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委黨校文明實踐宣講服務隊首站走進仁坪村
延吉新聞網4月10日訊(記者 王曉彤)4月9日,延吉市委黨校正式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黨的政策志愿服務,首站走進小營鎮仁坪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宣講黨的政策活動。小營鎮黨委、鎮政府部分工作人員,各村書記、主任以及仁坪村村民共計50余人到會聆聽了宣講。

活動現場 王曉彤 攝

教師宣講 王曉彤 攝

教師宣講 王曉彤 攝

現場人員認真聽課
當日,延吉市委黨校第二教研室主任鄭海霞,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主題,圍繞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鄉村戰略等方面,以高度概括、精煉又通俗的語言,給大家進行了宣講。隨后,延吉市委黨校教師張麗靜,圍繞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傳統文化來引領農村群眾素質提升等方面,以《孝為德之本》這一內容進行了授課,通過PPT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讓現場人員感受到孝與德的重要性以及國家與小家的密切關系。
小營鎮東光村黨支部書記李福德表示,市委黨校老師們的宣講,既有理論的高度,讓我們了解到了黨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又有通俗易懂的傳統文化講解,使我們受益匪淺。今后,在工作生活中,會積極學習相關內容,把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村民們都能領會都能受益。

李樹武講話 王曉彤 攝
延吉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樹武表示,作為文明實踐宣傳宣講黨的政策的工作中的牽頭部門,市委黨校成立了宣傳宣講志愿者隊伍,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將科學制定活動方案,精心策劃組織實施活動項目,探索工作方式和活動的有效載體,進一步加大宣講活動力度,把宣傳教育與引導農民實踐參與相結合,實現教育與實踐的良性互動,組織志愿者深入到田間地頭、街口村頭、百姓炕頭,用農村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傳理論、傳政策、傳文化,提升農村群眾的政治覺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養,堅定農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確保黨的政策和理論傳遞到每家每戶。
在主持宣講會上,小營鎮黨委書記尹東日要求,全鎮要統一思想,進一步加強鎮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發揮承上啟下作用,按照統一規劃部署,推動各行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結合農村群眾的生產勞動和實際需要,設計組織并開展好各具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確保活動常態化。
據了解,延吉市作為2018年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試點縣市,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工作部署,進一步加強改進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由市長擔任總隊長。總隊下設五個方面志愿服務隊,即: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志愿者隊伍、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志愿者隊伍、培育踐行主流價值志愿者隊伍、豐富活躍文化生活志愿者隊伍、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志愿者隊伍,各志愿服務隊將相繼開展系列志愿活動。

活動現場 王曉彤 攝

教師宣講 王曉彤 攝

教師宣講 王曉彤 攝

現場人員認真聽課
小營鎮東光村黨支部書記李福德表示,市委黨校老師們的宣講,既有理論的高度,讓我們了解到了黨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又有通俗易懂的傳統文化講解,使我們受益匪淺。今后,在工作生活中,會積極學習相關內容,把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村民們都能領會都能受益。

李樹武講話 王曉彤 攝
在主持宣講會上,小營鎮黨委書記尹東日要求,全鎮要統一思想,進一步加強鎮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發揮承上啟下作用,按照統一規劃部署,推動各行政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結合農村群眾的生產勞動和實際需要,設計組織并開展好各具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確保活動常態化。
據了解,延吉市作為2018年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試點縣市,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工作部署,進一步加強改進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延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由市長擔任總隊長。總隊下設五個方面志愿服務隊,即: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志愿者隊伍、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志愿者隊伍、培育踐行主流價值志愿者隊伍、豐富活躍文化生活志愿者隊伍、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志愿者隊伍,各志愿服務隊將相繼開展系列志愿活動。
【責編 王春榮 李軍廣】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