婷 攝

志愿服務崗 楊婷婷 攝
同時,流動文明實踐站還將通過開展防控疫情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搭建黨委政府與隔離群眾的“連心橋”,做到隔離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當好文明實踐“四個員”。
注重輿論引導,當好文明實踐“宣傳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有聲圖書館、“傾聽延吉”專屬電臺,通過掃碼即聽的方式,讓隔離群眾第一時間了解各級黨委、政府對疫情防控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給予群眾人文關懷;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網絡渠道,大力宣傳疫情可防可控,做好隔離群眾的宣傳引導、解疑釋惑、穩定人心,不信謠、不傳謠,及時制止和糾正不明不實言論,保持定力,維護穩定,為隔離群眾及奮戰在一線的工作者加油鼓勁。
普及科普常識,當好文明實踐“信息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與科普平臺,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地為隔離群眾推送權威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宣傳解讀疫情防控措施,幫助群眾正確認識疫情態勢、掌握防控辦法,提高人民群眾科學防護的意識和能力,堅定人民群眾戰勝疫病的信心,極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做好隔離保障,當好文明實踐“服務員”。按照隔離群眾“點單”,流動文明實踐站“派單”,志愿服務崗“接單”,文明實踐中心“結單”,隔離群眾“評單”的文明實踐工作流程,為隔離群眾開展精準化志愿服務,確保集中隔離有“代辦”、病毒隔離關愛“不斷”。
做好心理疏導,當好文明實踐“教導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文化服務平臺,在各流動文明實踐站積極架構文明實踐“心理輔助”體系,組織張靜等30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志愿者線上為隔離群眾提供心理疏導志愿服務;發放《文化延吉》等書籍,不斷豐富隔離群眾日常生活,讓他們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度過觀察期,確保隔離群眾身心健康發展。
接下來,流動文明實踐站將相繼開展防疫物資捐贈、環境衛生消殺、科普防疫宣傳、線上心理疏導、慰問一線工作人員等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
為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戰斗堡壘作用,增強文明實踐實效性,延吉市委宣傳部在全市集中隔離場所臨時黨支部成立流動文明實踐站,整合各方資源,指揮調度全市各志愿服務隊到各流動文明實踐站,為隔離群眾和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志愿服務。目前,所有流動文明實踐站已懸掛統一門牌并設志愿服務崗。

金海成代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各站發放《文化延吉》、傾聽延吉愛心卡 楊婷婷 攝

《文化延吉》《延邊文學》、傾聽延吉愛心卡和溫馨卡 楊婷婷 攝
當天,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金海成代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各站發放了“科普防疫宣傳展板”、《文化延吉》《延邊文學》、傾聽延吉愛心卡以及溫馨卡,“七水滴”愛心協會為各站一線工作人員送去了愛心火鍋和6套防護服,朝陽川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為流動文明實踐站捐贈了4箱酒精、20套防護服和200個一次性醫務口罩。“七水滴”愛心協會會長史凱成表示,希望在伙食和服務上能夠為一線工作人員提供暖心服務,讓他們更好地為防疫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七水滴愛心協會為各站一線工作人員送去愛心火鍋和防護服 楊婷婷 攝

七水滴愛心協會為各站一線工作人員送去愛心火鍋和防護服 楊婷婷 攝

愛心火鍋 楊婷婷 攝

朝陽川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為流動文明實踐站捐贈酒精、防護服和口罩 楊婷婷 攝

捐贈防疫物資 楊婷婷 攝
據了解,流動文明實踐站成立后,將創新設立“四有”工作模式,設立“有管理的”流動文明實踐站,明確組織機構,由臨時黨支部書記擔任文明實踐站站長,臨時黨支部成員為文明實踐站成員,并由文明實踐中心、轄區內文明實踐所指導調度疫情防控文明實踐工作;設立“有人員的”流動文明實踐站,在站內設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崗,文明實踐志愿者統一穿藍馬甲輪流上崗,為隔離群眾及一線工作者提供志愿服務;設立“有項目的”流動文明實踐站,在站內設有科普防疫宣傳展板,由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志愿服務隊推送權威防疫知識,形成流動文明實踐站抗擊疫情的應急科普宣傳濃厚氛圍;設立“有標識的”流動文明實踐站,統一懸掛“流動文明實踐站”牌匾、設立“志愿服務崗”標識以及“科普防疫宣傳”展板。

集中隔離場所臨時黨支部掛牌成立流動文明實踐站 楊婷婷 攝

志愿服務崗 楊婷婷 攝
同時,流動文明實踐站還將通過開展防控疫情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搭建黨委政府與隔離群眾的“連心橋”,做到隔離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當好文明實踐“四個員”。
注重輿論引導,當好文明實踐“宣傳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有聲圖書館、“傾聽延吉”專屬電臺,通過掃碼即聽的方式,讓隔離群眾第一時間了解各級黨委、政府對疫情防控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給予群眾人文關懷;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網絡渠道,大力宣傳疫情可防可控,做好隔離群眾的宣傳引導、解疑釋惑、穩定人心,不信謠、不傳謠,及時制止和糾正不明不實言論,保持定力,維護穩定,為隔離群眾及奮戰在一線的工作者加油鼓勁。
普及科普常識,當好文明實踐“信息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與科普平臺,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地為隔離群眾推送權威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宣傳解讀疫情防控措施,幫助群眾正確認識疫情態勢、掌握防控辦法,提高人民群眾科學防護的意識和能力,堅定人民群眾戰勝疫病的信心,極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做好隔離保障,當好文明實踐“服務員”。按照隔離群眾“點單”,流動文明實踐站“派單”,志愿服務崗“接單”,文明實踐中心“結單”,隔離群眾“評單”的文明實踐工作流程,為隔離群眾開展精準化志愿服務,確保集中隔離有“代辦”、病毒隔離關愛“不斷”。
做好心理疏導,當好文明實踐“教導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文化服務平臺,在各流動文明實踐站積極架構文明實踐“心理輔助”體系,組織張靜等30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志愿者線上為隔離群眾提供心理疏導志愿服務;發放《文化延吉》等書籍,不斷豐富隔離群眾日常生活,讓他們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度過觀察期,確保隔離群眾身心健康發展。
接下來,流動文明實踐站將相繼開展防疫物資捐贈、環境衛生消殺、科普防疫宣傳、線上心理疏導、慰問一線工作人員等方面的志愿服務活動。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