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楊:以筆抗疫 書寫媒體擔當
2020-03-20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疫情發生以來,她第一時間返崗,以筆桿做槍桿,用“忠誠、實干”詮釋媒體人的責任擔當,用鏡頭和文字記錄展示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堅守一線,防控疫情的足跡,凝聚起全社會抗擊疫情的磅礴精神力量。
提前返崗 時刻準備著

付楊在防控一線采訪

付楊用相機記錄戰“疫”瞬間
付楊是延吉市互聯網信息中心新聞中心的一名記者,從業五年來,她不斷鉆研業務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從“門外漢”變成了采訪干將。從疫情發生的那一刻開始,付楊就進入“戰備”狀態。每天手機隨身攜帶,時刻關注工作群,及時接收采訪任務,第一時間趕赴采訪現場。大年初三,下午4點半,付楊接到采訪通知,半小時后在市政府召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正在吃晚飯的她,立刻放下筷子,穿上外衣,戴上口罩,直奔采訪現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一位同事因身體不適居家休息,付楊立刻頂上,承擔起了同事的采訪任務,確保疫情期間采訪不落空,工作不落后。
深入一線 奏響最強音

付楊采訪職能部門負責人
疫情就是命令,媒體必須擔當。現場是新聞之源,也是記者的根,付楊跟隨領導深入一線調研檢查,帶著相機奔赴高速檢測卡點直擊“交通關口”,走進農村、社區挖掘基層工作者的抗疫故事,用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文字記錄著各個戰線上的最美“逆行”瞬間。每次外出采訪,她都凍得臉頰通紅,手腳冰涼。回到家后,還沒等身子暖和過來,她就來到電腦前開始寫稿。疫情當前,所有人都在跟時間賽跑,她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由于經常坐在電腦前工作,付楊有著這個職業常見的頸椎病和腰間盤突出。疫情發生以來,采訪寫稿幾乎占據了她睡眠以外的所有時間,工作量的增加,也讓她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最難受的時候,實在坐不住,她就蜷在床上用手機寫稿。雖然累,但是身為一名記者,她感受到了媒體人傳播社會溫暖和正能量的驕傲。
權威發聲 凝聚正能量

付楊采編刊發的新聞稿件

付楊采編刊發的新聞稿件
疫情發生后,付楊加強與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衛健、疾控、商務、市場局、街道社區等部門聯系,對戰線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進行多角度報道,充分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及時有效發布最新、最快、最準確的疫情防控信息,傳遞延吉眾志成城防控疫情好聲音。她先后采編刊發《全民參與 群防群控 延吉誓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民心共同戰“疫”——延吉市發出最強聲音》《延吉市確診患者病情穩定 密接人員均已隨訪隔離》稿件40余篇,把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決策和各部門的有力措施傳播到千家萬戶。
付楊說:“與直面病毒的醫務人員相比,我所到的一線,其實是醫務人員的后方,我所冒的風險,還不如醫務人員的萬分之一,所以我做的這些沒有什么,都是我的職責所在,不過大家對我的關心和叮囑,給了我極大的信心和力量。”
病毒不滅、疫情不去、決不收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付楊不僅僅是一名記者,更是一名戰士,沖在最前面,發出最強音,記著使命,記著擔當,在戰“疫”現場,傳遞新聞力量。
提前返崗 時刻準備著

付楊在防控一線采訪

付楊用相機記錄戰“疫”瞬間
深入一線 奏響最強音

付楊采訪職能部門負責人
權威發聲 凝聚正能量

付楊采編刊發的新聞稿件

付楊采編刊發的新聞稿件
付楊說:“與直面病毒的醫務人員相比,我所到的一線,其實是醫務人員的后方,我所冒的風險,還不如醫務人員的萬分之一,所以我做的這些沒有什么,都是我的職責所在,不過大家對我的關心和叮囑,給了我極大的信心和力量。”
病毒不滅、疫情不去、決不收兵。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付楊不僅僅是一名記者,更是一名戰士,沖在最前面,發出最強音,記著使命,記著擔當,在戰“疫”現場,傳遞新聞力量。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