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朝暉到五鳳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延吉新聞網3月19日訊(記者 季芳旭)3月19日上午,延吉市委常務副書記尹朝暉來到包保貧困村小營鎮五鳳村,就脫貧攻堅、各包保部門落實“2345”一線工作法情況進行調研、督導。

座談會 金洪石 攝

尹朝暉講話 金洪石 攝
座談會上,市脫貧辦、市文廣旅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辦、小營鎮政府等包保單位負責同志圍繞近一階段的包保工作推進情況進行了詳細匯報。
據了解,五鳳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29人。近年來,五鳳村與駐延空軍部隊積極開展“三互活動”,大力開發紅色旅游產業,以及研學游等項目,有效促進了村整體發展,帶動了村集體經濟。2018年底,五鳳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9年底,五鳳村人均收入14336元,村集體收入6.8萬元。
尹朝暉充分肯定了各相關部門在包保幫扶、疫情防控等工作上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實效。她表示,過去的一年,各相關部門的包保工作扎實有效,五鳳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得到了有序開展,這是全市共同努力的成果。2020年是開展脫貧攻堅的第五年,同時也是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一年。各相關部門要繼續提升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強化責任擔當,始終保持決戰決勝的攻堅態勢。
就下一步工作,尹朝暉強調,各包保單位要繼續堅持好的做法,學習好的經驗,保持工作的連貫性。要堅持“四不摘”要求,在脫貧辦的指導下,健全完善脫貧防貧長效機制,防止非持續穩定脫貧戶返貧、農村非建檔立卡低收入戶致貧,把防止返貧措施落到實處。要堅持“一紅一綠”特色引領,因地制宜發展紅色旅游和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色優勢產業,繼續拓展紅色研學活動,做好紅色旅游促脫貧大文章,讓貧困戶在產業鏈上實現穩定增收,不斷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
針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尹朝暉要求,村委會要加強外來人員特別是境外輸入的防控工作,加大對村民的宣傳防護力度,對出現發熱等異常癥狀的人員第一時間上報,時刻保持高度嚴防嚴控狀態,切勿放松警惕。

尹朝暉走訪慰問包保貧困戶夏寶山 金洪石 攝

尹朝暉走訪慰問包保貧困戶夏寶山 金洪石 攝

尹朝暉走訪慰問包保貧困戶夏寶山 金洪石 攝
座談會結束后,尹朝暉來到依蘭鎮東興村,走訪慰問了包保貧困戶夏寶山,并為老人送去蔬菜、水果和口罩等生活、防護用品。在夏寶山家中,尹朝暉與老人熱情攀談,詳細了解他近期的生活和健康情況,叮囑老人保重身體,在疫情防控期間減少外出,出門時要戴好口罩等防護措施。同時要求村、鎮相關負責同志多與老人建立聯系,及時幫助老人解決生活難題。

座談會 金洪石 攝

尹朝暉講話 金洪石 攝
座談會上,市脫貧辦、市文廣旅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應急辦、小營鎮政府等包保單位負責同志圍繞近一階段的包保工作推進情況進行了詳細匯報。
據了解,五鳳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29人。近年來,五鳳村與駐延空軍部隊積極開展“三互活動”,大力開發紅色旅游產業,以及研學游等項目,有效促進了村整體發展,帶動了村集體經濟。2018年底,五鳳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9年底,五鳳村人均收入14336元,村集體收入6.8萬元。
尹朝暉充分肯定了各相關部門在包保幫扶、疫情防控等工作上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實效。她表示,過去的一年,各相關部門的包保工作扎實有效,五鳳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得到了有序開展,這是全市共同努力的成果。2020年是開展脫貧攻堅的第五年,同時也是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一年。各相關部門要繼續提升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強化責任擔當,始終保持決戰決勝的攻堅態勢。
就下一步工作,尹朝暉強調,各包保單位要繼續堅持好的做法,學習好的經驗,保持工作的連貫性。要堅持“四不摘”要求,在脫貧辦的指導下,健全完善脫貧防貧長效機制,防止非持續穩定脫貧戶返貧、農村非建檔立卡低收入戶致貧,把防止返貧措施落到實處。要堅持“一紅一綠”特色引領,因地制宜發展紅色旅游和更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色優勢產業,繼續拓展紅色研學活動,做好紅色旅游促脫貧大文章,讓貧困戶在產業鏈上實現穩定增收,不斷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
針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尹朝暉要求,村委會要加強外來人員特別是境外輸入的防控工作,加大對村民的宣傳防護力度,對出現發熱等異常癥狀的人員第一時間上報,時刻保持高度嚴防嚴控狀態,切勿放松警惕。

尹朝暉走訪慰問包保貧困戶夏寶山 金洪石 攝

尹朝暉走訪慰問包保貧困戶夏寶山 金洪石 攝

尹朝暉走訪慰問包保貧困戶夏寶山 金洪石 攝
座談會結束后,尹朝暉來到依蘭鎮東興村,走訪慰問了包保貧困戶夏寶山,并為老人送去蔬菜、水果和口罩等生活、防護用品。在夏寶山家中,尹朝暉與老人熱情攀談,詳細了解他近期的生活和健康情況,叮囑老人保重身體,在疫情防控期間減少外出,出門時要戴好口罩等防護措施。同時要求村、鎮相關負責同志多與老人建立聯系,及時幫助老人解決生活難題。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