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一線】姜蕾:用腳板丈量民情
姜蕾是國家稅務總局延吉市稅務局人事教育股副股長,2018年9月,姜蕾成了延吉市駐村工作隊的一員。從延吉市依蘭鎮平安村到臺巖村,一年多來,姜蕾足跡踏遍村屯的角角落落,和村民生活在一起,幫助改善鄉村人居環境,解決村民生活困難,用真情暖了民心,真正把脫貧工作干在了實處。
勇挑重擔 開啟駐村生活
2018年9月,姜蕾接受組織安排,來到依蘭鎮平安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負責平安村的環境整治工作。

姜蕾到村民家中嘮家常 王曉彤 攝

姜蕾指揮清理雜草
1970年出生的姜蕾已經將近50歲,但他沒有絲毫猶豫,挑起了整治平安村環境的工作重擔。那時,村民們每天都能看到姜蕾穿著不透風的迷彩服,背著將近20斤重的清塵設備,一步一步地清理著路兩旁的灰塵。
有人笑姜蕾傻,明明有工作經費,為什么不雇人清掃?姜蕾卻說,雇人一天就是幾百塊,這一百塊錢能為貧困戶做很多事情,而且我能干,錢要花到刀刃上,一分也不能浪費。看著姜蕾把村子當成自己家一樣認真打掃,村民們都紅著臉,默默地拿起笤帚清理起門前的垃圾塵土。
就這樣,在姜蕾的帶領下,平安村村民也加入到了村環境整治行列中,村里漸漸變得整潔、干凈起來。本以為能回歸工作崗位的姜蕾卻又接到通知:為了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繼續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助力,市里派他到依蘭鎮唯一一個貧困村臺巖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年紀不小、身體不好的姜蕾本想休息一下,但是接到上級組織的安排,他又義無反顧地住進了臺巖村。
全身心投入 臺巖村舊貌換新顏
剛到臺巖村,姜蕾便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雜草叢一米多高,路旁全是隨手亂扔的垃圾,村民院子里雜亂不堪……看著臺巖村臟、亂、差的環境現狀,姜蕾默默在心里想,一定要讓臺巖村改頭換面!

清理村路環境衛生

雜草不見了 種滿了美麗的花朵
姜蕾認為,要想改變臺巖村的環境現狀,首先要改變村民們的思想,從內心調動村民對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于是,姜蕾來到臺巖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群眾,每天到不同村民家中,和他們嘮家常,談環境整治問題,時間長了,姜蕾和村民們也逐漸打成了一片。
趁熱打鐵,姜蕾親身上陣,拔雜草、清河溝,他還帶領其他工作隊人員到一戶村民家中打掃衛生,作為環境整治合格的范例,讓其他村民都動起手來,參與到環境整治工作當中。
期間,姜蕾動員村干部、村民、稅務局及其他包保局干部近600余人次,進行了大大小小10多次的環境整治活動,清掃出來的垃圾有2000多立方米,就連村民們都被清出來的垃圾嚇了一跳。
地上的垃圾少多了,姜蕾的目光又轉向“天上”的垃圾,由于過去管理不嚴格,貼在墻上、電線桿上、路燈桿上的小廣告數不勝數,看到這些在空中“飄著”的垃圾,姜蕾決定給它們“一網打盡”,他又組織清理小廣告50多處。日復一日,臺巖村更加整潔、更加美觀,村民們的環境衛生意識也悄然發生著變化,自覺地維護起村里的衛生了。
真情幫扶 種種舉動暖民心
在開展環境整治問題的同時,姜蕾也十分關心村民的生活。今年,臺巖村玉米大豐收,農戶們有喜有憂,喜的是玉米收成好,憂的是沒有銷售渠道。這時,姜蕾主動攬下這一問題,他積極聯系市里各個單位、個人,購買臺巖村的玉米,一個豐收季就幫助農戶們賣出8萬多棒優質粘苞米。玉米賣出后,姜蕾挨家挨戶親自送貨上門,私家車裝不下,他就開著拖拉機去送貨,有時自己沒時間,他就自掏腰包,雇車送玉米。

姜蕾在地里收玉米
今年9月份,村里有一家夫妻倆發生了車禍,丈夫當場去世,妻子深受重傷一直處于昏迷狀態。眼看著正是用錢之際,姜蕾趕忙組織人員,幫助他家收玉米、賣玉米。那段時間,姜蕾幾乎天天在玉米地里掰玉米,用壞的手套都數不清了。玉米賣出后,姜蕾又連忙把錢送到了醫院。
就這樣,從5月份到臺巖村駐村的那天開始,姜蕾就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日,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臺巖村美麗鄉村建設增光添彩。他說,崗位改變,初心不變,能讓村民實實在在獲得幸福感,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勇挑重擔 開啟駐村生活
2018年9月,姜蕾接受組織安排,來到依蘭鎮平安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負責平安村的環境整治工作。

