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永不熄燈的急診內科
大年初一下午4點30分,金美英準時坐在了急診內科的診室里,一旁的盒飯蒙上了一層霧氣,不知里面裝了什么美味佳肴。
4點37分,第一位病人走進了診室。
“哪里不舒服?”
“感冒一直不好,還咳嗽……”
在詳細詢問中,金美英開始了2019年的第一個夜班。

大年初一晚上,金美英為患者看診 付楊 攝
金美英是延吉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從醫19年,自2013年調至中醫院急診內科,她已經連續6年春節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2月4日除夕當天,金美英像往常一樣出診,看病的患者并沒有因節假日而減少。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半,金美英共看診60多名患者,其中往復詢問的更是數不勝數。為了少上廁所,她不敢喝水,中午12點多,她趁沒人的間隙趕緊到隔壁值班室扒了兩口飯,就趕緊又回到辦公桌前繼續看診。
下午2點10分,走廊里傳來了一聲大喊:“來人啊!”
金美英聽到后馬上從診室跑出去,一出門便撞見一位父親抱著孩子,孩子渾身青紫,意識不清,牙關緊閉,處于抽搐狀態。此時,后面跟著的八九位家屬也擁了上來,金美英見狀立刻讓父親把孩子抱進診室。
據家人描述,孩子17個月大,過年家里親戚都坐在一起嘮嗑,放松了對孩子的看管,孩子自己拿著奶瓶到處走動,不知何時孩子倒地抽搐。
金美英推測,孩子很可能是在喝奶時嗆到,導致窒息進而引發了抽搐。由于是節假日,醫院只有急診內、外科有醫生值班,兒科沒有值班醫生,她立即為孩子注射安定、進行高流量吸氧,與此同時,她告訴家屬撥打120,把孩子轉到延邊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通過掐人中、拍打腳心等對癥的急救措施,孩子哭了兩聲,膚色稍轉紅潤,但抽搐癥狀沒有消失,心率達180次/分,情況仍然十分危險。10分鐘后,120到達,金美英與120醫護人員做好交接,將孩子送往延邊醫院。
急診是醫院急救醫療的第一線,為了確保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時救治,急診就診時遵循“先急后緩,先重后輕”的原則,急診醫生要對癥采取急救措施,讓患者癥狀得以緩解,為后續醫生的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
身為醫生,金美英盡力為這個孩子做好了一切應急措施,但是作為一個五歲孩子的母親,金美英的心情卻十分壓抑。

晚上5點16分,金美英已看診五位患者 付楊 攝
當天下班回到家,本應開開心心與家人一起準備年夜飯,但金美英心里一直惦記著急救的孩子。第二天夜班,白天她沒辦法好好地睡上一覺,因為只要閉上眼睛,孩子的身影和神情就浮現在眼前。
“作為母親,我知道我的孩子有多珍貴,同樣,在那個孩子的父母、家人心里,他也一樣珍貴。”金美英說,“也許大家認為我們做醫生的這樣的事見得多了,自然就習慣了,但我們終歸是有感情的人,我們可以理性地面對每一位病人,也會付出我們的感情,希望這個孩子能有一個好結果吧。”
夜班是比較難熬的,雖然沒有患者時可以睡覺休息,但金美英基本上都不睡,隨時準備接診,急診內科診室的燈也會一直亮著。
晚上5點16分,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金美英看診了5位病人。盒飯上的霧氣已經退去,露出了里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飯菜,湯也不再冒著熱氣。詳細詢問,對癥下藥,沒有因節日而懈怠,沒有因夜晚而散漫,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一如往日。
金美英說,只要當一天醫生,就要負起當醫生的責任。她對《生機無限》這部醫療紀錄片中的一段話產生了共鳴,并將其作為激勵自己的金句:
什么才是最大的努力?是面對疾病和死亡時,不恐懼不退縮,就算贏不了自然規律,也要堅持到最后一刻的醫生;是面對現實和痛苦時,不放棄不懷疑,用愛凝聚成一體,去抵御劫難的家族。雖然盡最大的努力也未必會有最完美的結局,但沒有盡最大的努力,就一定看不到奇跡。
【責編 王春榮】
4點37分,第一位病人走進了診室。
“哪里不舒服?”
“感冒一直不好,還咳嗽……”
在詳細詢問中,金美英開始了2019年的第一個夜班。

大年初一晚上,金美英為患者看診 付楊 攝
2月4日除夕當天,金美英像往常一樣出診,看病的患者并沒有因節假日而減少。從早上8點到下午4點半,金美英共看診60多名患者,其中往復詢問的更是數不勝數。為了少上廁所,她不敢喝水,中午12點多,她趁沒人的間隙趕緊到隔壁值班室扒了兩口飯,就趕緊又回到辦公桌前繼續看診。
下午2點10分,走廊里傳來了一聲大喊:“來人啊!”
金美英聽到后馬上從診室跑出去,一出門便撞見一位父親抱著孩子,孩子渾身青紫,意識不清,牙關緊閉,處于抽搐狀態。此時,后面跟著的八九位家屬也擁了上來,金美英見狀立刻讓父親把孩子抱進診室。
據家人描述,孩子17個月大,過年家里親戚都坐在一起嘮嗑,放松了對孩子的看管,孩子自己拿著奶瓶到處走動,不知何時孩子倒地抽搐。
金美英推測,孩子很可能是在喝奶時嗆到,導致窒息進而引發了抽搐。由于是節假日,醫院只有急診內、外科有醫生值班,兒科沒有值班醫生,她立即為孩子注射安定、進行高流量吸氧,與此同時,她告訴家屬撥打120,把孩子轉到延邊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
通過掐人中、拍打腳心等對癥的急救措施,孩子哭了兩聲,膚色稍轉紅潤,但抽搐癥狀沒有消失,心率達180次/分,情況仍然十分危險。10分鐘后,120到達,金美英與120醫護人員做好交接,將孩子送往延邊醫院。
身為醫生,金美英盡力為這個孩子做好了一切應急措施,但是作為一個五歲孩子的母親,金美英的心情卻十分壓抑。

晚上5點16分,金美英已看診五位患者 付楊 攝
“作為母親,我知道我的孩子有多珍貴,同樣,在那個孩子的父母、家人心里,他也一樣珍貴。”金美英說,“也許大家認為我們做醫生的這樣的事見得多了,自然就習慣了,但我們終歸是有感情的人,我們可以理性地面對每一位病人,也會付出我們的感情,希望這個孩子能有一個好結果吧。”
夜班是比較難熬的,雖然沒有患者時可以睡覺休息,但金美英基本上都不睡,隨時準備接診,急診內科診室的燈也會一直亮著。
晚上5點16分,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金美英看診了5位病人。盒飯上的霧氣已經退去,露出了里面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飯菜,湯也不再冒著熱氣。詳細詢問,對癥下藥,沒有因節日而懈怠,沒有因夜晚而散漫,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一如往日。
金美英說,只要當一天醫生,就要負起當醫生的責任。她對《生機無限》這部醫療紀錄片中的一段話產生了共鳴,并將其作為激勵自己的金句:
什么才是最大的努力?是面對疾病和死亡時,不恐懼不退縮,就算贏不了自然規律,也要堅持到最后一刻的醫生;是面對現實和痛苦時,不放棄不懷疑,用愛凝聚成一體,去抵御劫難的家族。雖然盡最大的努力也未必會有最完美的結局,但沒有盡最大的努力,就一定看不到奇跡。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