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州應急救護技能大賽 8支代表隊同臺競技
延吉新聞網6月19日訊(記者 楊婷婷)6月19日,第五屆全州紅十字應急救護技能大賽在延邊乾元翔宇酒店舉行,來自全州各縣市的8支代表隊同臺競技。

第五屆全州紅十字應急救護技能大賽 楊婷婷 攝

出席活動的領導 楊婷婷 攝

崔文德講話 楊婷婷 攝

蓋映紅致辭 楊婷婷 攝
蓋映紅致辭,她說,應急救護工作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一項傳統工作,是國家法律賦予各級紅十字組織的職責,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做好這項工作對于提高全民素質,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延吉市紅十字會一直把應急救護培訓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和特色工作來抓,不斷加強救護師資力量建設,拓寬救護培訓范圍,創新培訓領域,扎實開展救護培訓送課進機關、進軍營、進特殊行業等“七進”活動,讓人民群眾真正了解紅十字應急救護,使應急救護培訓走進每個家庭,深入人心,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近兩年,全市各級紅十字組織累計24117人接受了培訓。
蓋映紅表示,本次救護技能大賽的主題是關愛生命‘救’在身邊,目的是全面推動全州紅十字救護培訓,“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形成“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提高全州應急救護員的能力和水平,希望各位評委能夠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各位參賽選手能夠賽出風格、賽出水平,希望全州各級紅十字組織在州紅十字會悉心指導下,積極探索,努力實踐,為提高廣大市民自救互救技能,建設平安、和諧延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應急救護技能大賽正式開始 楊婷婷 攝

成人心肺復蘇 楊婷婷 攝

頭頂部右側大出血包扎 楊婷婷 攝

評委檢查 楊婷婷 攝
據了解,8支代表隊是由各行各業志愿者組成的隊伍,比賽包括救護技能操作、理論知識答題和演講三部分,每個參賽隊伍的1至4號選手依次進行成人心肺復蘇、頭頂部右側大出血包扎、左大腿閉合性骨折固定、腹部左側被匕首扎傷包扎的實際操作,最后由5號選手進行演講和理論答題。

左大腿閉合性骨折固定 楊婷婷 攝

腹部左側被匕首扎傷包扎 楊婷婷 攝

評委檢查 楊婷婷 攝

選手進行演講和理論答題 楊婷婷 攝
原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訓練中心救護培訓部部長曹乃文教授受邀擔任此次大賽總評審,對參賽選手的救護技能方面進行點評和打分。經過激烈角逐,龍井市代表隊獲得一等獎;延吉市代表隊、安圖縣代表隊獲得二等獎;圖們市代表隊、琿春市代表隊、和龍市代表隊獲得三等獎;汪清縣代表隊、敦化市代表隊獲得優秀獎。其中,延吉市代表隊獲得兩個單項一等獎,龍井市代表隊獲得三個單項一等獎。

第五屆全州紅十字應急救護技能大賽 楊婷婷 攝

出席活動的領導 楊婷婷 攝
州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崔文德,延吉市副市長、市紅十字會會長蓋映紅,州紅十字會黨組成員、秘書長洪永男出席技能大賽。

崔文德講話 楊婷婷 攝
崔文德在開幕式上講話,他說,此次大賽將全面展示全州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成果,檢驗紅十字救護員的實戰能力,對推動全州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提高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已成為國家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救護工作既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一項傳統工作,也是國家法律賦予我們的工作職責。多年來,全州各級紅十字會一直把應急救護培訓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和特色工作來抓,不斷創新模式,完善機制,建立了專業師資隊伍,深入機關、企業、社區、村屯、學校,以及在建筑、消防、旅游等高危行業和人群中開展救護培訓,取得了一些成績。截止到目前,全州紅十字會系統已培訓紅十字救護員和普及人數已達25萬人次。
崔文德說,希望參賽的救護員們能夠在比賽中發揮最佳水平,注重團結,分享經驗,取長補短,努力提升應急救護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水平。希望全州各級紅十字會能以此次技能大賽為契機,逐步擴大救護培訓范圍,提高培訓人數,保證培訓質量,增強廣大群眾的自救呼救能力,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中來,讓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和支持紅十字應急救護工作,共同構建健康、安全、和諧的美好延邊。
崔文德說,希望參賽的救護員們能夠在比賽中發揮最佳水平,注重團結,分享經驗,取長補短,努力提升應急救護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水平。希望全州各級紅十字會能以此次技能大賽為契機,逐步擴大救護培訓范圍,提高培訓人數,保證培訓質量,增強廣大群眾的自救呼救能力,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中來,讓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和支持紅十字應急救護工作,共同構建健康、安全、和諧的美好延邊。

蓋映紅致辭 楊婷婷 攝

應急救護技能大賽正式開始 楊婷婷 攝

成人心肺復蘇 楊婷婷 攝

頭頂部右側大出血包扎 楊婷婷 攝

評委檢查 楊婷婷 攝

左大腿閉合性骨折固定 楊婷婷 攝

腹部左側被匕首扎傷包扎 楊婷婷 攝

評委檢查 楊婷婷 攝

選手進行演講和理論答題 楊婷婷 攝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