姜蕾到村民家中嘮家常 王曉彤 攝

姜蕾指揮清理雜草
1970年出生的姜蕾已經將近50歲,但他沒有絲毫猶豫,挑起了整治平安村環境的工作重擔。那時,村民們每天都能看到姜蕾穿著不透風的迷彩服,背著將近20斤重的清塵設備,一步一步地清理著路兩旁的灰塵。
有人笑姜蕾傻,明明有工作經費,為什么不雇人清掃?姜蕾卻說,雇人一天就是幾百塊,這一百塊錢能為貧困戶做很多事情,而且我能干,錢要花到刀刃上,一分也不能浪費。看著姜蕾把村子當成自己家一樣認真打掃,村民們都紅著臉,默默地拿起笤帚清理起門前的垃圾塵土。
就這樣,在姜蕾的帶領下,平安村村民也加入到了村環境整治行列中,村里漸漸變得整潔、干凈起來。本以為能回歸工作崗位的姜蕾卻又接到通知:為了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繼續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助力,市里派他到依蘭鎮唯一一個貧困村臺巖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年紀不小、身體不好的姜蕾本想休息一下,但是接到上級組織的安排,他又義無反顧地住進了臺巖村。
全身心投入 臺巖村舊貌換新顏
剛到臺巖村,姜蕾便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雜草叢一米多高,路旁全是隨手亂扔的垃圾,村民院子里雜亂不堪……看著臺巖村臟、亂、差的環境現狀,姜蕾默默在心里想,一定要讓臺巖村改頭換面!

清理村路環境衛生

雜草不見了 種滿了美麗的花朵
姜蕾認為,要想改變臺巖村的環境現狀,首先要改變村民們的思想,從內心調動村民對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于是,姜蕾來到臺巖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群眾,每天到不同村民家中,和他們嘮家常,談環境整治問題,時間長了,姜蕾和村民們也逐漸打成了一片。
趁熱打鐵,姜蕾親身上陣,拔雜草、清河溝,他還帶領其他工作隊人員到一戶村民家中打掃衛生,作為環境整治合格的范例,讓其他村民都動起手來,參與到環境整治工作當中。
期間,姜蕾動員村干部、村民、稅務局及其他包保局干部近600余人次,進行了大大小小10多次的環境整治活動,清掃出來的垃圾有2000多立方米,就連村民們都被清出來的垃圾嚇了一跳。
地上的垃圾少多了,姜蕾的目光又轉向“天上”的垃圾,由于過去管理不嚴格,貼在墻上、電線桿上、路燈桿上的小廣告數不勝數,看到這些在空中“飄著”的垃圾,姜蕾決定給它們“一網打盡”,他又組織清理小廣告50多處。日復一日,臺巖村更加整潔、更加美觀,村民們的環境衛生意識也悄然發生著變化,自覺地維護起村里的衛生了。
真情幫扶 種種舉動暖民心
在開展環境整治問題的同時,姜蕾也十分關心村民的生活。今年,臺巖村玉米大豐收,農戶們有喜有憂,喜的是玉米收成好,憂的是沒有銷售渠道。這時,姜蕾主動攬下這一問題,他積極聯系市里各個單位、個人,購買臺巖村的玉米,一個豐收季就幫助農戶們賣出8萬多棒優質粘苞米。玉米賣出后,姜蕾挨家挨戶親自送貨上門,私家車裝不下,他就開著拖拉機去送貨,有時自己沒時間,他就自掏腰包,雇車送玉米。

姜蕾在地里收玉米
今年9月份,村里有一家夫妻倆發生了車禍,丈夫當場去世,妻子深受重傷一直處于昏迷狀態。眼看著正是用錢之際,姜蕾趕忙組織人員,幫助他家收玉米、賣玉米。那段時間,姜蕾幾乎天天在玉米地里掰玉米,用壞的手套都數不清了。玉米賣出后,姜蕾又連忙把錢送到了醫院。
就這樣,從5月份到臺巖村駐村的那天開始,姜蕾就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日,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臺巖村美麗鄉村建設增光添彩。他說,崗位改變,初心不變,能讓村民實實在在獲得幸福感,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